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伤急救包的研制

2019-10-30韩卫敏李中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战伤

韩卫敏 李中

[摘 要] 目的:研制一种多功能战伤急救包,用于平战时伤员的救护,减少战斗减员,提高伤员生存能力。方法:用防水耐磨的急救包,急救包的内部分区明确,设有模块化急救器材存储区域,内装药材进行塑封。结果:该战伤急救包具有模块化、体积小、功能较完整、高效等优点。结论:该战伤急救包可满足部队执行复杂多样任务后自救和互救的需要,为减低参战人员的战现场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了卫勤保障。

[关键词] 战伤 急救包 急救技术

1  引言

战(现)场急救是战伤分级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勤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约70%的战场死亡源于伤后早期缺乏有效的救治[1],如能有效的实施战(现)场急救技术,近1/4的阵亡人员的生命可以挽救[2]。单人战伤急救包是战士伤后实施战(现)场急救技术的物质载体,对防止或减缓伤情加重,降低死亡率,以及维护战斗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单人战伤急救包的配置方案[3、4、5]凸显重伤急救的功能,较以往仅有三角巾和敷料或以黄连素、清凉油等药品为主的急救包在功能组件配置上发生了重大革新,但就急救功能的完整性而言仍需改进。本文对战伤急救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单人战伤急救包的配置方案,为战(现)场急救提供技术措施。

2  需求分析

2.1  战伤类型及其后果

在战场环境下,爆炸冲击、高温、弹片等致伤因素可导致士兵阵亡或伤残。研究表明[6],战伤减员占伤亡总数的70%以上,陣亡与伤员的比值约为1:3,主要伤类为炸伤和枪伤。战伤的部位依次是四肢、头颈部、胸背部和腰腹部。四肢战伤是所有伤部中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其发生率(包括复合伤)都在60%以上,其中约1/3四肢伤合并骨折[15]。

战创伤出血易造成伤员病情危重,使之生存率降低。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未来高技术战争休克的发生率可达到25%~30%。由战创伤致不可控出血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50%~80%[17]。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战创伤,分为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等类型,致伤原因主要是炮弹、枪弹袭击及车辆事故。在现代战场上,常有散弹、子母弹从防弹衣的边缘穿入胸腔,导致肺或支气管裂伤形成活瓣,气体只进不出,从而使胸腔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对肺脏、心脏和大血管的压迫,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循环,若处理不及时,可使受伤士兵迅速死亡。张力性气胸约占全部伤员的1.1%。[8]。

颌面颈部的创伤、气道烧伤、颅脑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无意识呕吐、舌后坠等均可导致伤员气道梗阻。[9]

感染是战伤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清创不及时,使用抗生素不合理,往往引发伤部感染,伤道感染率可达44%[7]。

疼痛是战伤导致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剧烈的疼痛不仅给伤员造成生理、心理的双重创伤,严重时会加重、诱发休克,而且还会使伤员感到恐惧、躁动不安、影响救护工作[10]。

战伤低体温一旦发生,伤员往往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员发生中、重度低体温,病死了增加3倍[11]。

对战(现)场创伤,采取早期有效的急救技术,能够挽救20%~30%伤员的生命[12]。

2.2  急救技术

美国海军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战术战伤救治(TCCC)概念”,强调战伤救治一定要与战场环境相结合,形成了在战场条件下救治的指导原则,着重强调了对严重出血、张力性气胸和气道梗阻这三大可预防性死亡原因进行自救与互救[9]。战伤自救互救应在人员受伤后尽早实施。战伤急救技术包括如下方面[13]:

2.2.1  止血技术

致命性大出血是伤员死亡的阵亡的主要原因。控制出血是战伤救治避免可预防性死亡最优先的级的处置措施。战创伤中有18%以上的死亡能够通过有效的止血而避免[17]。目前用于控制出血的技术主要包括止血带、止血辅料和绷带。对威胁生命的四肢出血使用止血带尽量靠近伤侧肢体近心端扎紧止血。对于无法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大出血使用止血敷料进行填塞加压止血,绷带包扎固定。对开放性伤口伴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找到破裂的血管,止血钳夹闭;如视野不清无法找到明确的出血点,可采用止血剂浸泡的纱布填塞止血,然后包扎伤口后送。值得注意的是颈部压迫止血可能导致颈深部血肿形成并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还可能导致脑缺血,加压止血或包扎伤口禁止绷带包扎[16]对于严重骨盆骨折,特别是合并多发伤和大出血者,应尽早给予首剂1g氨甲环酸,后续1g持续静脉输注8h。[18]

2.2.2 气道管理

有气道梗阻危险者应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气道梗阻的急救技术包括:应立即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血凝块及异物,用舌钳夹出下坠舌体保持上气道通畅,经口或鼻插入通气导管、喉管。对呼吸极度困难、气道烧伤及插管困难者,非常情况下行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术。喉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适用于没有气管插管经验的人员及其他原因导致插管困难的情况[15]。

2.2.3  预防低体温

伤员的低体温救治应尽快实施,脱离火线达到掩体阶段开始实施必要的保温、复温措施。

2.2.4  其他救护处置

止痛: 对于轻中度疼痛,仍有战斗能力的伤员,自行服用止痛药,包括泰诺(650mg/粒)2粒和莫比克(15mg/粒)1粒。

抗感染:对于所有开放性创伤均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莫西沙星(400mg/片)、

烧伤处置:烧伤部位覆盖干燥、无菌敷料。当烧伤面积大于20%,应及时防治低体温、止痛及抗生素治疗,并尽快开始运用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液体复苏。

骨折固定:搬运前使用充气式夹板、卷式夹板或就地选取坚硬的材料对怀疑骨折的伤员进行骨折固定,并在骨隆突处加用垫衬,固定的范围应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前后要检查远端脉搏、皮肤颜色。

2.2.5  转移伤员

转移伤员的方法一般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类。担架搬运包括折叠担架和SKED担架,在没有制式担架是可利用军毯、雨布和军装上衣等加以两根长度适当的杆子制成临时担架。

3  战现场急救包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战现场急救包的系统设计原则:

1)满足战(现)场需求分析要求;

2)伤员易被发现;

3)尽早应用战(现)场急救技术;

4)所选用的器材尽可能有市场供应;

5)所选用的器材操作方便;

6)急救包具有防水、耐磨

3.2  系统设计

战现场急救包品量表见表1.

4  讨论与结论

既往战伤数据显示,致命性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和气道梗阻是导致死亡的三大原因,由于推行《指南》,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伤亡率有二战时期的19.1%下降至9.4%,创历史新低,与目前单人急救包的研制比较[3、4、5],针对严重创伤大出血,除选用旋压式止血带、止血辅料外,尽早使用1g氨甲环酸止血药。 研究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10096例)出血量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115例),两组在栓塞时间、输血量、需要外科手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研究显示,体温过低患者(3267例)病死率高于正常患者(35283例),对创伤患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治体温过低,对低体温的预防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1]。本方案配置了金银毯和自加热袋作为预防低体温的组件。

选用卷式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可防止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选用三角巾可包扎胸部伤口,三角巾也可连接环形圈捆绑骨盆,可临时稳定骨盆,减少大出血。

在战场环境下,伤员如无消化道损伤,在受伤后可自行或由战友协助一次性口服止痛药泰诺(650mg/粒)2粒,莫比克(15mg/粒)1粒和广谱防感染药莫西沙星(400mg*1片),以缓解或消除伤员疼痛,减少或推迟感染的发生。对中重度疼痛使用肌注吗啡,氯胺酮或肌注抗生素,由卫生员或卫生士官管理,单人自救互救包不予配置。碘伏消毒湿巾具有皮肤消毒、创伤伤口部位消毒及处理伤口前手消毒的作用。

在战场的特定环境下,首先对有无对方火力威胁予以判断,在进行火力回击或消灭对方的情况下,将伤员拖拽到掩护下进行急救。本方案配备了伤员拖拽带和手套,有利于施救者采用狗爬式拖拽伤员。本方案配置了干燥无菌敷料及烧伤润湿膏,利于烧伤的救治。本方案配置了腕式血压脉搏血氧监测仪,能戴在伤员的手腕上,具有同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血氧监测仪的配置,有利于监测气胸、烧伤等伤员的生命体征,便于现场急救措施的实施。

本单人战伤急救包针对三大战伤死亡原因及其并发症,运用战现场急救技术,选用相应的功能组件,为减低参战人员的战现场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了卫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运斗

[2] 杨雪峰、赵达明、殷宏刚  美军战伤死亡率数据分析对加强战伤救治训练的启示  人民军医  2016年10月1日 第59卷 第10期  1004-1005.

[3] 秦昊、宗兆文、刘良明等  战现场单人急救包配备需求分析及研制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年8月28日  第30卷 第8期  523-525

[4] 孙波、韩玮、李明贤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7年11月第34卷 第11期 1054-1055

[5] 李钊、高雯、温晋等 特种作战单人急救包配置架构分析  医疗卫生装备  2019,40(5) 57-60

[6] 丁陶 薛晨、栗美娜等  国内外战伤减员分析及启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12月30日  第23卷 第12期 1126-1128

[7] 赵磊、李高峰、仓宝成等  美军战场伤员气胸急救管理及启示  人民军医 2017年 4月 第80卷 第4期 352-351

[8] 秦昊 宗兆文、杨磊等  現代战争胸部战伤救治需求分析及对策建议  人民军医 2017年12月  第60卷 第12期 1155-1157

[9] 黎檀实、付小兵  战场战伤救治—从理论到实践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年12月1日  第40卷 第12期  943-945

[10] 赵磊、边绪强  赵达明等 美军战场伤员救护镇痛药物的选择与启示  人民军医 2017年1月  第60卷 第1期 25~28

[11] 张恒、冯聪、藤玥等  战创伤低体温的相关研究进展  临床诊断杂志  2017年 18卷9期  646-649

[12] 王正国. 战伤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 6) : 465 - 468.

[13] 赵达明、车嫒 美军士兵战伤自救互救核心技术 临床军医杂志  2014年8月 第42卷 第8期  840-844

[14] 王胥人  桂莉  王毅新  美军战术战伤救护最新指南解析及启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年10月, 34(20) 44-47

[15] 杨东  张连阳  战场战伤救治技术概论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的18卷第4期  256-257

[16] 吴坡、谭颖微  颌面、颈部战伤时效救治研究  使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 SEP,33(5) 695~700

[17] 胡传中 、梁向党、刘申 战创伤院前急救止血敷料研究进展  医疗卫生装备  2017年12月第38卷第12期 106~109

[18] 宗兆文、陈思旭、秦昊等  现代骨盆战伤分级救治的专家共识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您7月1日 第43卷 第7期  541~552.

[19] Crawford PE, Fields-Varnado M.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unds in patients with lower-extremity neuropathic disease: an executive summary[ 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3, 40(1): 34-45.

猜你喜欢

战伤
战伤动物模型助力提升战伤救治实战能力
军队护士战伤救护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强化基层军医战伤外科培训的思考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关于医院护理人员战伤救护知识的调查研究
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
为战斗力“把脉”续航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开展战伤救护岗位练兵掠影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基于逐层分析法的飞机战伤抢修备件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战场战伤救治技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