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锰渣中重金属在模拟酸雨环境下的浸出规律

2019-10-28王金霞

湿法冶金 2019年5期
关键词:淋溶酸雨残渣

罗 乐,王金霞,周 皓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锰渣中的重金属污染是电解锰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锰渣呈酸性,在雨水的作用下,其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会发生迁移,对周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较大影响[1-3]。目前,大量锰渣被直接堆于山谷或低洼处,一方面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给环境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锰渣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大量重金属随雨水淋滤迁移至外环境中,易造成二次污染[4]。

目前,针对锰渣中重金属在酸雨作用下的释放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周亚武等[5]通过对固化处理后的锰渣进行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了养护周期和模拟酸雨pH对固结体淋溶特性的影响。卢镜丞等[6]通过模拟自然降水研究了降雨强度、不同pH对锰矿尾矿石淋溶液污染物释放的规律,但没有对模拟酸雨淋溶前、后锰渣中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对比。本试验根据静态试验结果,动态模拟酸雨淋溶锰渣,研究锰渣中的重金属在模拟酸雨环境下的浸出规律,以SCE法提取并分析了锰渣中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形态分布情况,以期对进一步研究锰渣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样品

锰渣取自重庆某电解锰企业渣库表层,粒度0~20 cm,剔除石块、杂草等,置于通风避光阴凉处自然风干,再烘干(40 ℃)、研磨、过筛(100目),保存备用。淋溶前锰渣中重金属总量见表1,各形态分布如图1所示。

锰渣呈弱酸性,平均pH=6.04,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SO3、CaO、Al2O3、Fe2O3、MgO、MnO等,CaO和SO3含量较高,含有Cd、As、Ni、Pb等第Ⅰ类环境污染物和Mn、Fe、Cu、Zn等第Ⅱ类环境污染物。

表1 锰渣中重金属总量

图1 淋溶前锰渣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

依据《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结合表1看出,锰渣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超标,且超标率较高。重金属产生的危害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还与其存在形态关系密切。环境酸碱度的改变也会导致重金属元素大量浸出并迁移,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锰渣库存在较大重金属污染风险[7-10]。

由图1看出:除Pb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的前三态之和(又称有效态)相对较高,均在60%以上,在适宜条件下更易被释放溶出;Pb的残渣态约占30%,形态更稳定,不易被浸出。从相对不稳定形态占比看,锰渣中重金属浸出能力为Zn>Cd>As>Cu>Cr>Pb。

1.2 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自制圆柱形淋溶装置,淋溶柱材质为有机玻璃,主体高度40 cm、内径4 cm、壁厚0.5 cm,柱顶设均匀布水孔,柱底有淋出液收集口。淋溶柱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玻璃棉(厚度1 cm)、石英砂(厚度2 cm)、锰渣、玻璃棉(厚度1 cm)、石英砂(厚度2 cm)、玻璃棉(厚度1 cm);柱体内填充500 g锰渣,淋溶前以去离子水均匀浸润压实,使达到饱水状态,尽可能模拟锰渣堆积的自然状态。

1.3 试验原理与方法

1.3.1 模拟酸雨淋溶

研究区域位于湘渝黔交界的锰制品加工区,该区工业企业较多,酸雨程度较大。结合当地近10年气象资料和相关文献[11-13],取该地区酸雨pH范围为4.20~4.80,年平均降水量1 200 mm,以蒸发量30%计,试验模拟降水当量取840 mL/a,模拟酸雨以质量比为2∶1的H2SO4和HNO3配制,并以NaOH调节pH分别为4.20、4.50、4.80。淋溶周期定为30 d,淋溶总量取2 520 mL(模拟3年的降水量),设定淋溶流量17 mL/min,分别在一定淋溶量时(表2)收集20 mL淋出液,过滤(0.45 μm),测定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每组进行3次平行试验。

表1 淋溶量与模拟降水当量的关系

锰渣是锰矿石(主要成分MnCO3)经浓H2SO4酸浸后的固体残渣,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可溶性盐类及其他的固态矿物成分,如硫酸盐、氨氮和水溶性Mn2+、Cu、Zn、Cr、Pb、As、Co等有害物质[14-15]。此外,由于生产工艺过程中添加了钝化剂重铬酸钾,直接导致锰渣中Cr污染较重。重金属离子(Mn+)附着在矿物成分的表面或颗粒间隙中,在模拟酸雨的作用下会逐渐释放。锰渣常年暴露,与外界环境,包括空气、水及各物质之间发生了复杂的反应,主要以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及氢氧化物为主,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1.3.2 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以改进的SCE-AAS法分析淋溶前、后锰渣的水溶态、弱酸态、还原态、氧化态及残渣态中重金属的分布。步骤如下:

1)水溶态。准确称取0.500 0 g锰渣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水,煮沸(调pH=7.0),恒温连续振荡3 h(25 ℃),离心20 min(5 000 r/min),转移上清液;重复操作3次,3次上清液合并后稀释200倍,过滤(0.45 μm),待测。同时,进行空白和平行试验。

2)弱酸态。向含有1)残渣的离心管中加入25 mL浓度为0.1 mol/L的HOAc,恒温连续振荡10 h(25 ℃),离心20 min(5 000 r/min),之后步骤同1)。

3)还原态。向含有2)残渣的离心管中加入25 mL浓度为0.4 mol/L的NH2OH·HCl(浓HNO3调pH=2.0),之后步骤同2)。

4)氧化态。向含有3)残渣的离心管中加入10 mL H2O2,恒温间歇振荡1 h(25 ℃),再加入10 mL H2O2,恒温间歇振荡2 h(25 ℃),加入10 mL浓度为1 mol/L的NH4OAc(浓HNO3调pH=2.0),之后步骤同2)。

5)残渣态。向含有4)残渣的离心管中加入10 mL去离子水,室温振荡20 min,离心10 min(5 000 r/min),移走上清液,重复3次。向洗净的残渣中加入混酸(5 mL HNO3+3 mL HCl+2 mL HF),尽可能将残渣全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进行微波消解。消解结束后,以2%的稀HNO3清洗、定容至50 mL,稀释200倍后过滤(0.45 μm),待测。

6)在最优检测条件下,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模拟酸雨pH对淋出液pH和EC的影响

分别以pH为4.20、4.50、4.80的模拟酸雨对锰渣进行淋溶试验,淋出液pH和EC(电导率)随淋溶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淋出液pH和EC随淋溶量的变化情况

由图2看出:随淋溶量增大,淋出液pH逐渐提高;淋溶量大于840 mL以后,pH稳定在6.40左右。表明锰渣对酸碱度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淋溶初期,易释放的盐基离子与淋溶剂中的H+发生中和交换反应,H+浓度快速下降,淋出液pH增幅较快,随着盐基离子不断消耗,淋出液pH增幅变缓,淋溶后期锰渣中的大量缓冲性离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H+的消耗,淋出液pH变化区域平稳,3组试验的淋出液最终pH差别不大,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淋出液EC随淋溶量增大先快速减小后趋于稳定,当淋溶量增大至1 260 mL后,EC基本维持在1.15 μm/cm左右。EC的变化大致表现为2个阶段:第1阶段,EC下降较快,由于锰渣中的盐基离子、可溶性氧化矿微粒和易溶盐快速释放到淋溶液中,使电导率偏高且变化较明显;第2阶段,随淋溶时间延长,锰渣中的可溶性离子的释放速度明显下降,释放量逐渐减少,淋溶中后期EC基本趋于稳定。

2.2 模拟酸雨对重金属溶出的影响

以3组不同pH的模拟酸雨进行淋溶试验。淋溶加速了锰渣中重金属的解吸、解离和溶解等释放作用,锰渣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被溶出,最终表现为淋出液中游离态金属离子含量增加。淋出液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模拟酸雨淋溶作用下,As、Cd、Cu、Pb浸出量随淋溶量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Cr、Zn浸出量先增大后减小;淋溶初期,重金属溶出量随pH增大而快速减小,锰渣中水溶态和弱酸态重金属水溶性较强,酸性较强的淋溶液加速了这两种形态的重金属的溶出;淋溶中后期,部分还原态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被缓慢溶出;由于锰渣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补充了淋溶前期消耗的外源H+,使得部分重金属(如Cd、Cr和Pb)溶出量随pH短时期升高然后又降低;当淋溶量大于1 680 mL(模拟2年降水当量)时,6种重金属的浸出量均较小,锰渣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大部分已在淋溶前期被溶出,氧化态和残渣态相对比较稳定。部分重金属元素被包裹在锰渣中的矿物晶格之中,晶格能较大,溶出难度较大。

浸出量/(mg·kg-1):—■—pH=4.20;—●—pH=4.50;—▲—pH=4.80。

6种重金属的累计浸出率均呈升高趋势,大小排序为Zn>Cd>As>Cr>Cu>Pb。随淋溶量增大,累计浸出率总体表现为初期快速升高,这可能是淋溶初期锰渣颗粒表面的重金属快速从颗粒表面解吸、脱附,同时有效态重金属又以较快速率进入到淋溶液中所致;淋溶后期,锰渣表面的重金属粒子较少,颗粒微孔中的重金属逐渐向淋溶液中扩散,有效态含量也相对较少,使淋溶后期提高速率减缓;然而,pH越小,重金属释放量和累计释放速率越高。溶出率越大的重金属越容易释放到环境介质中,尤其是降水量充沛地区或酸雨地区,此类重金属溶出迁移能力较大,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较高。

2.3 模拟酸雨作用下的锰渣形态转化

不同pH条件下,模拟酸雨淋溶后锰渣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对比图1和图4看出:模拟酸雨淋溶前、后,锰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变化较大,淋溶后锰渣中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且占比增大;有效态占比降低。淋溶过程加速了水溶态、弱酸态和还原态重金属的溶出,残渣态重金属基本不易被溶出。随模拟溶液酸性增强,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逐渐降低。

图4 pH对淋溶后锰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2.4 锰渣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建议

锰渣库长期暴露于环境中,重金属随雨水的淋滤和渗透作用进入到外环境,易对周边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如果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则后期治理和恢复难度会大大增加。可在锰渣库四周设置排水沟,收集渗滤液集中处理;或在锰渣中加入石灰、粉煤灰等碱性物质,提高体系pH,很大程度上可避免酸性滤液产生,减少重金属溶出;或在锰渣库下游种植大量富集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灌木等人工湿地,减少渗滤液进入下游水体的量。

锰渣中残余锰含量较高,可加以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加工建筑材料。

清洁生产,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比起“末端治理”,“源头治理”更能有效控制工业固废的排放,而清洁生产是最有效的“源头治理”手段。

3 结论

锰渣中重金属超标率均较高,且存在状态相对不稳定,在酸性雨水作用下容易溶出造成二次污染;Pb的残渣态含量较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

模拟酸雨淋溶环境下,淋出液pH随淋溶量增大逐渐增大,表现为淋溶初期快速升高,淋溶后期升高缓慢,淋溶量大于840 mL后,pH保持在6.40左右,锰渣对淋溶酸碱度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电导率EC在淋溶初期快速下降,在酸性较强环境条件下,锰渣中可溶性较强的离子较多,且释放速率较快,对EC的影响也较明显,后期可溶性离子释放量减小,当淋溶量大于1 260 mL以后,EC变化缓慢且保持在1.15 μm/cm左右。

As、Cd、Cu、Pb溶出量随淋溶量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Cr和Zn溶出量先增加后减小,淋溶量大于1 680 mL时,重金属浸出量均较小;锰渣中的累计浸出率总体呈现初期快速增大、后期增幅减缓规律;pH越小重金属溶出率和累计释放速率越大。

淋溶对锰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较大,淋溶后锰渣中的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随酸性增强,重金属溶出率增大,有效态大体上逐渐减少。

猜你喜欢

淋溶酸雨残渣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昆钢2500m3高炉空料线降料面过程中减少残渣实践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半焦表征特性分析
衢州市酸雨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分析
不同淋溶方式对二甲戊灵药效的影响
近25 a杭州市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空中杀手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油页岩脱油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试验研究
武汉市城郊区集约化露天菜地生产系统硝态氮淋溶迁移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