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2019-10-25韦涛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规则心理健康游戏

韦涛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论述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形成“规则”的意识,通过富有乐趣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掌握交际技能,实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游戏 规则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53-02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幼儿教育游戏化——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而我国的普遍情况恰恰相反,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激增。”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流。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探讨游戏教育具体措施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措施和经验,寓教于乐,让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健康成长。为此,笔者旨在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个案基本情况

乐乐(男)4岁,独生子,性格外向,中班第二学期插入我班,比班上大多数孩子偏小半岁多。其父母工作繁忙,虽然对孩子宠爱有加,却没有安排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孩子控制力差、厌学情绪重。其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1.情感冷漠。按理说,4岁的幼儿依赖心很强,与父母的关系十分亲密,但乐乐的家长常向笔者反映,孩子对父母很冷淡,不愿意多交流,有时在家里竟为一点小事对大人大打出手,甚至连续多日对父母不理不睬,让家人感到心酸。

2.自控力差。在教学活动时,他总坐不住小椅子,不是小手捏捏旁边幼儿的脸,就是拍拍别人的背,有时干脆离开座位在教室内随意走动,或者趴在地板上自行其乐,甚至经常莫名其妙给小伙伴一个巴掌,把别人推倒在地。

3.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乐乐在念书时常读漏字,没有耐心,一遇到不会写的作业,就找小朋友帮做作业,或者乱发脾气,一边嘴上说不学,一边胡乱写,要么干脆把作业纸撕成碎片。在上计算机操作课时,乐乐碰到困难时会把操作材料扔在地上踩坏。

二、个案分析

导致该幼儿问题行为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偏小。乐乐在同班孩子中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显然比其他孩子差,认知水平低,再加上父母溺爱,容易让孩子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做事随心所欲,完全不懂考虑后果、不尊重长辈的错误心理。

2.家长言辞过激。大人言词不当及乐乐自身的感官失调,造成孩子厌学的心态。乐乐的家长脾气急躁,孩子做事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家长易缺乏耐心,随意给予“真笨”“没出息”等消极评价。而幼儿的自我评价偏低,真的会认为自己笨、自己差,认为反正学什么都不会,干脆不学,造成乐乐“注意力时间短”“神经紧张”的症状,医学上称为学习心理障碍。

3.家长引导不当。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让乐乐在缺乏爱的情感交流中孤独寂寞地成长。另一方面,家长为弥补心理愧疚而在物质上为乐乐提供过当的享受,让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悠闲日子,宠得像个“小皇帝”,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缺乏友爱与同情心,欠缺独立生活能力,在困难面前没有自信心的心理缺陷。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笔者逐步引导综合调整。借鉴感官综合训练,以及通过游戏教育引导等方式,锻炼乐乐的身体协调性,培养他做事专心、耐心的品质,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游戏方式克服自卑、不受约束等毛病,让他有意识地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爱心。

三、游戏教育策略

根据幼儿心理适应特征,笔者从其优势体能或智能入手,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再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和调适其心理状况。具体措施如下。

(一)寻找“闪光点”。笔者观察乐乐平时的表现,发现他口语表达能力较为突出,爱玩游戏。于是,笔者利用游戏、表演发展乐乐的智能强项,并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与启发,使他逐步主动配合游戏过程,对下一步的游戏教育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

(二)引导进入“规则”。由于游戏的规则性较强,玩游戏就是遵守规则的过程,通过游戏调节幼儿行为的随意性,对提高其行为的自制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有着巨大的作用。以下通过几种具体游戏方式,探讨如何引导幼儿适应“规则”。

1.以“木头人”游戏培养自制力

游戏规则与幼儿的自控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通过开展游戏,乐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规则,自控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从蹲、爬、跳多方面锻炼着手,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练习来回爬的枯燥动作,或是静静地蹲十几分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如玩“小矮人”的游戏,规定扮演“小矮人”的必须蹲着走路,比一比谁走得远、谁能坚持最久。又如玩“赶小猪”的游戏,游戏规定“小猪”一定要手脚着地,头向上抬,眼视前方朝前爬。为了玩比赛爬的游戏,幼儿融入情景中尽管比较难坚持,但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战胜困难,发展了意志力。

3.引导掌握交往的技能与规矩

乐乐很想和小朋友玩,但小朋友却不太愿意跟他玩。经观察,笔者发现乐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玩玩具时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也不管别人同意与否,他都会直接抢过来占为己有。笔者通过讲故事和分享生活实例对其进行教育,让他初步学到交往知识,懂得尊重别人的意愿,认识到应在征得对方同意时才可以動用别人的东西,反之则不行。

4.家长共同开展游戏,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与亲子关系

笔者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经常组织家庭派对,给乐乐展示口才、才艺的机会,增进与家人的感情。通过爱心捐款,孩子体会灾害无情、人间有情的真谛,同时知道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彼此帮助的高尚情操。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亲子游戏,如“躲猫猫”“老鹰捉小鸡”“夹气球”等游戏,与孩子共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或是请孩子做大人的小助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擦桌子、摆碗筷等,每到周末,家长抽30分钟给孩子读儿童文学作品等,增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四、游戏教育成果与反思

通过以上游戏教育,笔者在引导幼儿进入“规则”后,使幼儿形成集体观念,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协同配合,并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其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冷漠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乐乐在家中不太乱发脾气,有事情也能主动地跟大人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帮他分析、出主意。二是自制力有了明显进步。乐乐偶尔在课堂上出现随意乱窜的举动,但经教师提醒会立即归位;打人事件减少了,做错事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做游戏也愿意遵守规则。三是耐心、自信心和身体的协调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乐乐上课时注意力较集中,也慢慢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遇到不会写的作业,不再找别的小朋友帮做,而是能自己思考认真地完成。四是开始与幼儿主动交往,感受到了团结友爱的乐趣。

通过以上游戏教育实践,笔者体会到:像乐乐小朋友这种控制力差、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教师要通过发挥他们的强项来带动其弱项,每个活动都应努力做到通过寻找“闪光点”切入,创设富有乐趣的游戏环节,带领幼儿进入“规则”,帮助孩子学会坚持、等待、自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还要注意引导幼儿掌握交往技能与规矩,增强幼儿与他人协同配合的观念。最后,改善幼儿心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更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幼儿的优势智能,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规则心理健康游戏
心理健康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