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挑战
2019-10-28陈晓清邹冬云陈谦王运来
陈晓清 邹冬云 陈 谦 王运来
摘 要:欧盟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对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在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大规模跨国人员流动、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方面实施了系列创新措施与培养方案。文章通过研究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运行效果与主要成就,归纳总结其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特点、国际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并指出了该计划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 高等教育国际化 区域合作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欧盟2004年发起的一个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为2004-2008年,主要聚焦在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在不同国家的至少2所高校学习1~2年的硕士课程。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主要资助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学生。此后,在第一期项目成果的基础上,2009年欧盟正式启动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2009-2014年,以下简称EMA2计划),在强调质量保证和文凭互认的基础上,致力于加强欧盟同非欧盟区域间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在欧盟内部推动了各成员国大学之间的交流,在外部也与非欧盟区域间展开了层次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的跨区域高等教育交流。
从2009年实施至今,EMA2计划历经10年。2018年完成了最后一批获得资助的高等教育人员的跨国流动。该计划在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大规模跨国人员流动、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方面实施了系列创新措施与培养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欧盟委员会针对EMA2计划的参与人员和高校做的两次大规模调查结果,即项目影响力和高校合作度调查结果,从世界不同地域的视角,对该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运行效果、主要成就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指出其未来面临的挑战。
一、EMA2计划的主要内容
自2010年开始,EMA2计划投入6.55亿欧元经费,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233个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涵盖了全球1296家高等教育机构,其中377家机构来自欧盟区域,919家机构来自非欧盟区域。EMA2计划通过提供奖学金、保险和旅行费用的方式促进人员流动,组织和资助了35027名高校学生和教師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欧盟同非欧盟国家之间的流动。EMA2计划的内容主要由三个行动方案组成。
第一,除了提供跨高校的“伊拉斯谟硕士课程”外,EMA2计划增设了博士层次的“伊拉斯谟博士生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并且每年提供上万个奖学金名额,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在欧洲高校学习。入选奖学金项目的学生可获得欧盟资助的学费、国际旅费及生活费,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在2所大学学习1~2年的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可获得双学位或多学位证书。[1]
第二,推动欧盟与世界特定地区进行区域间交流项目的开展。非欧盟国家大学的参与空间进一步扩大,可作为合作方参与联合办学。该行动鼓励欧盟与非欧盟国家高校组成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联盟,每个联盟由至少3个欧盟国家的高校与其他非欧盟国家高校组成。双方互派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进行校际交流,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人才、知识和技能的流通。而且EMA2计划将非欧盟地区划分为10个独立项目区域,涉及165个国家和地区,加强欧盟与这些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合作: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77个国家)、亚洲区域(除中亚外的19个国家)、中亚区域(5个国家)、东欧区域(7个国家)、工业区和波斯湾区(18个国家和地区)、伊朗/伊拉克/也门区域(3个国家)、拉丁美洲区域(18个国家)、南非区域(1个国家)、南地中海区域(10个国家)、西巴尔干地区(7个国家)。[2]
第三,EMA2计划注重推进欧洲的高等教育改革,坚持以欧洲为国际交流的中心。通过跨国跨校合作消除与其他地区高校在学分认证、学位互认、课程开发、质量保证标准方面的差异,加强欧洲教育的开放度。通过制定政策进一步推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使学生在欧洲国家任何高校交流期间修得的学分都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得到转换和认可,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
二、EMA2计划的执行情况
EMA2计划实施5年间,参与项目人员数最多的5个欧盟国家依次是西班牙(911人)、意大利(696人)、波兰(594人)、德国(470人)、法国(460人)。赴欧盟国家交流人员数最多的5个非欧盟国家依次是俄罗斯(1824人)、印度(1534人)、乌克兰(1508人)、塞尔维亚(1169人)、格鲁吉亚(959人)。其中,中国有905人获得该计划资助赴欧交流学习。在这一大规模的学术人员流动中,参加人数最多的5个专业依次是社会科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语言学、自然科学。
2010-2014年,EMA2计划投入资金达6.55亿欧元,是第一期计划投入经费的2.26倍。如表1所示,可以清晰地观察到EMA2计划对10个独立项目区域的资助金额的年度变化和支持力度。这些经费的使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鼓励非欧盟国家高校通过“伊拉斯谟硕士课程”“伊拉斯谟博士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与欧盟国家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助双方学生和教师到这些合作学校进行交流学习。2010-2014年,已经建立了233个高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涉及882所欧盟高校和924所非欧盟高校。二是为了解决高校人员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参与海外交流项目的困难,为他们创造安心学习的条件,欧盟投入专项资金为跨国交流学习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国际旅费、生活费、学费、保险费等资助。从2010年至今,总计35027人获得EMA2计划的奖学金资助,其中本科生9543人,硕士生9386人,博士生6767人,教师9331人。三是为推动欧盟国家与非欧盟国家高校间的学分学位互认、质量保障、课程开发等活动的宣传推广提供资助,该计划投入约1600万欧元,用于资助约100个推广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年间,欧盟对亚洲区域(除中亚外)19个国家的资助力度最大,达1.37亿欧元,占经费总额的21%。从项目实施情况看(见表2),2010-2014年,面向亚洲(除中亚外)的合作项目数量是10个区域中最多的,共计52项,占比22%。这些项目种类繁多,将欧亚高校结成项目联盟。例如,Lotus系列项目(Lotus-I,Lotus-II,Lotus-III,Lotus+,Lotus Unlimited)是由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牵头,9所欧洲大学及11所亚洲大学参与的伊拉斯谟子项目,中国参与高校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Experts系列项目(Experts I,Experts II,Experts III,Experts4Asia,Experts-Sustain)由德国哥廷根大学为总协调方,合作联盟由包括捷克马萨里克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在内的7所欧洲高校和13所南亚及东南亚地区高校组成,中国高校有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与[4][5]。特别是从2009年起,欧盟针对亚洲国家高校设立了“亚洲窗口项目”。“亚洲窗口项目”分为五部分,其中四部分面向中国、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另一部分向亚洲其他地区开放。在这些亚洲项目执行的5年间,实现了633名欧方人员赴亚洲交流,以及6272名亚洲人员赴欧交流,此赴欧人员数量在10个区域中为最高,占比21%。接收亚洲交流人数最多的5个欧盟国家依次是意大利、德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接收欧盟交流人数最多的5个亚洲国家依次是泰国、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三、EMA2计划的主要成就
EMA2计划实施10年来,推进了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的成功典范,对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校际合作交流水平、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2014年,欧盟委员会教育、视听和文化执行署对来自155个国家的8141名参加EMA2计划的高等教育人员做了一项大规模的项目影响力问卷调查,旨在评估EMA2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85%为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EMA2计划执行的满意度很高,参加完项目后都有各方面的提升。例如,有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升,63%的学生认为参加该计划对将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广泛影响,44%的学生认为在国外交流中习得了专业知识,34%的学生认为参加该计划对自己的个性产生了影响。[7]
EMA2计划的学生流动项目特别强调提升学生的软技能和实力,让学生能够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員交流,在多样性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发展。项目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31%的学生在外语技能、23%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20%的学生在自信心、19%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19%的学生在交流能力、16%的学生在社交能力、10%的学生在灵活度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8]
EMA2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搭建学术机构与人力市场的伙伴关系,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实习机会。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开发了各类多学科交叉的联合学习项目、联合课程模块,还向学生提供在国外企业、公共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习到实际案例。正如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和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Vassiliou)所说,“伊拉斯谟项目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更好的就业资本和职业前景”[9]。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测量与就业能力密切相关的6项指标,有51%的伊拉斯谟项目学生提高了就业能力;毕业5年的参加伊拉斯谟项目的学生失业率比未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低23%;毕业10年的参加伊拉斯谟项目学生中有77%的人由于工作出色担任了领导职务;44%的参与伊拉斯谟项目的毕业生比未参加该项目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担任管理职务;61%的高校证实参加过伊拉斯谟项目的学生在毕业一年之内就找到了工作。[10]
(二)对校际合作交流水平的提升
EMA2计划鼓励搭建跨国跨校的高教联盟,允许一个高教联盟中最多容纳20个欧盟和非欧盟国家的高校,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流动项目。这种联盟式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了各国高校间在学生交流方面的沟通、联络,促进了各成员高校在学生流动项目方面的规范管理和探索,如学生的选拔、项目的实施与监管、高等教育资历的互认、质量保障系统的建立等。一些高校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国际学生交流事务办公室,专人负责“伊拉斯谟世界计划”的管理与执行。2016年,欧盟对来自25个欧盟国家和94个非欧盟国家的685所高校收集调研信息,旨在从高校的国际合作度层面对EMA2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合作度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该计划的促进,19%的非欧盟高校和6%的欧盟高校新创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95%的非欧盟高校和86%的欧盟高校的国际事务办公室职员在学生交流项目的操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11]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EMA2计划大力扩展与非欧盟国家高校的校际交流合作项目,通过跨国跨校合作消除与其他地区高校在学分认证、学位互认、课程开发、人员流动、质量保障标准方面的差异,加强教育的开放度。进一步推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使学生在任何欧洲国家高校交流期间修得的学分都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得到转换和认可。合作度调查显示,截至目前,36%的非欧盟高校和30%的欧盟国家高校称,所有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国外交流期间取得的学分在本国完全获得了认可;84%的获得该计划奖学金的学生在外校取得的学分完全或部分被本校认可。[12]
EMA2计划鼓励从全球视角开发新型教育课程,多校提供各自优势课程,联合教授学生,设置跨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服务理念,开设了包括暑期课程、学位课程在内的各类学习交流项目。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集体讲座、研讨会、专题报告、强化训练课程、网上教学模式等。课程涉及的专业覆盖面广,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学、教育学、语言学、法学等学科。在这种紧密的教学合作模式下,多所联盟高校合并同类课程群,共同开发了联合学位或联合课程项目,为学位研究生提供在两所以上欧洲高校自由选课的机会,学生毕业后可被授予多个合作院校颁发的联合学位证书。有20%的高校与合作伙伴确立了联合学位或联合课程项目。例如,荷兰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与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水利设计院(Tashkent Institute of Irrigation and Melioration)签署了涉及环境科学、国际土地和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气候研究这四大领域的“伊拉斯谟世界计划”资助下的双学位硕士项目。此外,EMA2计划增强了高校主动设立外语教学专业课程的意识。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的欧盟和非欧盟高校认为在实施“伊拉斯谟世界计划”的过程中,开发并增设了多门外语教学课程,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学生和加强了各国高校间的学术流动。
EMA2计划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跨国跨校流动加强了高校间的合作研究。根据合作度调查结果,成员高校间的合作中,有1/3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与合作研究项目有关;20%的合作项目产出了多项联合研究成果。“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支持欧盟国家与伙伴国家的高校相互开放教育和研究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教学与研究方法信息等,允许研究生进入国外高校相关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实习和培训,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技能,同时使研究生能与国外高校的研究人员建立联络,甚至发展长期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三)对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水平的提升
EMA2计划对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各大区域间的多方合作、相互理解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中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典范。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具有相似社会文化特征和政治经济背景的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往往更易结成合作联盟。表3显示的是非欧盟地区的10个区域承担的233个项目中,平均每个项目的非欧盟高校的参与数量。根据EMA2计划,每个合作联盟最多可以由20所欧盟或非欧盟的高校组成。表3的数据显示,这10个区域中,除去工业区和波斯湾区(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8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外,平均每个项目约有10所地理和文化较为接近的非欧盟高校参与其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较为明显。
EMA2计划将欧盟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扩大到世界各个区域,在与各大学不同教育制度的对接过程中,很多参与国家意识到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制度和政策障碍。例如,由几所跨国大学联合颁发学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有的国家有自己的学分体系,没有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接轨。此外,在学历互认、签证申请程序、住宿和保险手续的办理等方面也出现各种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参与国家建立了与学生流动相关的各类法规政策加以规范。国家层面在高等教育法规政策的改进过程中也推进了1999年由29个欧洲国家共同提出的“博洛尼亚进程”。该进程希望通过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打通欧洲学分体制,促进学历相互承认,加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兼容性。例如,EMA2计划实施期间,欧盟委员会教育、视听和文化执行署一直努力寻求参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融合和改进,为高等教育一体化铺平道路;有45个欧洲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成为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的参与者;丹麦、奥地利、荷兰、挪威等国通过颁布高等教育法确立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在本国的合法地位。合作度调查结果显示,16%的欧盟高校和26%的非欧盟高校的所属国通过立法程序承认联合学位的授予;1/3的欧盟高校和超过50%的非欧盟高校表示通过参与EMA2计划消除了在学分转换和学位互认方面的法规障碍,促进了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体化和通用性。
四、挑战
虽然EMA2计划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在学分互认、教育质量保障、人员流动分布方面存在着可进一步完善之处。
(一)学分互认问题
学分互认是EMA2计划执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欧盟高校之间或欧盟与非欧盟高校之间签订了有关互换学生与学分的协议,但由于各国高校间学制、成绩标准、专业匹配、学校规则、国家政策的不同,无法完全实现学分互认。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欧盟区域内部,学分互认度达到94%,完全互认度为74%,这主要与欧盟国家普遍推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有关;在非欧盟地区的10个独立项目区域中,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的学分互认度最高,完全互认度达到92%;不认可度较高的是南非、南地中海和东欧地区(见表4)。分析阻碍学分互认的原因,对于欧盟地区,53%的高校指出主要原因是学制、成绩标准等学校规则的不同;对于非欧盟地区,43%的高校指出主要因为专业的不匹配而无法转换学分。一些学分互认度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赴国外高校参加短期交流,以便降低留学中取得的学分不被认可的风险。例如,在学分不认可度为14%的拉丁美洲地区,74%的高校学生选择少于10个月的短期出国交流。
从国家层面上,解决学分互换问题的关键在于消除与其他地区高校在学分认证方面的差异,让各国教育政策能够匹配和衔接。这就需要国家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促进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成绩评定、专业匹配、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方面达成一致,将院校间的学分互换制度能够上升为国家间的学分互换制度。
(二)质量保障问题
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础。EMA2计划执行过程中,采用的质量评估体系由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部分组成。内部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高校通过调查问卷、跟踪走访等形式对学生参加项目前后的表现和变化予以考评和监测,以便对后续项目的执行予以改进。评估的内容涉及项目的管理情况、人员选拔流程、人员流动的组织、学生的满意度等。外部评估的方式主要是組织项目的参与高校共同对项目的完成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予以考评。
由于各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的差异性,各地区高校在评估制度、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例如,南地中海地区高校的质量评估以项目管理情况和人员流动数量为主;工业区和波斯湾区高校的评估标准主要以学生满意度、就业率、奖学金发放率为主。为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一致性,欧盟委员会考虑从国家政策层面促进各国家高校相互签署共同的质量保障体系协议。此外,基于外部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欧盟国家也在努力将外部评估扩大至高等教育机构以外的机构,例如,将评估委员会成员涵盖至产业界、学术界、高教界、政府机构等多领域专家等。
(三)人员流动分布不均衡问题
学生流动分布的不均衡是EMA2计划的突出特点。根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欧盟地区平均每年每个国家的出国人数约为5224人,相比之下非欧盟地区平均每年每个国家的出国人数约为29803人,是前者的近6倍。非欧盟高校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远远超过了欧盟高校学生赴其他地区学习的人数。一方面由于欧盟地区集结了大多数世界著名大学,高等教育系统发达,具有卓越的国际声望,往往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另一方面,文化传统相同或相近、以及同根同源的国家和地区间较易开展学生交流。例如,在留学执行过程中,德国接收到中东欧地区的大量留学生;到英国留学的英联邦成员国的学生非常多;美国和加拿大学生赴欧洲国家高校交流的人数也很多。曾经的殖民地文化传统也影响了国家间的国际学生流向[15]。例如,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学生的留学首选国是法国;拉丁美洲地区学生大多流向西班牙和葡萄牙;南非地区学生的流向地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是荷兰。
解决学生流动分布不均衡的关键在于接收留学生较少的国家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一系列促进国际学生交流的政策,包括财政资助的支持、签证手续的简化、对外宣传的扩大等。例如,继留学之后,新的“伊拉斯谟+”计划就投入专门资金,通过银行或财团机构为跨国交流学习的学生提供资金保证。诸如西班牙银行、巴塞罗那社会银行等针对其他国家到西班牙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每人1.2万~1.8万欧元的资助。[16]
参考文献:
[1]Action 1: Joint Programmes Including Scholarships[EB/OL]. http://eacea.ec.europa.eu/erasmus_ mundus/programme/action1_en.php, 2013-12-12.
[2][3][6][11][12][13][14]Erasmus Mundus Action 2 Partnerships-Main Achievements and Results (2010-2018)[EB/OL]. https://publications.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836286d2-2d86-11e8-b5fe-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71044126, 2018-03-21.
[4]陈晓清,孙雯. 欧盟伊拉斯谟系列计划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8(4):98-103.
[5]陈晓清,邹冬云,孙雯. 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54-57.
[7][8]EMA2 Scholarship Holders Impact Survey [EB/OL]. http://eacea.ec.europa.eu/erasmus_mundus/tools/documents/EM_Scholarship_Holder_Impact_ Survey_Results_en.pdf, 2014-07-20.
[9]崔俊萍.歐盟伊拉斯谟项目2012-2013学年资助27万名国际学生[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15):73.
[10]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impact [EB/OL]. http://ec.europa.eu/dgs/education_culture/repository/education/library/study/2016/erasmus-impact_en.pdf, 2016-01-01.
[15]李联明,吕浩雪.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制约国际学生流向的主要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04(6):71-75.
[16]李倩雅. 欧盟“伊拉斯谟+硕士贷款计划”助力学生国际流动[J].世界教育信息,2015(15):79.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