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世界的积极互动中培育“现代君子”
2019-10-28夏青峰
夏青峰
北京中学成立于2013年9月,致力于办成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学校弘扬“和而不同,樂在其中”的校风,确立“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实施“和美教育”,着力培育学生“仁智勇乐”的必备品格,不断促进他们成长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乐者不疲”的现代君子。
一、营造精神家园,培育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首先要让孩子具有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不能仅仅靠说教去培养,关键是要将孩子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形成仁爱的品格。
1.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为了培育孩子的爱国情怀,我们开展了“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一周时间。6年来,我们带领全体学生看过泰山日出、黄山云海、草原辽阔、大漠孤烟,感受到山河壮丽;触摸过兵马俑、体验过孔子周游列国、到过白公馆和宝塔山,感受过历史沧桑,对国家才有情愫,心中有了国,自然有爱。每一次的行走,师生一起攀登一座高山,跨过一条河流,领略一种地方传统曲艺,举行一场隆重的诗会,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广袤,用稚嫩的诗歌唱响对壮美山河的热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对各地风土人情的讴歌。1万多公里的行走是对学生文化寻根之旅的厚重记录,120万字的研究报告是对学生文化涵养之旅的真实写照。行走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学生学会把小我融入到历史发展的“大我”之中,与祖国、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在历史发展中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善良品格
教育者一个重大的责任,就是要想方设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培植善良的种子,并让它根深叶茂。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会幸福,这个世界也才会变得更好。
我们营造家的氛围,弘扬信任的文化,尽可能让每位师生在校园里心灵是安全而舒展的,人人都享有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拥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欢乐与成功,不断让校园成为师生喜欢的地方、成长的地方、绽放的地方,永远感激、不断回味、时常留念。
我们优化评选与竞争机制,改“你我竞争”的机制为“与标准竞争”的机制。每项评选与竞争都尽量不设名额限制,而是精心设计标准,引导孩子对照标准去竞争。与标准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同自我的竞争,而非与他人的竞争。这样,孩子更容易相互关心与合作,更容易养成善良品格。
我们培育孩子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更加关注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比如,我们让学生开展小鸡孵化实验并饲养小鸡,让孩子直接去观察、体验鸡蛋孵化、小鸡破壳而出、小鸡长大直至死亡的过程,从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死亡,让学生经历“生死”,感受生命的珍贵、脆弱与顽强;让孩子的生命与大自然有更多的亲密接触,饲养小白兔、养蚕吐丝、将流浪猫呵护成校园内人人关心的小伙伴,不断地感悟生命,会让孩子的内心更柔软;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学生野外露营,深夜我们将他们带入大森林,在黑暗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从而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3.公益精神
我们努力引导孩子克服“小我”,拥有“大爱”,多关心他人,多关心社会与国家,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义务帮助他人的事情,拥有公益精神。
校园内有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发动了“小一陪伴计划”,中学生定期到小学一年级开展结对陪伴与帮扶活动,在游戏中培育了爱心与责任感。学校支持学生开展公益服务自主项目,有些学生以新闻采访的方式走访校园里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包括物业公司员工、来校实习老师、后勤老师、普通教师、管理者等),以报告文学形式展示学生眼中的“北中人物”,让人动容;有些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关注残疾人出行、抑郁症患者、校园运动场共享等相关问题;有些学生到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到相关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进行sTEM教学,去云南边陲、太行山区支教,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让孩子在关心自我的同时,更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二、优化学校治理,开启智慧之力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开启孩子的智慧之力,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人才,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治理机制。
1.规则意识
一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对规则充分尊重,在规则的基础上追求“大道”。“君子志道”,需要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
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改变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机制,“变规定为约定”。从班级到年级、学校,成立不同层级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行为规范与奖惩制度,形成相关条目后,由学生投票表决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生效。比如,学生穿着打扮是否需要规定?是每天都穿校服,还是可以穿自己的衣服?穿自己的衣服是否有些约定?升旗仪式、正式场合该如何穿着?这些要求如果学校硬性规定,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理解,让他们去讨论甚至争论,最后形成一个大多数同学赞成的意见会更容易执行。
“变规定为约定”,让学生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更加理解规则制定的必要性、复杂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诚信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价值的引导、方向的把控和关系的协调。
2.整体思维
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讲究“整体关联、动态平衡”,我们要开启学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力,需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整体思维,学会站在整体的高度和全局的视角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战略思维的基础是整体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智慧。
首先,我们开展班级、年级、校级多层次的演讲与辩论活动。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同一话题进行演讲与辩论,在不断的演讲与辩论中,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认识问题的全貌;其次,我们在各种活动的组织设计中,注重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比如在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中,学生除了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之外,还要轮流承担生活管理、活动策划、宣传报道、导游服务等岗位职责。岗位角色的互换,会让学生对同一活动产生不同的认识。再比如,我们经常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包括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老师或班主任的角色,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我们基于整体贯通的理念,开发有机融通、相互支撑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融通的学习,并借助多种载体,让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以及产品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3.设计能力
我们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所开展的活动都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与组织。在自主的活动中,让学生的设计、策划、组织、领导、反思等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优化学校的治理,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力,是一条很有效的路径。
北京中学有个特色活动叫“328活动”(其实就是传统的春游活动,每年都在3月28日举行,故称328活动),我们改变原来春游活动由教师安排好一切,然后让学生跟着走的机制,而是突出学生的自主设计。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都提前写好本班级活动的策划方案,建议班级到什么地方开展什么活动,在小组中竞标,胜出的方案再代表小组在班级中竞标,竞选出班级的最佳方案后到学校层面进行答辩,去什么地方,怎么去,经费如何解决,安全怎么保障,效果怎样落实,是否邀请老师跟随,等等,一一接受询问,通不过答辩的班级不能参加该活动。看上去是“折腾”学生,实质上是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给他们学习锻炼的机会与空间,开启他们的智慧。
三、搭建锤炼平台,弘扬坚毅之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崇高的追求,真正的幸福孕育于艰苦的奋斗。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宏大的志向与坚毅的品格,“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的向往,运用各种载体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1.运动习惯
我们通过体育活动来磨砺学生的意志。学校提出了“无体育,不北中”的理念,除了每周安排5节体育课以外,学校还要求每人每周至少跑步15公里,这作为一项强制性的体育作业,人人都要过关。学生从被动跑步到慢慢享受跑步的乐趣,再逐渐地走向主动跑步。在跑步以及其他体育锻炼中,学生克服了身上的懒散毛病,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品格、克服困难的勇气,精神活力更加焕发。
2.坚强意志
在北京中学,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野外攀岩、高空速降、高空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克服畏惧心态,培育挑战自我的勇气与突破自我的能力。在每次露营活动中,学校都要安排男生在深夜里轮流巡视值班,培养男子汉的担当精神。在每次军训活动中,都要设计泥潭穿越、托举原木、铁丝网下匍匐前行、负重急行军等项目,让学生克服身体、心理上的重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在暑假期间,我们组织学生自愿参加戈壁100公里行走活动,学生走完了100公里后,都会惊讶于自己的坚持与潜能。“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每个项目的开展,学生先是咬牙切齿地埋怨,再到痛并快乐着呼喊,最后成为票选出来的最喜爱活动之一。经历这些活动,学生增强了对自我潜能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对远方的向往、对意义的追寻、对坚持的笃定、对团队的感恩以及对奋斗精神的崇尚。
3.创新活力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解决、创造性的活动之中,他们往往会欲罢不能,达到一种痴迷忘我的状态。北京中学学生常常会为一项实验的开展而废寝忘食,为一个项目的策划而乐此不疲。学校辩论队不断获得北京市甚至全国辩论赛的冠军,他们为此牺牲了很多节假日,经常深夜还留在教室里模辩。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连续几天都待在教室,晚上甚至直接睡在教室里,他们沉浸在自己思维的推演与构建之中。有些学生为了进行实验,竟然在年三十、大年初一相约来到学校。学校开展创造性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精气神与创新活力,他们不断享受到艰苦奋斗带来的快乐。奋斗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
四、丰富校园生活,涵养尚美之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仁者、智者、勇者”,还要培养他们成为“乐者”,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崇尚美,创造美。
1.积极心理
人类越向智能时代迈进,学校就越需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丰富情感、精神追求,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更美好。要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天赋所在的领域,尤其是在高考综合改革增强选择性的大背景下。从学生入校开始,我们就组织了系列测评,包括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学习风格和学习自主性测试、瑞文推理测验、生涯测评等,完成300多万字的分析报告,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多元智能情况、人际关系、健康程度有比较准确的了解。高中阶段针对学生自我学习与规划、生涯情况进行测评,帮助学生获得对个体自主发展情况的有效诊断。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生涯指导等专题课,以及各种团队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2.劳动观念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勤天下无难事”。要从尚美的视角来引导孩子对劳动的认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我们引导学生在家中做适当的家务劳动,把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好,不给家人添麻烦。在学校和班级里,人人都有自己的服务岗位,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宿舍里,所有卫生都要自己打扫,包括公共的盥洗室、卫生问也是轮流值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做懶人,不养懒汉。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关心、服务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学生成立了“脊椎侧弯防治小组”,针对校园里有同学脊椎侧弯的现象,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并主动联系医生、医院,帮助同学进行治疗。面对校园里各种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和事,主动工作,自觉担当,让自己的行为美,心灵更美。
3.审美素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拥有1-2项艺术爱好,包括合唱、器乐、戏曲、舞蹈、书法、绘画、服装设计、电影空间设计、茶艺、陶艺等,学校开设了各种科目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人人会跳国标舞,个个会打太极拳”,每个人都要经历戏剧的演出汇报,将国标舞、太极拳、戏剧列为必修课。通过各种艺术课程的选修与必修,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涵养学生的尚美志趣,促进学生在形成完整人格的同时,成为一个高品位、大气象的人。
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它代表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并体现中华民族基本文化基因。培育现代君子,我们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任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