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双态”课改:促进初中学习低负高效

2019-10-28李文李倩郭永新

人民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互学自学分层

李文 李倩 郭永新

“知识梳理”“首席讲题人”“问题解决组”“师徒对子”“分层推进”“回家无作业”……这些词语是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以下简称“37中”)的高频词,这些词语的背后是对活泼泼生命的唤醒,更是37中人在“动静双态”课堂上的一场心灵修行。

吹响“课堂革命”的号角

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2014年9月,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在37中开始了。这场革命首先从主阵地课堂开始,学校把课堂分成了两部分:静态自学和动态互学。

(一)静态自学让学生学会“质疑”与“思考”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就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不加重学生负担和不延长在校时间的前提下,学校对时间做了调整: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全校进入静态自习时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个学科40分钟,用于完成校本教材《学导练》上“自学读书——自学笔记——自学检测——自学质疑”四个环节的任务,为后面的动态互学做好准备,这被称为“校内翻转”。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当堂自学和互学,被称为“课内翻转”。

在校内翻转静态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自学基础上独立完成自学检测,对照教师最后出示的答案,根据自学和检测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需要收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纸条,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和补充,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第二天上动态互学课的重点,也是教师二次备课的依据。同时,这些环节还与山西中考命题四大手段之-——“质疑批判与实践创新”相契合。

(二)动态互学课让学生学会“表达”与“合作”

动态互学课的环节是:小组梳理——基础检测——问题呈现——小组互学——展示交流——应用反馈。

动态互学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基础知识。梳理小组通过小話剧、辩论、演讲、诵读等形式设置真实任务情境——“真实任务情境”也是山西中考命题的手段之一——将静态学习的知识变成情境问题,与全班同学一起,或互动交流、或质疑补充、或评价提升。梳理小组的每一个组员都有任务,表演、演讲……孩子们从原来的不敢说、不会说,到自信地说、精彩地说,践行着山西中考命题六个维度之一:表达、交流、共享。

然后由教师进行基础检测,进而将检测出的问题整合、筛选、分类,以直答问题、讨论问题、教师补充问题等不同方式呈现出来,采用小组互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将静态课与动态课衔接起来。

在展示交流环节,由全班学生指定某展示组的某位同学进行交流展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机会,每个人都要认真准备。在这个环节中,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代表着小组讨论交流的效果,也进一步解答学生困惑,提升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当堂二度检测和应用反馈,这一环节我们注重分层,既关注优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关注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上,尽管教师讲得少了,但针对性、有效性更强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每个学生都以小组荣誉为最高荣誉,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提升,现在要想找到一个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已不大可能。

对于“动静双态”课堂模式,有专家评价它是“一种以问题设置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质疑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课改模式”“与国家倡导的课改理念是吻合的,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

奏响“多元评价”的旋律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内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这是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学校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接纳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

(一)课堂学习行为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冠军赛”结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冠军赛”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把原本烦琐机械的考核评价变成了科学而有温度、具有现代性和人文性的育人环节。学校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与冠军赛结合起来,同时突出小组绑定评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每月评选月冠军组,累计4次月冠军,全组将获得一次由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冠军赛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评比,还注重自信、团结、担当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评比过程中融入了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养成。

(二)中考“成长币”激励机制

面对着中考冲刺繁重的学习任务、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争先的学习品质,缓解师生焦虑,学校变考试为“游戏”,营造轻松的氛围,制定了特殊的评价奖励办法: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优良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换成积分,积分可以换“成长币”,成长币可以换精心设计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笔记本、钢笔、书签。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奖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进步的记录,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超越自我的见证,值得他们一生回味和珍藏。

小马同学一下课就冲到张老师面前,迫不及待地喊起来:“老师,我的个人积分够10分了,终于赢得‘成长币第一轮精美笔记本啦!老师您什么时候发奖品?我等不及啦!”张老师也高兴起来:“下午就发,祝贺你呀,你最近进步很大,继续努力呀!”小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但是“成长币”激励机制特别关注这类学生的点滴进步,他的进步还会给小组带来荣誉,让他在小组中也能被认可、被尊重、被欣赏。

学生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不仅保持着学习动力,也逐渐完善着人格,享受着成长的美好。组内的互帮互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让他们懂得了合作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有效的小组建设,“利益绑定”的激励评价,强有力地推动了“动静双态”课堂模式。学校通过优生首席助教、基础检测免检、小组集体推进、任务分累积冲关等激励评价,让课堂上有真诚的互助,有思维的撞击,有突破自我的喜悦,有小组共进的快乐——多元评价为“动静双态”课堂插上了翅膀。

唱响“当堂分层”的乐章

2017年,学校又提出了更高的课改要求:用真正的分层教学助推课堂效率。

(一)分层教学的魅力解读

某节数学课,曹老师四两拨千斤地点拨思路、引导方法、罗列关键步骤,精讲5分钟后,就让学生进入自主改错和分层推进环节。他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推进任务:薄弱学生改错后完成基础题目;没有错的学生直接推进做难题;改错的学生找老师批阅后,可进入中等难度学习任务。完成难题的学生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助教,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小刘同学题目完成出色,成为首席讲题人,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过程,俨然一个小老师。这样三年训练下来,学生在小组梳理、合作互助、展示交流等平台上得到了锻炼,每个人都可以自信表达、真诚交流、快乐分享。

魅力解读一:人人都可以“够一够摘桃子”。37中是一所公立学校,学生是按片划分来的,入校之初,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的课改必须“校本化”,即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让学优生在课堂上能吃得饱,发挥领跑作用;让薄弱生在课堂上能吃到东西,有适合他们的特殊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小组根据组员不同的特点、能力安排不同任务,让人人都能唱主角,人人都能有进步。

魅力解读二:学困生转化成效显著。学校制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鼓励并要求教师定好目标生,关注“5+3”,即每堂课关注5个学优生、3个潜力生,抓两头、促中间;并定期更换目标生,保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除了关注目标生的学习状态,还要用情感感染他们、鼓励他们。

魅力解读三:跨学科、跨年级集体大教研模式辐射作用大。—人有了好方法全组学习,一组形成好经验全校学习,各组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这样的集体大教研利于短时间内完成研究主题的突破,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分层教学。

(二)减负成为分层教学的推进器

53岁的化学老师刘书萍“年年初三,岁岁中考”,她勇敢地向传统课堂挑战,减负高效、从不布置作业成了她的课堂名片。她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萍姐”。“‘萍姐的课讲得太好了”“‘萍姐的作业总是很少,成绩却总是全年级最高”!这些都是学生对她质朴的夸赞,这些夸赞也引发了学校的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引导教师将教学注意力更多地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上来,要采取措施让教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首先从作业入手,要求教师精心分层布置作业,下午有静自习的学科不得再布置家庭作业,静自习结束后必须收齐全班作业并及时批改。这样的要求使得老师们义无反顾地砍掉了以前那些重复机械的所谓“作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和阅读。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质高量少的作业,学生绷得紧紧的神经得以松弛,内心慢慢安静下来——安静是高效的前提。

高奏“走班选课”的凯歌

真正的教育,不限于课堂,不限于考試,而应该有真实的生命交流,有情感,有理想,有美,有爱。

(一)我的课程我做主

2015年9月,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23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走班,以适应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语文学科的“小记者团”“读书社”“戏剧社”,政治、历史学科的“看电影学政史”,数学学科的“精英社”“华罗庚班”,地理学科的“天地游班”,英语学科的“玩转英语”,美术组的“创意绘画与涂鸦”“以手绘心设计团”“版画创作班”,综合实践组的“微拍梦工厂”“二次元空间站”,音乐组的“七彩管弦”“最炫民族风”“辣舞飞扬”,体育组的“防身术”“乒乓球社”……单看这些名称就能体会到课程的丰富多彩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大片来品味政史,通过戏剧表演深入体味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数字的奇妙,通过有趣味的活动走进英语世界……这些课程的开设使每一个学生爱上了学校,爱上了每一个在37中的日子。

(二)选修课堂上的科技之歌

学校承担着为国家未来培养人才的重任,课程又是育人的基本载体。2017年9月,学校以选修课为平台,开设了“科技创意坊”“DIY创意制作坊”“机器人社团”“未来工程师——投石车”“机器人等科技课程,同时在各个学科渗透并辐射科技元素,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培养国家需要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奠基。

学校为机器人工作室购置了4套比赛器材和14套教学器材等设备,工作室初具规模。在选修课上,学生从认识传感器、控制器,了解程序编写软件,到组装搭建机器人,从简单程序编写、下载到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运动。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既提升了学习兴趣又对动手、动脑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所锻炼。在选修课中对机器人活动兴趣高、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及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会被吸收到机器人社团,给他们更多的器材、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兴趣特长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和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7中的机器人社团在“山西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了“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初中组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晋级全国比赛。

“小记者团”掌握着学校最前沿的科技动态,适时发布每个社团的科技信息;美术组开设的“创意绘画与涂鸦”,在科技引领下将创意融入绘画,又跳出绘画来创意;生物科技班的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华罗庚班”的学生通过破解达芬奇密码、制作保险柜,让科技与生活紧密联系;“天地游班”研究“垃圾分类”,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奖还在生活中被应用推广……

(三)走班选课凯歌高奏

随着走班选课的扎实开展,学生在选修课上积极动手操作、走出校园实地考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比如,“育星坛”活动和“读书社”的开展引领更多学生提升了阅读素养,“小记者团”活动增强了学生表达、交流、共享的能力,这让学生在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中受益匪浅——综合素质提升是本质,考试成绩提高是附加值。

“动静双态”课堂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多元评价改革实施以来,37中在育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展望未来,我们还要在分层策略和方法上继续探索,在走班选课上与高中接轨。

(作者单位均系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责任编辑 邢星

猜你喜欢

互学自学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