APP下载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要点的分析

2019-10-30李云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李云

摘 要 在水稻种植中,做好抗病工作对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基于此,针对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的应用,结合过往的实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总结了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03

近年来,云南省稻谷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单产明显提高,推动了水稻的持续发展,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已经建立57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带动着农田平均增产率的提高,突破50 kg。2016年,云南省提出8个县开展优质水稻高产创建,每县2片,每片建核心区6.7 hm2、展示区67 hm2、示范区667 hm2,通过高产创建力争辐射带动面积达到2万公顷以上。现结合其种植实践经验,总结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要点,进行如下论述。

1 水稻抗病技术研究的意义

从水稻病害的防治角度来说,高水平的抗病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水稻自身的病害抵抗能力,还能够实现对病害的长期控制,使得水稻作物能够健康生长,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获得更多的种植经济效益。采用抗病技术,加大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可以增强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进而减少病害的不利影响,增加水稻的产量。基于此,加大水稻抗病技术的研究力度,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其质量,促使水稻病害得以有效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

2.1 稻瘟病

种植实践中,稻瘟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若水稻受到此病的为害,那么将会造成水稻大规模减产,情况严重时,水稻减产率将会达到40%~50%,影响着水稻种植的产量,降低水稻的质量。基于此,水稻种植时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结合稻瘟病发生的时间特点和位置特点等,对苗瘟和叶瘟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治,避免产生大规模为害的情况。稻瘟病防治中,可利用20%三环唑1 000倍液浸泡种子,浸泡时间控制在1~2 d,实现对稻瘟病的有效预防。

2.2 纹枯病

水稻种植实践中纹枯病也很常见,为常见的水稻病害,若发生此病害,水稻秕谷率将会增加。病害初期,水稻的茎秆和叶片多出现椭圆状的水渍,随着斑点的不断增加,病斑将会产生大量的菌丝。水稻种植期间,要注重纹枯病的防治。通过强化稻田管理,及时清除稻田内的杂物,破坏病菌生存环境,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或者运用密植技术,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同时高效防治水稻病害。

3 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应用要点

3.1 做好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3.1.1 选种

若想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质目标,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抵御,科学合理地选择种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水稻种植区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选择种植品种时,要结合气候环境特点和自然条件,做好种子适宜性和高产性的把控,保证水稻能够健康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运用抗病技术时,以水稻种子选择为着手点,增强种子自身的抗病害性,增强水稻自身的抵御性,促使水稻种植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目标。选择的种子要具有强稳定性和抗病性,适应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控制[1]。目前,云南省自主研发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被积极推广种植,如云粳系列、楚粳系列、滇杂系列、文稻系列和红优系列等。

3.1.2 种子处理

实现水稻病害的有效防治,需要做好种植全过程的把控。完成种子的选择后,要对水稻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药物浸泡处理,增强其抗病性。通常来说,药物浸泡中使用的药液多为20%三环唑800倍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增强水稻种植初期的抗病性,同时提高水稻的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

3.2 做好种植管理

若想有效降低水稻病害,做到科学种植管理十分重要。具体来说,防治纹枯病时,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每日进行排查,观察和检查的水稻叶片、茎秆等,及时清除稻田内生长的杂草,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对病菌的有效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种植管理工作时,要结合种植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实现对各类病害的有效防治。

3.3 做好水肥管理

做好水稻种植环节的水肥管理,对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种植环节,采取控制肥水内病菌的方式,减少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肥水管理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施肥为重点。组织开展施肥作业时,要做好肥料养分适量性的严格把控,同时做好施肥时间的把控。除此之外,合理运用施肥方法,保证水稻能够健康发育。一般来说,采取肥水配方的方式,确定氮肥、钾肥、磷肥的使用量,积极推广应用复合肥,做到科学施肥,不乱追氮肥,注重分蘖中后期的施肥量控制,避免水稻后期旺长或者抽穗延迟,增加结实率。水源管理工作中,运用干湿结合法,并且和施肥工作同步开展,保证施肥和给水的效果,避免病菌入侵,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加大对农田基本设施的管理力度,减少水源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2]。

3.4 合理运用抗病技术

3.4.1 物理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实践中,运用物理防治技术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性。例如,运用太阳能照射技术,对种植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抗寒性和抗病害能力等得以提高,增加種子的发芽率,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再比如,运用静电处理技术手段对种植的水稻种植,实施强烈电击处理,使其释放氮化物和臭氧,进而实现对种子的杀菌消毒,有效预防黑穗头病害。从种植实践来说,物理防治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效,还能够增加种植经济效益。

3.4.2 生物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实践中,生物防治技术属于现代化抗病技术手段。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植物性杀菌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很好的抗病效果。运用光活化素,利用植物的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实施对病菌以及害虫等的有效杀灭,达到病害防治的目标,同时不会为害周围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酸,主要从印楝种子分离获得,属于活性物质,有着很强的杀虫能力。使用0.3%浓度印楝素的乳油杀虫剂,能够获得很好的抗虫效果。生物防治适用于大规模种植稻田的病害防治,综合运用各类方法,能够实现对各类虫害和病害的有效防治[3]。

3.4.3 化学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的有效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其中,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但极易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慎重使用。如果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那么要做好用药次数和药物使用量的严格控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对稻瘟病、纹枯病等进行防治。一般来说,选择高效低毒而且低残留的农药,不仅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还能够保护环境。从水稻病害化学防治的角度来说,可以选择的药物较多,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4]。

4 结语

水稻种植实践中病害的防治要合理运用各类技术措施,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控。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做好种子的选择和处理、种植管理、水肥管理;合理运用抗病技术。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明秋.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1):111-112.

[2] 尤树军.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00.

[3] 赵洪武.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7):92.

[4] 刘丽新.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11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