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研究

2019-10-28董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高职学生

董君

【摘 要】通过调查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探求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基础+职业”的高职人际沟通课程理念指导下,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需要的的通用性、普及性知识与针对职业类型划分的职业性沟通知识相结合,在职场用语的范畴里,指导高职学生驾驭语言、完成与人交流沟通的任务,实现对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分类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际沟通;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人际沟通能力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当然也是人在职场重要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高职院校以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技能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理应在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多数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不能胜任自己刚就业的岗位,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不够,导致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和展现自己的知识。

一、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研

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以在校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借鉴心理学量表,调查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探求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深刻剖析影响学生沟通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究促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发展的培养途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廓清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能力结构和种类。以确定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所涉及的主题和相关维度:沟通技能、沟通认知、沟通倾向。以心理学上人际沟通能力的测量表为参照,制定《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以淄博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系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选取被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分析测试结果得出结论,分析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沟通方式过于被动,沟通过程有庸俗化倾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职生专业课的学习、人文素养的提高,影响着高职生高质量地就业和高质量地工作,更加影响到他们生活和生命的质量高低,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对高职生的整体评价。例如:在表达自己真实感受时,持犹豫态度;在群体和集体生活学习中,自我感觉孤独寂寞感比较强烈;在倾听别人谈话时,觉得无聊,注意力很难集中,缺乏坚持的耐心。可以看出,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沟通的意义还是比较了解的,并且也希望于他人沟通,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需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的基础

以我院为例,在全院范围内开设人际沟通课程,课程建设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在“基础+职业”的高职人际沟通课程理念指导下,重点研究在职场用语的范畴里,高职生驾驭语言、完成与人交流沟通任务中,对所需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行分类培养。

只有科学界定分类标准,才能明确不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不同重点。我院现有的专业中,除了法律、水利、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环保气象与安全等五类没有,涵盖了《目录》中的14个大类。依据麦可思公司所做的《淄博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可以看到我院毕业生职业主要在医疗保健类和财务类,会计、护士、文员、销售经理等职业。依据对专业大类调研、我院学生就业特色与优势调研等情况,确定了《人际沟通》课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的标准是职业类型。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内容既有贯通性,更要有针对性,突出职业性。将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的内容分为商务类、服务类、管理类、文宣类、医护类等项目,让学生掌握在不同职场环境中人际沟通能力的应用。

三、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的实施

(一)编制符合课程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材编排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使用模块化教学方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各个模块(技能点)的安排顺序应遵循纵向组织原则,先简后繁,承上启下,循序渐进。教材写法上以应用为目的,以综合作业设计为主线,使学生在实操训练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各种人际沟通能力。例如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提出设计目标→分析目标具有的功能→围绕目标任务展开→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应用于实践”。教材内容明确高职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树立高职人才观、质量觀、教学观。

为适应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的要求,按照“基础+职业”的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篇、应用篇和职业篇。基础篇包括人际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等内容。应用篇包括口语沟通基础、口语沟通艺术、口语沟通提升、书面语沟通技巧、态势语沟通技巧、综合沟通实践等内容。职业篇包括服务类职业沟通技巧、商务类职业沟通技巧、管理类职业沟通技巧、医护类职业沟通技巧、文宣类职业沟通技巧等内容。教材中基础篇和应用篇是培养学生通用性、普及性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篇的内容重点体现不同职业对人际沟通能力不同的需求,体现人际沟通分类培养的特色。

(二)以行动导向为主体的课堂实施。

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沟通过程为导向,以沟通任务为出发点,以沟通“情景”为载体;在活动中交流、写作,用活动承载相关理论知识,以教学任务模拟与实践实现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职业环境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训任务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不是简单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演示和自我评价,学习重过程轻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能力。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多维立体评核法,即是从学生学习整个过程、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动态化、过程化、立体式的全方位评价考核的方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大学生沟通能力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进行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分类培养,对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非专业、非技术、非技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新一代合格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高职学生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