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19-10-30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刘宇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病情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刘宇捷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临床表现以剧烈胸痛为主,伴有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动态变化[1]。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常缺乏预警信息,导致有效救治时间延误,预后较差。该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临床实践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3]。本文对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的相关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例、53例。观察组54例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42~81岁,平均(63.25±3.35)岁,梗死部位:前壁27例、侧壁12例、下壁15例;对照组53例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43~81岁,平均(63.56±3.43)岁,梗死部位:前壁28例、侧壁11例、下壁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并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疑问。为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因、治疗方法、护理配合、预后等,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增强治疗依从性。②高危时段的护理:患者在晚间9~12点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病情,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在上述时间段的监测和巡视,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采取预防措施。患者于下午5点~凌晨4点病情比较平稳,护理人员在此时间段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以及时修订护理方案。③对女性患者的护理:女性患者由于生理原因,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往往较男性更不明显,往往延误诊断和最佳治疗时机。应加强对女性患者的关注,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肥胖、绝经者,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④用药护理: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在使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时应加强病情监测,对异常者尽早处理。⑤运动护理:鼓励患者对进行户外活动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对行动不便者做好保护措施。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5](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附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附表2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P<0.05)。见附表1。

2.2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3/54),其中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为20.75%(11/5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P<0.05)。

2.4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96.30%(52/54),对照组为83.02%(44/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发病急,如果在最佳治疗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预后往往较好,反之则较差。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利用其理论知识和护理经验,预见性地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优化护理流程,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6]。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7]。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中,患者及家属常有恐惧、焦虑、慌乱等不良情绪,而这势必对治疗的顺利开展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及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可减缓其不良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其主动配合度。在患者高危时段的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可提前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7]。对高危时段提高警惕,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而在患者病情平稳阶段减少巡视人员和次数,节约了医疗资源。针对女性与男性的差异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尽早把握风险因素,为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预见性地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