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1-06-22庞晓丽柯巧敏
庞晓丽,柯巧敏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512026
沟通,即双方进行信息传递的双向活动。护患沟通指临床工作中护士向病人就护理、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使病人接受治疗,并自愿接收信息的传递,同时护士可对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病人可接受的回答,双方互相理解,并共同形成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过程。临床沟通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在护理工作中培养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2]。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ACN)将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3-4]。有研究表明,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之间沟通不良或沟通不当造成的[5]。作为临床护士的后备军,在校本科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6-8]。本研究对某医学院低年级在校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评估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分析影响低年级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韶关学院医学院2018级(二年级)和2019级(一年级)共190名在校本科护生。纳入标准:①2018级和2019级全日制普通院校在校本科护生;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填写,由研究者讲解填写注意事项后开始回答问卷,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90份,剔除明显随意填写和漏答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为87.9%。
1.2.2 调查工具
阅读相关文献,参考曾凯等[9]撰写的《医学院校沟通技能教学现状的量化评估》与杨芳宇[10]撰写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自制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导师评改,最终确定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通过修改并发放问卷进行预调查,问卷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内容效度各条目得分与所属因子领域得分的相关系数均>0.7。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一般沟通评估表组成。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级、前置学历、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性格、对临床沟通的看法、网络聊天时间。
1.2.2.2 人际沟通调查问卷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9个条目)、倾听能力(6个条目)、解决问题能力(8个条目)、传递有效信息能力(3个条目)、验证感受(3个条目)及沟通方式(3个条目)6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均选用随机排列的顺序,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按“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32~160分,得分越高,表明沟通能力越强。按照一般统计分数检验的方法,得分80%~100%为优秀,60%~<80%为中等,<60%为差。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及人际沟通能力得分
2018级及2019级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总分为93~150(121.71±12.49)分,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及人际沟通能力得分见表1,人际沟通各维度得分见表2。
表1 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及人际沟通能力得分 (n=167)
表2 本科护生人际沟通各维度得分 (n=167)
2.2 本科护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2.2.1 性别(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2 年级(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3 前置学历(见表5)
表5 不同前置学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4 是否为独生子女(见表6)
表6 是否为独生子女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5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见表7)
表7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6 网络沟通时间是否长于当面交流时间(见表8)
表8 网络沟通时间是否长于当面交流时间护生人际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曾担任过班干部及网络聊天时长都影响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问卷一般资料调查了护生对人际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70.7%的护生认为“很重要”,28.1%护生认为“重要”,1.2%护生认为“一般重要”,没有护生认为沟通在临床中“不重要”,可见大部分护生认同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是重要的,但就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总分[93~150(121.71±12.49)分]来看,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整体得分不高,总体仍处于中等水平,且分值跨度大,可见个体差异性较大。由此可见,虽然,护生认同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存在“理论联系不上实际”的情况。
3.2 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影响因素
3.2.1 年级对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年级本科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传递有效信息能力、验证感受得分及人际沟通总分均高于二年级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该校的人际沟通相关课程在一年级开设,学生在课程中学习了关于人际沟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课程中进行了演练,对于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一定影响。而二年级护生因为学习相关课程时间较长,而又未开始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得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知识已逐渐遗忘,又未能在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践中进行复习巩固。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年级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于二年级护生。
3.2.2 有无担任过学生干部对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影响
担任过学生干部护生的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扬等[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干部比其他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承担更多额外的工作,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在完成这些工作时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接触事情中对技能进行适应和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在锻炼和提升着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13]。故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相对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护生。
3.2.3 网络沟通时间过长对本科护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聊天时间过长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网络聊天时间过长不利于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张金桐等[14]的调查结果一致。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是最好的代名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又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学生极易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而疏离了实际的人际沟通[15-16]。网络虽然便捷,但网络聊天时由于无法识别对方的表情及动作表现状态,容易带入主观意识进行互动,而面对面交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双方交流的神态与动作,如果网络聊天时间过多时易产生焦虑和难以应对的心理,降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仍处于中等水平,还不足以达到临床要求,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一方面,医学院校应重视该方面的培养,除开设相关人文沟通课程外,在后续的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应不断通过模拟演练,在实践中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护生需提高自我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活和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