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写意国画教学效果的途径
2019-10-25黎冰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写意国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勾线、用墨、写意的技法基础,把握情景融合的关键,注重内外兼优等途径提高初中写意国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 写意国画 效果 良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49-02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写意国画又是国画的精髓。近年来,中学美术教材已增加写意国画的内容,并将写意国画列入艺术综合素质评定考试中必考项目,可见,写意国画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写意国画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有的学生因缺乏兴趣而敷衍了事,对笔法墨色的学习不到位;有的学生线墨技法较差而胡乱涂鸦,谈不上绘画写意;课堂练习的时间太短,有时候学生刚找到绘画的感觉课堂就匆匆结束等,这些不足严重影响着写意国画的教学效果。该如何改善初中写意国画的教学现状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努力。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努力绘画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写意国画的兴趣,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欣赏写意国画名作,如唐代王维的《雪溪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清代汪士慎的《潇湘灵芳图》等,这些写意名画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丰富的内容,画面生动传神,意境高雅精深,引人遐思迩想。在学生欣赏这些画作过程中,笔者进行了详细解说,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体会这些写意名画线墨运用的精妙,感悟画面蕴含的高雅意境,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写意国画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十分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后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例如,一次课上临摹南宁有名的“三角梅”,有名学生画得既生动又传神,几朵粉红娇艳的三角梅,几片墨绿叶相衬托,画面简练又不失意韵,似有了大家的审美力和表现力,笔者当即不吝言辞,当众夸奖了他,随即还用多媒体投影放大这幅作品,让同学们尽情地欣赏,感受写意国画的动人魅力,继而成为一种驱动力,促使大家兴趣百倍地投入写意国画的学习中。
二、线墨练达是基础
写意国画,笔与墨的巧妙配合运用最为重要,亦为基础。以笔作形,以墨写意,笔墨巧妙配合,效果便相得益彰。古人云“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就是强调写意国画不仅要做到形似,更重要的是做到勾线、用墨、写意的娴熟运用和融会贯通。
(一)勾线。线是写意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要创作出画面的质感、动感与美感,线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线的落笔运用。此外,写意国画是用毛笔勾线,不容易下笔就成,也不像素描用铅笔勾线,错了可以涂擦修改。为此,笔者叮嘱学生动笔前先谋划好整幅画的布局,做到了然于心、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因为每一笔都关系到整幅图画的效果,可谓败一笔而毁全图。
(二)用墨。用墨也是写意国画的基本技法,它包括用墨的黑白、浓淡、干湿的变化。浓墨易于表现雄浑、厚度和精神气势,淡墨易于表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天光云影的变化。绘图用好墨气,画作便有生气,思想意境便彰显出来。课上,笔者常强调,要学会用墨、用好墨,不在于用墨多少,而在于画面上墨的运用恰到好处。
(三)写意。意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画面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学习写意国画,学会突出画面的意境尤其重要。笔者告诉学生,作画前自己要先有想法,如想构一幅怎样的图画,想用你的画告诉人们什么,想通过画面表达什么思想境界,用怎样的线和墨把你所想的表达出来……这是画好写意国画必要的一环。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欣赏评点齐白石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远山急流直泻,六只蝌蚪顺流而游,活泼可爱。虽然画面不见一只青蛙,但戏水的蝌蚪和远山急流,会引起人们联想到山涧里喷涌的清泉边,蛙妈妈在大声鸣叫,呼喊远去的蝌蚪孩子们。这幅画真是画中有诗,画里有画,韵味无穷。通过对画意境的分析与体会,使学生懂得这幅画的构思精妙、线墨简练、意境高远。
总体而言,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画作中成功的案例,给他们分析哪些是疏密有致,哪些是浓淡相宜,哪些是节奏分明,哪些是韵味十足,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画作达到了写意国画基本要素的哪些要求,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摆脱了以往线墨运用的幼稚、随意和恐惧,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写意国画练习中,使他们在表达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强烈地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情景融合是关键
写意国画的关键是意境表达。意境是画面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的高度融合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绘画写意的環境,诱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人与自然景物之间找到情与景的契合点,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悟通过画笔表达出来。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鉴赏南宋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整个画面仅出水荷花一朵,叶下荷梗三支,线墨简洁凝练,写意高雅精深,突出荷花雍容华丽的风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生欣赏名家的画作,往往容易被画面蕴含的文化精神、思想境界所感染和激励,进而跃跃欲试,在线墨与意境表达练习中找到感悟,努力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渗透到画面的笔墨中,使意境的表达力获得提升。
写意国画人文意蕴博大精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印相互交融,合为一体。也有不少音乐、文学用大泼墨的形式,把无形变为有形。教学中,笔者尝试突破学科的藩篱,将写意国画与音乐、语文、舞蹈、戏剧等学科进行整合,诗画乐舞多元并举,使课堂热闹起来。例如联合语文教材,围绕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展诵诗作画。学生一边吟诵诗词感悟诗词里的优美意境,一边为诗词的优美意境构思作画,结果不少学生即兴画出了有景有样、情景交融的好习作。
笔者还尝试将写意国画与音乐结合,把无声的画与有声的乐曲融合在一起欣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鉴赏赵孟頫的《水村图》时,播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流畅华美的乐曲旋律令学生神兴情奋,进而《水村图》的展示,更令学生享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画面上宁谧静幽的水乡小村,萧索简远;远山连绵逶迤,平野上点缀村舍林木,湖湾港汊蜿蜒其间,湖岸芦苇丛丛,湖面渔舟点点,整幅画韵味含蓄而丰厚,意境清旷而超秀。画家寄情于笔端,淡墨纵扫横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生动传神。这样的欣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深信,如此情景交融的写意国画教学,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四、内外兼优是升华
人常道“文如其人”,说的是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知作者人文素养、思想品格的高尚;同理“观画知人”,鉴赏一幅景情并秀的画作,可知画家高雅的艺术素养、思想境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临摹名家的画作时,不仅教导学生懂得作品的线墨与意境的精妙所在,更要教导学生学习画家的为人处世、思想情操,换言之,就是让学生懂得,学画画要先学做人,做到内外兼优,方能画好画。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潘天寿的多幅松画图。画中的苍松,或挺拔葱茏,如苍龙升天、横空出世、傲霜凌寒;或倒挂绝壁,穿云裂石、撼天动地、不屈不挠。学生观后感慨良多,笔者趁机告诉他们,潘先生的人品性格就如苍松的品格,坦荡自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人品决定画品,只有道德品质提高,画品才能提高。由此鼓励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正视自己,正视现实,在学习绘画时,不要怕画不好,而要自我鼓励、持之以恒,再加勤学苦练与妙悟,火候到功自成。
多番的教导,使学生能端正心态,勤学苦练,内外兼修,写意绘画能力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获取更多的素材,提炼构思后就练笔作画。这样能将学生的绘画学习延伸至课外,既能解决课堂练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取更多绘画素材和绘画灵感。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绘画比赛,通过多种绘画实践及成功体验,增强绘画技法和绘画自信,实现人品和画品的同时升华。
总之,中学写意国画的教学可以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绘画的基础、意境的表达及人品与画品的兼修,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作者简介:黎冰(1980—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系南宁市教科所美术中心组成员,现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任教,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