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员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探讨
2019-10-25张静任怀艺黄为华瞿卫菁
张静 任怀艺 黄为华 瞿卫菁
摘 要:积极发挥教务岗位的协同育人作用,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结合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调研和工作实践,认为教务岗位处于与学生接触的一线,具有独特的“传感器”和“预警处置器”功能,在思政育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务岗位教师须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言传身教和服务引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与传统学生工作部门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关键词:教务岗位;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协同作用
教务岗位协同思政育人问题的提出
1.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塑造的内在统一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外国一些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渗透。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青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尤为紧迫,这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清华大学章程》中明确提出,“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价值塑造”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正是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之一,价值塑造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2.教务岗协同思政育人的现状及思考
长期以来,教育界对于改进思政工作方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思政类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如主张教育单位提升教学队伍素质,优化学科和教材体系,创新授课模式,增加内容实践性、丰富性、趣味性等。二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结合新媒体时代改进宣传手段,提升政治宣传有效性等。三是思政教育理念的革新,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多样化需求等。而对于学校非传统思政职能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则明显讨论不足。
事实上,要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仅依靠思政课程和传统思政工作部门的工作是不够的。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不仅受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各种媒介主动宣传的影响,而且也受学生自身阅历和学习生活体验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思政教育职能部门起主要作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也必不可少,这正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而服务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完整周期的教务部门,因其承担着管理学生日常教学工作等事务,与学生有着直接且频繁的接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忽视。
基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调研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即教务岗在学生服务与管理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教务岗在哪些环节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施加影响、教务岗如何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发挥协同作用,探讨教务部门对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研究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各年级、各学位学生进行抽样组成样本。调研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有效问卷478份;访谈50人。综合调研分析和访谈结果,可得到如下结果:
1.教务岗位与学生接触较频繁、联系较紧密
从熟悉程度和接触频率看,有90.4%的被访者每学期与教务部门接触1次以上。其中,接触频繁的(每学期3次以上)占29.7%。从学生类型看,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与教务员接触频繁(每学期3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3.8%和39.7%。从与教务员的熟悉程度看,全体受访者中有88.7%认为与教务员“比较熟悉”或“非常熟悉”,其中“非常熟悉”占21.3%。硕士研究生中认为“非常熟悉”的达到29.4%,高于本科生(14.5%)和博士生(21.9%)。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学生普遍与教务员保持接触甚至频繁接触,而且这种事务性接触可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工作以外的交流,表现为“熟悉程度”的提高。二是研究生群体比本科生与教务部门联系更频繁,这可能因为本科生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通过问询辅导员或周围同学即可解决,而研究生遇到的问题多与教务相关且更独特,需要教务员进行针对性解答;同时,本科生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制度、行政班级建设体系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教务部门的依赖。
2.教务部门已成为学生寻求帮助的主要渠道
从教务岗本职工作看,如果学生遇到学业问题,如交换学习、选课、成绩、毕业等,69.0%的受访者表示会寻求教务员的帮助,此比例高于其他选项(同学、辅导员等)。硕士研究生(80.4%)和博士生(71.9%)寻求教务员帮助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59.1%),其原因与上文接触频率的原因分析相似。对于突遇疾病、家庭变故等超出教务岗“本职工作”的生活问题,仍有超过25%的受调查者表示:遇到此类问题时会寻求教务员的帮助。在本科生组样本中,72.7%的学生遇到生活问题会寻求辅导员帮助,选择教务员的占14.5%;在硕士研究生中70.1%会选择寻求同学帮助,但38.7%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寻求教务员的帮助;在博士生中也有25%选择寻求教务员的帮助。另外,当学生遇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时,28.5%的受调查者会先寻求教务员的帮助,其中49.5%的硕士研究生会先找教务员,明显高于本科生的10.7%和博士生的28.1%。
綜合分析可知,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向教务员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这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尤其明显—近一半的硕士研究生将教务部门视为解决在校事务的首要选择。师生间的这种信任关系和良性互动,正是教务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协同作用的重要基础。
3.教务工作质量对学生的就读体验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调研显示:教务工作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体验、集体建设、价值观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教务工作的质量,对我的学习体验有重要影响”观点,65.3%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认同”,如果用1分~4分对认同度由低到高进行赋值,该观点的平均认同度为3.51,其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平均认同度分别为3.40,3.62和3.72。对于“教务员的工作态度,能够反映学院的价值观,会对我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观点,59.4%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认同”,平均认同度为3.43,其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平均认同度分别为3.34,3.51和3.59。这说明,不少学生潜意识里已将教务员视为学院的重要代表,教务员的形象和工作表现对学生有直接影响。
教务岗发挥思政育人协同作用的机制分析
清华大学具有“重教重职”的优良传统,即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和职工队伍,老校长蒋南翔形象地称其为“两个车轮”理论:只有教师队伍和职工队伍“两个车轮”相辅相成,教书育人和办学治校水平才能稳步前进。教务队伍作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发挥管理育人职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研究教务岗位发挥思政育人协同作用的机制,应至少着眼于两方面:一是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即教务岗位的工作特征,这是判断教务部门如何发挥协同育人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务岗位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途径,这是教务岗位独立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方式,也是协同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1.教务岗位的特殊性:“传感器”和“预警处置器”
从调研结果看:由于学业上的需要,学生普遍与教务员保持着接触甚至频繁接触。随着交往程度的加深,学生和教务员之间更易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对教务员产生信任和依赖,甚至寻求超出教务岗“本职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部分受访学生提到,由于教务员热心帮助,他们与教务员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愿意把现在面临的困难(包括学业和非学业方面的)与教务员进行沟通。因此,相较于其他事务性部门,教务岗位在学生工作中就承担了两项重要职能—“传感器”和“预警处置器”。“传感器”是指教务员可以直接感知学生群体的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并将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采取后续干预措施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协同育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预警处置器”指教务员在学生出现“危险事态”苗头时能够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对可能出现学习倦怠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起到“无病预防”“小病小治”“大病转诊”的“分诊台”作用;尤其是针对存在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教务岗位的“预警”更是至关重要。
2.教务岗位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途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
从调研结果看:学生普遍认为,教务工作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价值观塑造和集体凝聚力。部分受访学生指出,教务员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点滴表现也可以体现学院“正直诚实、敬业尽责、尊重宽容”的理念,直接影响学生对学院价值观的感受、理解和认同。同样,教务员在与学生沟通中,也会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教务员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安排,影响学生的就读体验,进而影响学生对学校价值观的认可;二是教务员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三是教务员对学生学风建设、班级集体建设的辅助,有助于增进集体凝聚力,促进正面价值观在群体内相互影响和传递。
3.教务岗位协同育人的理念内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协同治理在本质上是在共同处理复杂事务过程中,多元主体间建立共同行动、联合结构和资源共享的过程。因此,“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行各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多向沟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生培养需要依靠全方位的力量,只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凝聚育人合力,才能有效提高育人质量。具体而言,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教学部门、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后勤部门等的叠加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因此,高校各部门需要协同工作,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教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协同机制而言,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务部门可以与课程教师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课程思政效果,提升课程育人的水平和质量;二是教务部门作为与学生直接沟通的一线窗口,可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群体的舆情热点、思想动态和鲜活事例,及时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的意見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消除各类隐患和风险,避免重大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教务部门可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发挥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主动而为,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对学生党建和班团集体建设给予指导和支持。
教务队伍是保障和促进学校发挥思政育人协同作用的前提。提升教务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主动性,既有利于保持教学工作的平稳,也有利于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为发挥思政育人协同作用奠定基础。因此,高校需要健全培养激励机制,大力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如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工作水平;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工作获得感;明晰职业发展路径,增强队伍稳定性等,不断提高教务岗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作者单位:张静、黄为华、瞿卫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怀艺,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