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已有认知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9-10-25谢秀元
【摘要】本文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进行分析,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扎根于学生的活动经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例和活动中深入学习,在集体智慧碰撞中实现学习的飞跃,使得学习充盈着生活情趣。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片段 知识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72-02
“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灵动的数学教学必须扎根于学生已经获得的活动经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等,当这些因素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体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定充满生命气息,数学课堂必定魅力四射。笔者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例和活动中实现学习的深入,在集体智慧碰撞中实现学习的飞跃,使得学习充盈着生活情趣。
教学片段一:善假生活元素,感悟四边形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有很多物品,你能介绍给大家吗?
生1:能!黑板是长方形的。
生2:窗户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生3:喇叭的形状是圆形的。
生4:那个柱子是长方体。
生5:地砖是正方形的。
生6:地面是一个大长方形。
生7:三角形的流动红旗。
……
师:大家的举例真精彩。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刚才所说的物体的面,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吗?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很好!根据我们的研究,例1的问题我们会思考吗?
生1:2號是四边形。
生2:5号、6号、8号也是。
生3:10、11、12、14都是的。
生4:9号也是的。
生5:不对!9号不是四边形,它是长方体。
生6:11号不是,它不像其他的图形,它的4个角是圆角。
……
师: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呢?
生7:有4条边,这些边应该是直的。
生8:还有4个角,但不能是圆角。
师:补充得更科学了。请回头看刚上课时我们找到的哪些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生9: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10:窗户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生11:地砖是正方形的。
生12:教室的地面是一个大长方形。
……
师:很好!那我们会在点子图上画一画四边形吗?
(生活动:画一画四边形)
展示学习成果,巩固四边形的认识。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惟教材所囿,而是巧妙地创设“我的另一个家——教室”这一探究情境,诱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当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去解读黑板、流动红旗等物品时,物体表面的形状就跃然纸上,从而为深入解读图形提供知识孕伏和经验储备。紧接着引入教材的例题,明确提出“把四边形找出来”。学生会根据知识的积累去解读图形,当学生说出9号、11号是四边形时,此番言论必定能引起一片争议,学生的各抒己见不仅拓展了学习视野,更能诱发思考,促使学生深思:“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特征是什么?”思考会让数学学习变得理性,也会使学生的智慧交互变得更加缜密,进而促使数学学习更臻完美。看、思、说、做等活动的有机融合,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智慧,充满吸引力,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盎然,洋溢着无尽的活力。
教学片段二:实践感悟,吃透长方形
教师引领,学生模仿,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学生活动经验的有效举措。
师:请看自己的数学书的封面,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画一周。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们画了4条边。
生2:还有4个尖尖的角。
生3:不对!那是4个直角。
师:很好!再看看黑板,它有我们刚才的研究结果吗?
(学生相互讨论,研究观察的结果)
师: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想想它们都是由几条边围成的?有几个角呢?
(学生自主思考,共同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由4条边、4个角围成的)
师:请看这是什么啊?
生4:手帕。
师:它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呢?
生5:正方形。
师:它是由几条边、几个角围成的呢?
生6:4条边和4个角。
师:刚才的猜想很有见地,从中告诉我们要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就得抓住哪些主要特点去研究呢?
生7:一要看边,二要看角。
生8:只有同时看清楚了,才能判断是什么图形。
师:不错!那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小组中研究一下,并把各自的思考写出来,大家一起好好地交流。
生9:长方形有4个直角。
生10:长方形还有4条边,2条长一些,2条短一些。
生11:长方形中长的2条边一样长,短的2条边也一样长。
生12:正方形也有4个直角。
生13:正方形的4条边都是相等的。
……
教师设计触摸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4条边、4个角围成的,从而建立科学的四边形的概念。这样的设计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紧扣学生的经验积累,激活学生的学习感知,引领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根本举措,因为知识的形成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这样的预设安排,正契合了有意义学习的内涵,让学生做到思辨结合,通过不同猜想的汇报,拓展了视野,扩宽了视角,让学习经验储备愈加丰富。
教学片段三:梳理学习,形成新体系
师:回顾一下,关于四边形我们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生1:我们是从边和角两个维度对两个图形展开研究,我认为观察图形的角度很重要。
生2:我们还采用了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的方法,所以验证图形可以有多种办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用一个名字来命名它们吗?
生:长的边叫做长,短的边叫做宽。
师:那你能认出黑板的长和宽吗?
(学生指认,共同评价)
师:很好!用自己的学具同桌之间互相指认长和宽。
(学生边指边说)
师:如果再让你重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图形,你头脑中的长方形会是怎样的呢?正方形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1:我头脑中的长方形有4条边,两条长边是长,两条短边是宽,而且对边相等,还有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头脑中的正方形有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生3:我头脑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像兄弟一样,模样有点像,都有4条边和4个角,4个角都直角,要把俩兄弟认出来,只要看清楚边不同就行了!
回顾学习探究历程,不只是简单的复述,而是一种思维梳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的有效策略。同时,该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必由之路,当孩子们能够自觉地梳理学习历程时,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缜密。案例中,教师巧妙地指导学生自觉地梳理学习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把握图形的特征,明晰图形的特征,进而厘清研究图形可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其中让学生再次回到摸图形的情形中,促使学生逐步摆脫具体的形象,使图形逐步抽象,并内化为认知。通过再次摸一摸活动,学生在头脑中完善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构建。
教学片段四:联系生活,巧渗透文化
师: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师:再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
最后课件展示图形和文字:天地之间,大千世界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创造,远远不止这些。你看,那一面面各个国家的国旗无一不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展示威严和庄重;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更是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剪出了方寸之间的精彩。无论是洋溢着古典气息的四合院,还是体现着流行元素的现代建筑,也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彰显了它们的雄伟与壮观。你看那水立方和鸟巢,一方一圆,刚柔相剂;无论是漫步在秋天的田野还是幽静的林荫小道,无不勾勒出绝美的方形图画……
让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学习所得,回顾学习心得,一方面促使学生回顾学习的历程,巩固学习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审视学习历程。在自主回忆交流共享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再次探寻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在课件的展示中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合本课教学,静心深思,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有魅力的教学更是激发学生唤醒已知,并以此为基石不断向前、向深处推进。用好学生的已知,就是一种教学之爱,更是一种教学智慧。
作者简介:谢秀元(1965— ),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