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问题与活力提升研究
2019-10-28潘勇胡艳秋耿靖
潘勇 胡艳秋 耿靖
[摘要]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党支部活力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活力提升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丰富组织生活方式、调动党员积极性,改革完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效度,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实现活力提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激发党建新活力等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问题;原因;意义;活力提升
[作者简介]潘勇(1968-),男,汉族,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胡艳秋(1993-),女,汉族,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耿靖(1993-),汉族,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0-0035-03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问题
课题组于2017年11月至12月以重庆三峡学院等四所院校的30个学生党支部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60份。调研情况表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规范有序、成绩突出,在高校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服务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等方面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同时,调研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党支部建设活力不够等问题。
(一)党员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
党支部顺利开展工作需要党员强烈的组织意识,只有党员对所在支部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党支部工作效率。调研反映出个别党员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群众基础不扎实,在同学中表现不突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人做事不敢亮明党员身份,不敢与班级不良行为斗争。部分学生入党具有功利色彩,对入党认识存在偏差,党性修养不够,对党组织的认同弱化。调查发现,30.91%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学生党支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党员素质不高、党员意识不强,36.0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周边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够。
(二)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充满活力的党支部需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学习理论、实践真知,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受到教育、熏陶,达成党支部凝聚共识、增强党支部内部活力的目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党员在参与组织生活方面自觉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与激情。参与活动局限于自身所在的党支部,多数停留在被动学习理论知识阶段,忽视真实信仰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在被问及“针对当前支部情况,你认为更侧重于党员哪一方面的能力提升”时,48.18%的人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党员的信仰和实践能力。
(三)党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学生在入党前都进入党校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入党后接受继续教育不够,学习的持续动力不足。党支部要发挥出战斗力,党员教育就必须常态化、终身化,需要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不断提升党员素质。调查发现,50.5%的学生反映基层党组织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忽视已入党学生的教育。而且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重点放在其成为预备党员的考察期,成为正式党员的再教育成为党员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存在党员教育滞后于党员规模增长等问题。
(四)学生党支部组织管理模式不合理
调查反映出当前学生党支部管理模式较陈旧,一是支部自身成员自主性不强,活动参与被动化,影响组织活动效果。二是党员分配比例不合理,党员入党时间多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级,正式党员多集中于大三和大四年级,支委成员偏向高年级化。三是学生支部以院系为单位,支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既不利于党员内部机制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党员干部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对党支部组织模式认识度的调查中发现,16.67%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改进、27.27%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提升支部活力和内部凝聚力。
透视上述各种式样的问题表象,发现归根结底体现出其本质症因在于支部建设活力不够,组织力、吸引力不强。
二、学生党支部建设活力不够的原因
(一)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单一化
要提高支部党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创设党员感兴趣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的实际内容。目前学生党员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源于组织生活的单一化。一方面,活动开展方式单一,以灌输教育活动为主,缺乏互动性。另一方面,活动开展频率低,学生党员集体活动次数少。无连续性的组织活动导致党员对组织的认识不够,降低了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单一、陈旧的组织活动也容易引发学生对组织生活的厌倦与抵触。在谈及党支部组织生活常见开展方式时,反馈情况如表1所示: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形式化
学生党支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是取得教育实效性的保证,但过度形式化只会适得其反。一是教育内容形式化,以理论宣讲、会议学习、文件传达为主要形式,实践性学习(一对一帮扶、“走基层”等)活动较少;二是教育手段形式化,继续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三是教育客體形式化,在对学生党员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重点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新党员,对正式党员的持续教育流于形式,弱化了教育效果。在调查中问及“对当前所在支部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否满意”时,“非常满意”的仅占1/3,2/3的调查对象认为支部的教育活动需要改进。
(三)不良网络文化的波及和影响
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率达100%,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对其依赖度大增,同时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迅速兴起与发展。网络文化中的正能量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可度、信任度,增强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许多假、丑、恶的信息通过网络得以传播,容易让正在成长、尚未成熟的学生和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对其行为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弱化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效果。
三、促进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阈下的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研究,能够充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这一研究也将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桥梁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校内学生组织的核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学生党支部活力,不仅能够通过支部党员、学生干部对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做出宣传与示范,也能增强支部对党员的教育职能,提高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与大局意识,向社会输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研究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对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党支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有效结合,能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3、有利于加强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方向性和时代性,及时发现学生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关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应对基层党建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挑战。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提升策略思考
(一)丰富组织生活方式,调动党员积极性
要解决当前单调的组织活动导致的支部活力不够,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相对弱化等问题,必须创新组织活动机制、增强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只有拥有多样的组织活动形式、创设丰富的组织活动内容,才能契合学生党员的兴趣,从而调动其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在组织活动形式上,党员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要同时抓,实现提升学生党员自身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服务意识。组织活动内容方面需达到多样化,在理论宣讲的原有形式上增加参观教育、内部集体讨论、志愿服务等实践性活动,让组织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利用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调动学生党员参与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本次调查中,78.78%的调查对象认为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生活过于单调”,在调查最后给出的建议中,超过60%的对象认为需要增强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建议增加活动次数与延长活动时间的对象比例高于50%。
(二)改革完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效度
老旧的教育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会诱发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产生厌倦情绪,只有及时改革和完善教育模式才能增强学生支部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不仅要发挥传统“灌输式”教育在学生党员理论教育方面的作用,也应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通过互动交流发挥党员的桥梁作用,利用各种实践教育活动促成党员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共同增强教育效度,达到教育效果。调查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认为提高教育效果,主要可从教育方式与实践能力培养两方面入手,增强二者的多样性,反馈情况如表2所示:
(三)更新观念创新管理,实现活力提升
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提升不仅要从个体方面着手,还需要注重集体作用的发挥,所以需要更新观念创新管理。首先是学生党支部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观念,由命令传达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共同进步者;其次是更新管理方法,从传统的上传下达向民主管理转变,将自己从党组织纪律权威捍卫者转变为纪律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管理层的引导作用。支部内部成员,不仅要培养自己对组织生活的兴趣,提高活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为组织管理建言献策,还应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交流,增强内部凝聚力,及时参与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通过提升自己来完善支部存在的不足。在调查中发现,有近1/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在于管理层的重视度不够,1/3的调查对象认为问题在于支部组织性不强,16.67%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优化管理层结构。
(四)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激发党建新活力
传统“一对多”的支部生活命题式活动方式在理论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快速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但方式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新要求。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尤其是智慧党建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学生党员知识学习、活动参与的渠道,智慧党建已成为基层党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学生支部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智慧党建不能取代传统黨建,增强学生党建活力必须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传统的宣讲、考察等党建手段时,制作学生党员教育网站、创建学生党建QQ群、微信群,党建网络论坛、网络微党课等,充分发挥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在增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学生党建活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