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呼唤新的教研思维与技术
2019-10-28胡玫
胡玫
温州基础教育提出了“未来教育”理念与顶层设计,近年来,温州教研积极呼应“未来教育”,聚焦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精准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着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教研、基于新技术的开放平台建设,突出基于过程的教研机制迭代与创新。
教研转型,“转”意味着对原有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调整、拓宽、创新,“型”标志着新的工作范式的建立。这一过程,需要新的教研思维和技术作支撑。
教研转型的关键思维
教研转型的关键思维着重于价值、理念、方向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包含对于教研转型的方法及技术运用策略的思考,对于实践操作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教研转型面向新时代、新技术、新实践,教研转型的关键思维也一定具有新的内涵和实质。
(一)价值思维。教研转型首先要回答“因何转型”?这一问题,明确转型背后的价值追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教研转型的逻辑起点。其次,教研转型要回应区域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明晰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四重立场的需求,突破区域教育的瓶颈问题,引导区域教育朝着改革愿景前行。比如,我们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解读未来教育“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内涵,并建构起与“未来教育”一脉相承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最后,教研转型要着力解决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提出五个课程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教研转型应致力于把握课程核心价值在各层次转化过程中方向的一致性,保障学科核心素养在各层次转化实施中的稳定性,减少课程理解在各层次转化中的落差,体现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解力与执行力。
(二)系统思维。教研转型所需要的系统思维是指要进一步关注课程教学实践的内在逻辑,以区域、学校、师生的新的整体需求为导向,系统构建教研新范式。以温州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为例,通过顶层设计我们构建了“两课两业”(课程、课堂,学业、课业)的整体模块结构;在学业模块中,构建了五环功能要素(教、研、评、学、管)、五级数据(省、市、县(市、区)、校、生)、四类用户(行政、教研、学校、学生)、九类对象的教学质量管理整体结构图式。
(三)变革思维。当前引导教研转型的,一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理念可以带来教研新范式;二是互联网大时代的新技术,新技术可以带来教研新平台。新范式与新技术需要借助开放、协同、迭代等变革思维进行融合,从而开启教研转型新机制。比如,我们尝试构建“项目驱动、组织变革、平台构建、路径再造、互联共享”的教研新机制,就运用了这样的变革思维。其中,开放思维包括组织开放、用户开放、流程开放。组织开放是指打破原有教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吸纳其他部门、单位、学校等,形成新的动态管理组织;用户开放是指管理平台的用户由教研部门向行政、下级教研部门、学校、学生等开放;流程开放是指转变教研流程的固有模式,根据不同项目动态调整、随事生成新流程。协同思维既指教研主体与技术供给方在开发、升级等持续合作中,对方案设计、平台建设采取共商共议、共谋共建的合作定位;也指教研部门与学校用户协同创建合作新机制。迭代思维是指我们对于新技术、新平台的建设—直抱有技术进阶、持续升级的态度。
教研转型的关键技术
教研转型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教研新平台建设与运用的硬技术,也指构建教研新范式新路径的手段方式等软技术。在针对温州市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教研转型的实践中,如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精准教学研究、助力义务教育“互联网+”同步课堂的云教研平台建设等,我们体会到助力教研转型的关键技术无不与大数据和“互联网+”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教研转型的关键技术离不开数据化与信息化。
一是“生产技术”,即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的数据化技术。教研转型要基于课程与教学的内涵研究,在内涵研究中找到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口,从而将现场实践与文本实践数据化,这才是教研转型首要的关键技术。
比如,溫州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中的学业管理模块建设,就是建立在学科教研员两项研究的基础上:一是教研员对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学科新高考试题的研究,将试卷文本转化为数据模式;二是教研员对温州市百余所不同办学水平普通高中进行的分类分层学情研究,两者结合形成了针对多层级服务对象的大数据分析描绘模型,实现了对温州市每一个县(市、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过程性学业水平分析诊断,具有可选择、多维度的随机反馈功能。在后续的作业模块设计中,我们将温州市历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按照能力、知识二维目标及不同年段、不同学科教材板块重新编码,形成具有温州学生学情特征的作业库,每一道题目都带有学情数据标识(如难度值、平均分等),为学情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丰富了作业功能。
二是“消费技术”,即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教研活动。基于大数据的温州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运用首先助力精准教学。通过平台,教师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信息进行高效、便利的收集、反馈、运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学生学业质量反馈评价,逐步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堂精准教学及资源精准推送。此外,我们逐步拓展云教研功能,建设基于技术终端的共享交流平台,如云直播的运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时空,微信公众号及微网站的运用实现了信息发布、微信推送的一站到位。
教研生产技术和消费技术的升级,形成了教研员与广大教师作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紧密型关系,在教研主体与对象之间搭建起互联共享的信息化、数据化平台,重构教研机制,实现了“互联网+”助推教研转型。温州市教研部门借助技术的力量,引发了教研思维由传统向互联的转型,促进了教学研究从经验向实证方向的转型,激发了自身管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而为全方位的教研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