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前五分钟的方法运用

2019-10-28张思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教学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要充分考虑执教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制定的,尤其是课前五分钟的运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兴趣,达到形成新旧知识链、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关键一步。在此,针对课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引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4;G712;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类比串联型

数学课程具有悠久的探索历史,类比思想一直串联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所要探究的概念逐渐增多,有很多内容是建立在低年级的简单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定义。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时,更加适合知识类比串联型的课前五分钟作为教学设计的导入方式。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与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忆知识,从旧知过渡到新知,用类比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达到主动、准确的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1.1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教师设置引入问题为:

1.什么叫方程?如何定义一元一次方程?

2.判定下列各式是方程么?是你学过的哪种方程?

(1)3x+2=5x-2(2)x2=0(3)(4)3x+2

通过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复习,类比串联第2题(2)式中无法用旧知识进行归类,利用已学知识能够判定其是方程,但又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从而自然地引入到学习新的知识,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来。

二、寓言故事型

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的,尤其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处于思想叛逆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前提。寓言故事是伴随学生成长的文学体裁,数学教师在课前引入时使用寓言故事来“装饰”课程,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跟随教师的节奏逐渐走入学习新课的进程中。除此之外还能在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用数学的方法给学生解读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例如:人教版八年级19.1.2函数的图像一课,创设情境设置如下:

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童年留下很多乐趣还有生活的启示。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一位学生讲故事)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图像大致的表示出这则故事的情节吗?

教师由此问题开始引入学习函数的图像,带着提出的问题去一一解答如何用函数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学习完新课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解答,并说明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体会到的道理,让整堂课首尾呼应,趣味十足,富有德育教育意义。

三、解决问题型

作为一门工具型学科,数学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工具。它包含缜密的逻辑思维,注重方式方法,是除了语言学科以外,其他各学科的基础。可以说学习数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成了数学教学设计中常用的引课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初中数学(数与式、图形与几何、统计概率)的学习中,课程之间连接紧密,环环相扣,在课前引入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一个具体的需要用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解答,再连接新课内容设置一个相关问题,不仅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还引起学生注意,进入到新的课程学习中。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5.3.2分式方程的应用在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引入:

解方程:(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点评后过渡新课:那么我们都知道,数学学科是一个实际应用的学科,既然学会了解分式方程,那你能否利用分式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这种类型的引入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概念与应用的过渡学习时,运用解题引入法,不仅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课所需的知识,还能够作为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在上节课中遗留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四、游戏娱乐型

鉴于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特殊生理、心理时期的特点,以及电子产品日趋普及,学生对于电脑、手机中的电子游戏兴趣十分浓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灵活的应用多媒体电子设备进行教学,是必须具备的素质。新课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利用PPT、电子白板等工具展示所要研究的问题,开放课堂与学生共同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教学常态。那么课前五分钟,教师仅用课件展示问题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如果改为使用白板中的游戏竞赛,请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带动了课堂氛围,还能根据设定的题目涉及的知识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9.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

课前五分钟利用白板的课堂活动版块设计了分组竞争小游戏——判断对错。题版中设计问题如下:

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一定过原点;

2.函数y=kx(k≠0)的图像过第二、四象限,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底边为a的三角形的面积是高的正比例函数;

4.圆的面积y是半径x的正比例函数;

5.y=(k+1)x+k2-1是正比例函数,中k值为±1;

6.y=2∣x∣是正比例函数;

7.y=x经过第一、三象限;

通过将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游戏竞赛,能够较为全面的考察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引入形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复习巩固了所学旧知,极具互动效果,课堂氛围活泼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也不再平淡枯燥,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寓教于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上述对课前引入的方法及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仅占有课前的几分钟的时间,但是课前引入却具有承上启下、查漏补缺、引发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活起來、更高效的作用。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课前引入,是保证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作者简介:张思颖,(1988.11.23-),女,新疆,大学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