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阳光课程”奠基阳光人生

2019-10-28夏志清解薇曾辰

人民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核心阳光

夏志清 解薇 曾辰

北京市日坛中学秉承“修德、培智、强体、求美”的校训,确立了“当北京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的阶段性办学目标,坚持走“弘扬人文思想,坚持科学精神,奠基阳光人生”的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始终坚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摒弃单向灌输,倡导深度学习,把教的创造性交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课程建设中聚焦核心素养,二是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学校关注课程的系统建设,形成了学校特色课程文化;根植国家课程体系,搭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型;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深挖学科教育内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经过长期的课程整合、规划和设计,学校的“阳光课程”体系日臻成熟。

一、聚焦核心素养,形成学校特色课程文化

学校从历史积淀优势人手,整体优化课程管理;使课程常规工作精细化,化普通为特色;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形成积极阳光的课程风格;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课程探索,深入进行教育科研,总结提炼课程文化内涵,使学校的课程文化弘扬人文思想,坚持科学精神,奠基阳光人生。

阳光课程弘扬人文思想。日坛中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以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多样化课程,课程内容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关注生命、生活、生涯和生态主题。课程内容珍视人类文明遗产,珍视中华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

阳光课程坚持科学精神。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突出科学与求实精神、民主与协作精神、质疑与批评精神。

阳光课程奠基阳光人生。拥有阳光心态、阳光品格和创造阳光生活的能力,是培养阳光人生的三大要素。而创造阳光生活的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又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只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和高尚的品格,才能使他们以快乐和阳光的形象走向社会。

阳光课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内核,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推进课程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根植国家课程体系,搭建学校课程模型

学校根植国家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有效的课程建设策略,实现课程体系的分类化、网络化、体系化和主题化。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打破壁垒,将教学、德育和综合实践课程纵向贯通,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横向相连,课内外、校内外、教职工和家长协同教育,实现课程网络化全覆盖。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特色发展和创新实现课程的体系化,更好地提升学生关键能力。跨越年级边界,在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基学生阳光人生。

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以“基础核心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创新研究课程”为轴心,形成了立体的“五四三阳光课程体系”。“五”指“基础核心课程”中的五个类别:人文社会课程、科学创新课程、语言文学课程、艺术体育课程和阳光心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四”指“特色发展课程”中的四个类别:校本项目課程、校本研学课程、行者无疆课程和生涯教育课程,面向特定学生团体,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三”指“创新研究课程”中的三个类别: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和金鹏翱翔课程,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五四三阳光课程体系”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艺术素养高,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在完成国家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学校结合学情、师情及校情,在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学习权利的基础上,使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及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和强化,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拥有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最终实现阳光人生。

三、重构学科课程结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结合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将“阳光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精心打造“项目式课程结构”,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德育课程化为抓手,充分挖掘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项目课程”的形式推进课程的系统开发。

通过跨学科学习,重构学习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科学与创新实践类学习领域,侧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言与文学素养类学习领域,侧重语言运用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在人文与社会素养类学习领域,侧重人文情怀和精神品质的培养;在艺术与体育类学习领域,侧重健康身体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在阳光心理系列类学习领域,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为最终目的,侧重培养学生创造阳光生活的能力。

四、深化课程建设,挖掘学科教育内涵

在“阳光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改革始终坚持学科融合。跨越文本边界以多媒体视听等方式实现教学,跨越时空边界利用网络课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教学,跨越年级边界在教学中开展主题式教学,跨越学校边界将社会人士请进来,让师生走出去,做到课堂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成长无处不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以化学翱翔课程为例,“翱翔计划”确定了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为宗旨,课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高中与大学课程相衔接、国内与国际课程学习相融合为主要培养方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学研究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引导他们探索科学、热爱科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作者单位均系北京市日坛中学)

责任编辑 刘群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核心阳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走在阳光路上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