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019-10-25李娟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方法,提出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方法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49-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说明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行感悟,从而掌握方法,并运用于说话、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受思维发展特点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很多学生写起作文来内容空洞,甚至不知所云。要让学生有写作的素材,就必须让学生多储存信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能够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形成潜在的写作能力。儿童读物大都图文并茂,色彩鲜明,语言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深受学生欢迎。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因而需要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方法,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为积累写作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诵读经典诗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经典诗文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背诵经典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美的熏陶。很多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已背诵了大量的古诗、儿歌,因此,在低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再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到了小学中段,可以要求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能简单说说古诗的大意;到了高年段,则可以要求学生理解大意并简单赏析。

(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巧引领

低年级学生注重直观的形象,教师可以吸引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塑造的形象,进而爱上阅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黑猫警长等经典形象,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这些典型形象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也可以在讲到故事高潮时“卖关子”:“你若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就利用课后读一读这个故事!”或者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蝴蝶的孩子是谁”“蜗牛有多少颗牙齿”等,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和阅读欲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自尊心和好胜心也在逐步增强,因此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中相关的人物、事件、名著名篇进行阅读推荐,并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与成效;或对班级中爱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而主动地阅读。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虽然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信息的积累有许多的好处,但是现实中许多学生仍然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从书中找到吸引他们的地方。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学生关注阅读并爱上阅读。

1.“共读一本书”活动。如让学生同读一本书,共同进行人物评价、精彩片段赏析、交流阅读体会等,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因为拥有共同的看法而兴奋,因为拥有独特的见解而自豪,从而爱上阅读。

2.图书交换会。大部分小学生的个人藏书量并不大,平时能读到的图书不多,教师或学校可以定时开展图书交换会,让学生互相交换图书,拓展阅读面。

3.读书笔记展示会。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导中高年段的学生制作阅读卡片或写读书笔记,定期在班级或学校的展示栏展示,让学生体验阅读收获的喜悦。

4.朗读比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内容、朗读技能,使学生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获得成就感。

5.编辑优秀作文集。我们鼓励学生把一个学期以来被评为优秀的作文编辑成“优秀作文集”,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为更好地展示自我开辟一个更宽阔的舞台。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方法,提高感悟能力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时可以借鉴的范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既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又能促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掌握写作技巧。

(一)抓住课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指导

课文题目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辨析课题,然后,再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感悟“题眼”的重要性,并学会根据“题眼”有重点、有条理地安排写作素材。

(二)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在精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句、段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品味句子的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中的写作方法,了解表达的特点,并能将所掌握的方法运用于课外的阅读或写作中。

三、从阅读中挖掘可写因素,提高写作能力

葉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章法技巧等往往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借鉴。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特点,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

(一)找出写作训练的“点”

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寻找可以开展说话写话训练的“点”,从而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以举例示范,再让学生仿照案例开展说话写话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由说话过渡到写话,由写句过渡到写段,最后过渡到写一篇作文。

(二)借鉴写法进行模仿写作或创作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如《桂林山水》一文采用了排比的句式描写了水的静、清、绿及山的奇、秀、险,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排比句式的特点,体会句子中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后,就可以让学生仿写。如有学生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描写大树:“这棵树真大啊,仿佛就是一把巨大的绿伞;这棵树真高啊,枝条伸到白云上面去了;这棵树真粗啊,五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翠鸟》一文有围绕中心句进行详细描写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描写大公鸡:“大公鸡真漂亮。头上有一顶火红的鸡冠,像一朵盛开的鸡冠花。背上的羽毛像一件深红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橘黄色的脚好像被油漆刷过一样闪闪发亮,走起路来铿锵有力。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警惕地盯着周围。”《落花生》有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钓鱼的启示》《争吵》可以让学生着重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很具体,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本。教师还可以参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写作特点,有目的地推荐类似的课外读物,如写景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等;借物喻人类:茅盾的《白杨礼赞》、栾玲玲的《山中的老杏树》、老舍的《白杨树》等;对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描写得深入人心的有莫泊桑的《项链》、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等。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方法,最后模仿某种写作方法试着开展写作活动。

(三)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扩(缩)写、改写或续写

课文中有的内容已省略,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扩写或续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开展扩(缩)写、改写或续写等。需要注意的是,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行扩(缩)写、改写或续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通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扩(缩)写、改写或续写,或写梗概、内容提要等能力,以便让学生逐渐增强写作自信心,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信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将能提高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李娟(1977— ),女,广西蒙山人,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