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与民主建政经验研究
2019-10-28侯波
[摘要]建国初期,广东省按照选举法的规定,采取逐步展开、稳步前进的方针进行了基层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广东作为全国解放较晚的地区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具有把选举作为推动生产的动力、围绕三项标准开展选举和全国各地一起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特点。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关键、生产建设是基础、结合地方实际是前提成为广东基层选举工作经验。
[关键词]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特点;经验
[作者简介]侯波(1962-),女,满族,辽宁鞍山人,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0-0009-03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于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紧接着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邓小平等则担任该起草委员会的委员。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4月3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布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至此广东省开始了基层选举(亦称普选)。
一、基本情况
广东省在举行选举时,解放海南岛的军事行动早已结束,完成了土改、镇反及部分城市民主改革,生产初步恢复,生活得到改善,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提高,人民民主专政已初步巩固,按照共同纲领第14条的规定实行选举、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①
从1953年5月至1954年3月,省人民政府主持在广东省开展普选工作,先在英德、新会二个县进行試点,以取得适合广东实际的基层选举工作经验,然后由点到面逐渐在全省铺开。
基层选举工作的做法、步骤大致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组织学习。工作组下乡之前,先以县为单位集训,乡村干部学习选举法等文件和选举知识,从生产入手开展普选的宣传。广东省1954年制定的《农村基层普选宣传工作方案》提出了普选不同阶段宣传的不同内容和重点:一是认识选举的重大意义及选举与人民的切身关系,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拥护。二是懂得什么人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什么人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作为一个公民应如何关心选民登记工作。三是懂得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当代表,要怎样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提出选“自己认为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②。宣传手段包括山歌、粤曲、龙舟、白榄、木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又如黑板报、大字报、读报组、识字班、屋顶广播、演戏、标语、图画、小传单、讲故事、宣传棚等宣传工具。
举办人口调查、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公布。1953年4月,结合普选的人口普查工作由选举委员会统一领导,由于普选之前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工作由省民政厅负责,所以普选时人口普查具体工作由省民政厅牵头,结合公安、统计等有关部门组成省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全省共有12万余人参加调查这次人口登记工作。登记选民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以前出生。全省总人口34770059人,其中男17631534人,女17138525人,户平均3.99人。
全省划为5个行政区,分设为粤中、粤东、粤北、粤西、海南5个行署,1个相当于专区一级的黎族苗族自治区,8个市,97个县(包括1个县级的连南瑶族自治区及珠海、雷东、南澳3个渔民县)、927个区(包括13000个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组织紧密配合,通过试办区积累经验,选举工作逐步在全省铺开。
(见表1)《关于粤西区基层选举工作的意见》(1954),湛江市档案馆藏;《广东省基层选举工作报告》(1954年6月5日)广东省档案馆:249-1-17;《粤中普选工作第二次综合情况报告》(1954.2.26)、《广东省选举委员会粤中办事处一九五四年开展全区普选工作计划》,佛山档案馆藏。
第二阶段:
处理有关选举权的申诉,酝酿和讨论候选人名单,同时解决山林水利纠纷,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争取大多数选民参加选举,开好选举大会。
以粤西区廉江7个示范乡为例来看,普选工作于1953年9月17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土改后农民得了土地,生产情绪大大提高,同时生活上比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土改复查后,农村存在问题尚多,山林水利等纠纷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在此过程中结合生产的内容,主要是继续贯彻生产政策及党委政府对生产的要求,进一步稳定生产情绪,发动农民向自然灾害作斗争并抓紧解决遗留纠纷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共解决“山林水利纠纷11宗,砖瓦窑纠纷四宗、房屋纠纷两宗,因阶级纠纷三宗,修水利三座,消除虫害共诱发螟蛾45650个(两个乡统计)。组织起临时互助组95个,多耕生产计划也定好了608户”③
根据195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行政区划的通报》,普选划设汕头、湛江、海口、佛山、江门、韶关、潮州、石歧(石歧设市经呈请中央核示中)等八个省辖市;在土改期间两县合署办公,尚未恢复原建制高明与鹤山、四会与广宁、封川与开建、平远与蕉岭、环东与乐会等十县,一律于普选前恢复原来建制。
《广东省基层选举工作报告》(1954年6月5日)广东省档案馆:249-1-17;汕头市民政局编,汕头民政志[M],广东省出版社:2002年第82页;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城乡住房和管理建设局编,佛山史志[M],广东省出版社:2002年第318页;韶关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韶关市志[M],中华书局:2000年第1625页;石歧市普选运动总结(1954),佛山档案馆藏。
农村选举也达到了选举的三项要求。如1954年5月中旬,中山县第一届普选工作完成。在全县划分为大岡、黄圃、小榄区和郊区十五个选区,共选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584人,各乡镇分别召开第一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建立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6月22日至28日,中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石岐召开,代表400名,到会代表391人,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活动。
根据《人口调查及选举参选人数统计》(1954.5.28),中山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
召开选举大会选出代表并召开第一届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本地区应兴应革事宜至此,选举工作即告结束。
如从化1954年展开普选,参选人数81421,参选率达到95%,当选代表185人,其中,妇女27人占16%,干部38人占21%。1954年6月24日—30日举行了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出席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大会共收到提案1244件,答复占70%,其中落实修筑蓝田基围提案,组织3000个劳动力,用时1个月,完成500余公尺的堤围工程。④
二、选举的特点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因为广东省是解放较晚的新区,与革命老区等先进地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
(一)密切结合生产,使选举成为推动生产的动力。广东农村1953年先遇到水灾然后是旱灾,在选举过程中群众思想情况是复杂的。广东省准备“今冬明春我省要大力组织发动农村爱国增产运动,把今年冬耕当作一季来搞,以争取增产来补偿今年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地区的减产”,⑤1954年春荒从2月份以来越来越严重。但是到了4月初、中旬粤西大部分县发生程度不同的水灾,据12个区的不完全统计冲崩的水利1979宗,受灾面积很多,阳江即有6000多亩,台山有4000多亩。“防汛、抢救、救灾应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目前紧急的中心工作”。要有灾必救、救必及时,“以生产救灾工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结合其他工作领导灾民生产渡慌”。⑥由于通过“普选等运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干部积极性不断增长,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高涨”,农民内部互通有无,加上1953年大部分地区生产丰收,农民的生活已经初步改善。1954年政府救济粤西救灾款:湛江20亿、吴川10亿、化县1亿、廉江3亿、阳江四亿等共54亿。⑦
(二)围绕三项标准开展选举,实行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为解放较晚,广东有不少土改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极少数工厂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尚未完成,农民的生产情绪还不十分稳定,领导核心不强,因此开展普选的条件比其他先进地区要差。依照中央指示办好选举工作,采取逐步展开稳步前进的方针,同全国人民一起及时完成这一政治任务。如陕西省于1953年4月在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普选准备工作,并在临潼、延安等20个县的39个乡和街道进行了乡选举试办取得了经验,选举工作于1954年4月底全部完成,参选率91.56%。⑧广东省1953年5月13日呈请成立以陶铸同志为主席的广东省选举委员会,并于5月组织普选工作队至英德县第6区及新会洲朗乡进行基层选举试点工作,选举工作于1954年5月底基本结束,6月初才结束全部工作,参选率86.71%,达到了关于依靠原有干部保证好人当选、争取大多数选民参加选举、开好选举大会和人口调查要求,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三)贯彻男女一齐发动,大力动员妇女参加选举。陕西省参选比例达到91.56%,其中女选民参选人数达到92.27%。⑨广东由于解放较晚,推动妇女积极参加普选尤其艰辛。如廉江第一区在1952年7月完成土改,1953年4月完成复查。复查完成后,一般婦女,都认为地主已斗垮,田已分到,便产生埋头生产,不问政治的倾向,因此,在土改后妇女很少参加开会。通过采取召开妇代会、妇女座谈会,以对比教育,说明普选的重要性,克服妇女自卑依赖思想,结合解决妇女特殊问题等办法,进一步从思想上发动妇女,动员积极妇女干部参加普选。广东省贯彻了男女齐发动的方针,使女选民参选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据海南全区统计831829个女选民当中参选者722647人,占女选民总数86.87%。⑩
三、选举的经验
基层选举工作是一项极复杂细致的群众工作。建国初期广东省基层选举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选举工作必须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为出发点,对于一切企图窃取选举权和破坏选举权的敌人则需展开坚决的斗争。选举是在中央、中南局与华南分局、广东省政府的正确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截止1954年3月10日,全省有50县6市共进行405个乡19个乡级镇8个区级镇共432个基层单位的试点工作,据粤北、海南、粤西3区6089个基层单位统计,参加选举工作干部共58920人。其中指导干部18805人,技术干部40115人,平均每一乡基层单位约有指导干部3人,技术干部6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模范、生产合作社主任和组长也都获得广大选民的拥护,被选为代表,干部当选后情绪饱满,群众也很满意。
(二)群众路线是选举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倾听群众的意见,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从选民最急切、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开展选举工作,解决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困难,争取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选举明确了从五方面去挑选代表候选人:(1)坚决走社会主义的带路人;(2)能站在国家和人民立场来办事的;(3)勤劳生产工作积极的;(4)能联系群众的;(5)底细清楚的。把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提到了代表的高度,只有联系群众,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办事,才能领导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地贯彻民主原则的教育,通过发扬民主,群众肯定干部的优点,提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提出干部的缺点,督促他们改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生产建设是选举的动力。选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人民民主专政,发挥组织人民群众在管理国家事务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力的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只有紧密的结合当时当地的生产工作,才能使人民群众体会到普选的实际意义,自觉的参加选举努力生产。要保证选举与生产结合得好,首先要提高干部认识,建立必要的制度,应以是否推动生产为衡量选举工作好坏的标志,在进行工作时,要从了解和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入手,根据工作步骤提出不同的行动口号,明确目标。
(四)结合地方实际是顺利开展选举的前提。邓小平在作选举法草案的说明报告中指出“鉴于全国各地情况不一,而我们又是初次进行这样全国性的宣传,在选举无论领导方面或群众方面都缺乏经验,所以有些条文只做了概括性的规定,有关选举的若干具体问题留待省市政府制定选举实施细则办法去解决,俾能适合各种具体情况”。这主要是针对广东等地情况所做的指示。选举工作必须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做法上应力求简单,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避免劳民伤财。选举工作要重点试办,各试办区(乡)取得经验,教育干部,然后有步骤地逐渐铺开。
综上所述,广东省建国初期基层选举过程,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了乡、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完成普选的基础上,用间接选举的办法,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逐级选举产生了出席县、设区的市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按这一选舉法的规定选举产生。”?实现了人民代表会议意义上的民主建政转向人民代表大会意义上的政权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选举制度,更好地发挥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
[注释]
①广东省基层选举工作计划(初稿)(1953年9月)[Z].广东省档案馆:249-1-10.
②农村基层普选宣传工作方案(草稿)(1953年)[Z].广东省档案馆:249-1-10.
③廉江县普选试办乡结合生产工作初步总结(1954)[Z].湛江市档案馆:3-2-6.
④邹赐林主编.从化县人大志[M].从化县印刷厂,2003年:第26页.
⑤广东省基层选举工作报告[Z].广东省档案馆:249-1-10.
⑥为加强生产救灾工作的领导战胜春荒的指示(1954.4.21)[Z].湛江市档案馆藏.
⑦做好善后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1954.9.2)[Z].湛江市档案馆馆藏.
⑧⑨陕西省基层选举工作总结报告(初稿)[Z].陕西省档案馆:185-1-440-14.
⑩粤中普选工作第三次综合情况报告(1954.2.26)(1954年)[Z].佛山市档案馆藏.
?广东省基层选举工作报告(1954年6月5日)[Z].广东省档案馆:249-1-17.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政权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