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3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许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例数障碍饮食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许乐

临床对于吞咽障碍多予以留置鼻饲管,但长期使用患者易产生不适,且不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将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收获较佳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4.48±5.78)岁。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5.29±6.03)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治疗、常规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训练及饮食干预。过程如下:(1)吞咽运动训练。①进行下颌及面部练习,将口张至最大,下颌左右移动。②唇部练习,咬紧牙齿发“一”声;紧闭唇部。③舌练习。舌头尽量外伸,外伸5s后用舌尖舔唇部一圈,重复进行10次。(2)饮食干预。①摄食姿势: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坐位,病轻者双脚面接触地面,膝盖屈膝90°,挺直躯干,上肢置于餐桌上;病情严重者躯体30°仰卧,头部前屈,用枕头垫起偏瘫部位,以健侧喂食。②食物形态:选取密度均匀、不易松散且黏度适中食物,避免食物在黏膜残留。③吞咽姿势及速度:依据病情选择仰头、低头及转头等吞咽姿势,一口吞咽结束后进行2次空吞咽,吞咽后可适当饮水。④误吸处理:发生误吸情况时用手或食物钳取出,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或重力引流法将异物排出。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评估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标准:Ⅰ级,无吞咽障碍视为显效;Ⅱ级,吞咽障碍改善明显视为有效;Ⅲ级及以上,吞咽障碍未有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运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1]对两组作评估,量表包含11个维度,5级评分法,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27/%(44/51)较对照组62.74%(32/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n=51)94.39±16.28 146.27±18.30 15.126 0.000对照组(n=51)93.75±15.44 121.36±17.59 8.424 0.000 t 0.204 7.008 P 0.839 0.000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约50%吞咽障碍患者会出现呛咳及误吸情况,其中存在25%的患者因呛咳严重无法正常饮食,需借助鼻饲管摄取营养,而长期使用鼻饲管对吞咽功能的恢复存在不利影响[2]。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对吞咽障碍患者存在一定必要性。

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等情况较多,同时由于疾病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对比常人较低。此次,研究中将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吞咽训练及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对其原因分析发现主要由于训练过程中通过进行下颌、唇部、舌部练习,有助于改善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肌肉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而对摄食姿势、吞咽姿势及速度予以指导则有助于食物的摄取顺利,减少呛咳、误吸等情况发生,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有效的误吸处理则可将误吸异物及时排出,以免出现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情况。

综上所述,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障碍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何为清淡饮食
跨越障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