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10-28申继亮

人民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现代化育人核心

申继亮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系统指引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而为我国实现2050年奋斗目标奠基的教育发展纲领。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项战略任务,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教育现代化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须明确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基本内涵要素,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独特衡量标准,进一步找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

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可以参考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教育普及程度,涉及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二是教育结构合理程度。当教育普及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要考量教育结构合理性。教育结构关注的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占比情况,例如城乡学校比例、公办民办比例,还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等。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类型多样,机制灵活;三是教育公平实现程度。教育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即不能因为学生的出生地域、家庭条件等外部因素决定受怎样的教育,也包括过程公平,即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应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同等机会且具有一定可选择性的教育,让所有有能力有志向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受教育机会;四是教育质量优劣程度。反映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水平、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最为核心的是人才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人才类型、数量能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单个个体而言,还应较好体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和“优质教育”组成的偏正关系短语清晰地描绘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何为“中国特色”?评判我们的教育是否具有中国特色,关键要看教育是否体现“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保障“四个服务”实现的关键取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国特色”说到底是要为广大青少年打好中国底色,注入红色基因,使青少年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练就过硬本领。

何为“世界先进水平”?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要具有创新性,具有引领示范能力;要具有开放性,能够与其他文化对话;要具有前瞻性,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助力教育现代化的三大着力点

助力教育现代化需要育人目标具体化。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宏观层面教育目标要求。针对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具体学科教育教学,还应将这一宏观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操作化、系统化。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对宏观教育目标细化的尝试,它虽然不是唯一的诠释,但从实践反响来看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重功能。一是“画像”功能。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表征,将教育目标具象化为对个体的能力要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特征,对我国教育所需培养的人才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画像”。随着分学段和分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逐步建立,这一“画像”将更为清晰,构成更为完整的体系;二是“架桥”功能。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架设起教育宏观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核心素养有助于区域和学校更好地理解宏观的教育目标,并根据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形成地方和校本的培养目标,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体现地方的特殊性与针对性。另—方面,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让课堂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三是“导航”功能。—方面,核心素养有助于引领教育工作者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另—方面,核心素养有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关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确定不同年段、不同学习领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有助于将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稳步落实。

助力教育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育人模式改革。

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必须大力推进育人模式改革,應突出实践育人,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扭转“三多三少”现象,即学生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少;有确定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多,没有确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少;结构良好的问题多,结构不良的问题少。学生要能够通过学习解决那些与自己、与社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问题,要能够解决没有既定答案和规律可循的开创性问题,要能够从实际的复杂情境中自主提炼出有效信息,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确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必备品格,发展关键能力。

助力教育现代化需要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新世纪以来实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大突破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管理权。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名片”。在国家课程的实施层面,学校也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实施因材施教。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教学法、教学经验都源自于学校层面的实践,因此国家的统一课程与学校的活力发展不应是—对矛盾,而是共同朝向育人目标开展的不同层面的工作。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赋予学校一定的自主空间,才能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地生根,具有实效。

(作者系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

责任编辑 施久铭 魏倩

猜你喜欢

现代化育人核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的女巫朋友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