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能力视角下财经大类专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

2019-10-25胡秀娟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

胡秀娟

【摘 要】本文以就业能力为视角,调研了广西三所高职的财经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存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就业指导团队力量不强、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力量不够、就业推荐手段不多、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社会需求研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拓宽推荐毕业生就业的途径、推动毕业生转变观念等措施。

【关键词】财经大类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14-04

一、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问卷发放

1.选择调查对象。三所高职财经大类专业的班主任、辅导员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方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2017、2018届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相关就业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填写后回收,再进行统计分析。

2.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调查发放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至11月5日,回收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

(二)财经大类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

1. 从表2来看,2017年三校财经大类毕业生3046人,就业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达到93.68%。2018年三校财经大类毕业生3651人,平均就业率94.07%,高于全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水平。

2.毕业生在就业三个月后的薪酬水平。由于毕业生在前三个月一般处于实习阶段,主要统计毕业生在转正后的总体薪酬水平,一般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薪酬由底薪+提成构成。据调查,三校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3123.91元;薪酬区间主要集中在2001~3500元(50.00%),其次为2000元以下(24.14%)。

二、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对三所高职财经大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年还有7%左右的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而且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还比较低,未来发展空间也不大。主要原因是:

(一)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1.教学指导手段比较传统。三校的就业指导讲课的方式单一,往往都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型,学生参与程度低,表现机会少,讲课效果和其它理论课程一样,高职毕业生对此很不满意。如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是大班教学,教师往往都是一个PPT从头讲到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用得很少,最多引用一些财经类学生就业创业的案例。

2.就业指导课针对性不强。财经类专业有自身的特点,对口性强,学生的就业需求也比较多元化。而三校就业指导教师由于没有社会就业经历,指导内容往往不符合社会需求。如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财经类事业,社会需求量非常大,但大部分指导教师对互联网金融不熟悉、不了解、不参与,没有能够指导学生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工作。

3.就业指导没有与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相结合。从三所高校的调研来看,指导老师向所有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基本相同,缺乏针对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也没有和财经类专业的性质相结合。如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应注重毕业生未来将从事商贸物流行业,就业指导的方面应包括如何从事商贸物流业、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辅导。

(二)学院的就业指导团队力量不强

就业指导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教育活动,兼顾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它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就业指导的理论教学、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面试礼仪和创业等基础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三所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与学生的需求差距比较大,如高职C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教师的配备数量和专业能力都不足,其它两所高职学校也有同样的问题。

1.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比较低。高职学院C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问卷和学校相关机构的调查统计如表3:

高职学院C教师多为本科或专科学历,没有一名教师有就业指导专业背景,虽然近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6名教师获得了就业创业指导师的证书,但实际上这些证书也只是通过参加相关培训而获得,学习以理论为主,并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

2.就业指导师资配备不齐。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人数与高校在校高职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应不少于 1∶500。但三所学校配备的专职教师人数都不足。

而且,在专职教师中,从事就业指导研究的人也比较少,如高职学校C的10名专职教师当中,真正从事就业指导专业研究的教师只有4人,其他的专职教师的本职工作是辅导员和党政干部。

3.就业指导教师的社会工作经验不足。从事财经类专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或是一些长期教学的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教的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与社会实际比较脱节。如高职学校C,在40名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中,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9人,占22.5%,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工作经历,甚至没有社会求职经历,其指导学生就业只能是理论指导为主,实践指导严重不足。在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指导教师中,其中有财经类产业从业经验的2人,仅占5%,而財经类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财经类岗位,没有从事过该行业的指导教师进行财经类行业从业指导,其针对性无从说起,效果很差。

(三)校企合作推动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力量不够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产教学研合作模式。其目标是注重学校学习队伍和企业实践队伍的无缝对接,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达到校企“双赢”的一种办学模式。但三所学校的校企合作方面比较弱。主要体现在:

1.引企入校不多。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在校园内建设生产设施或企业生产线的一部分,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直接在校学习而无需到企业实践。但三所学校目前这方面的案例很少,只有高职学校B与一家建筑公司在校内建立了工程预算实训平台,但以工科为主,财经类还比较少。高职学院A只是引进了阿里巴巴菜鸟驿站进入学校,主要开展物流服务工作,只能满足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习实训,而且该驿站以快递赚钱为主,有利用学校为其赚钱的目的。

2.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方面比较缺乏。由于三校的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以文科为主,企业很少会大规模招聘文科类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都比较分散,往往一个企业只接纳三至五个高职毕业生实习实训,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很高,因安全问题,有时不得不放弃集中实习。近两年统计,每年由三校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财经类高职毕业生不足200人,仅占财经类高职毕业生数的10%左右。

(四)三校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推荐手段不多

三校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发展程度不一,就业指导经验不多,毕业生就业推荐手段不多,而且比较传统。

1.毕业生推荐手段比较单一。目前来看,学校的毕业生推荐手段不多,以开校园各类招聘会为主。如每年年底召开校园招聘会,但由于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层次不高,从事的就业领域相对低端,因此进学院参加校园招聘会的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也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提供一些如收银员、普通文员、物流员或者对学历要求不高的保险推荐员、市场营销员等,给予的薪资待遇也不算高,甚至一些企业的底薪才1500元,导致高职毕业生兴趣不大,校园招聘会效果不佳。

2.学校网上推荐毕业生能力较弱。虽然三所学校鼓励高职毕业生积极开展网上求职,学校通过广西人才网、南宁人才网、本校官网等推荐毕业生,由于学院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不多,网上企业识别能力不强,加上高职毕业生整体层次不高,因此很难在网上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甚至上当受骗的不少。如高职B有毕业生在网上推荐过程中被招进小额网贷公司,不知不觉中参与了金融诈骗。

(五)财经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强

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毕业生在工作后能否顺利适应就业工作岗位,实现个人发展空间提升的重要因素,但三校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反映在以下方面。

1.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比较低,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全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提档线一再降低,近两年广西专科提档线为 200 分,由于三校成立时间比较短,知名度不大,往往招生第一批志愿不满,只能复征志愿,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2017年甚至有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录取分数仅为120分。高职毕业生进入大学的入学分数较低,表明其在高中期间学习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大学后,这些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他们对大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一些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对就业的态度消极。根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比例更高。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能够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家庭依赖性比较强。因此独生子女毕业生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心理依赖和对就业的消极态度。调查发现一些财经类毕业生在求职时,主要以等待家庭和学校提供就业机会为主,很少自己主动去找工作。即使获得了工作机会,一旦出现困难,往往消极对待。如高职B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已经为他找一个前途好、薪资水平较高的金融类就业岗位,但他不珍惜,经常迟到早退,不愿意加班,工作效率低,在一次资金管理中,出现严重延误事件,导致被处分,自己不能承受而主动辞职。

3.学生缺乏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一个行业的门槛,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由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需求花费大量的学习和努力,而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不多。从三校调查来看,财经大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职业证书获证率普遍较低。高职B的2018届财经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获证情况如表5: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有420人,通过的才56人,通过率13.33%,除了计算机证书,其它证书的通过率都比较低。

4.一些高职毕业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就业忠诚度比较低。一些家长和教师在就业时会将“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传递给高职毕业生。由于国家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有要求,而且学校的就业率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因此,有些学校会要求学生必须就业,甚至强迫学生拿就业第三方证明才能领取毕业证,导致学生为了毕业而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发展意愿而就业。事实上,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很容易,但学生一般都希望能找到有较好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强制性要求,反而造成学生对就业岗位不感兴趣,容易出现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

如高职B实际就业的427人中,在毕业后3个月内没有换过工作岗位的有27人,但实际只有20人,有7人是因为觉得迟早要换岗位,就没有在信息系统中填报第一次就业的数据。换2个以上岗位的占69.09%,最多的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换了6个岗位,基本上每个月都换岗位,就业忠诚度非常低。

三、推进财经大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需求研究,提高财经类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一是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依托行业背景和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课程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多学科专业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一个实验室多个学科专业共享共用共培。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往往一个实验室就可以满足多个专业实践实习的需要。二是加强实践教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生产教育一体化”。将理论学习与校外的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将岗位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通过实习促进教学,实现双赢。三是加强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引进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不打破原有教學班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办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使学生就业有保障,企业用人有保障。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财经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高校应重视推动高职毕业生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不应过分重视就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就业福利,或者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发展,进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等,而是要重视未来的发展。学校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建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就业能力评审系统,检验高职毕业生的能力、兴趣、就业优势和潜力,使他们能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学院教师要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帮助财经类毕业生充分了解未来可能的职业。如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金融经济类、商务类、贸易类、会计财务管理类、物流管理类等方面为主,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习惯,使自己能够有效适应财经类专业需求的工作岗位。

(三)学校要拓宽推荐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途径

学院要帮助高职毕业生制订适合财经类专业发展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在分析和认知就业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推动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如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学习会计类的专业课程,还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进行了解学习,扩大自己的岗位适应度,最终实现对口就业。学院要推动高职 毕业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校内的实践实训,安排实践实训课程更多的课时量,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技能,并开展模拟实操实训,如物流管理专业,在物流管理实验室中模拟物流的进库、摆货、出库、运输、登记等流程管理,并在每一个岗位上进行实习操作。

(四)推动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就业岗位需求

1.高职毕业生要敢于面对就业困难。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普通本科生就业下沉和中专生就业上升双重挤压的困难,在遇到困难时要敢于面对,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己的抗压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一是理论水平不足的,则要针对岗位,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如税务知识学得不透的,就要找相关税务知识学习。二是对于自己短时间内由于能力不足无法提高理论水平的,要发挥自己实操的优势,表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高职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在对待困难时,要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普通本科生要表現自己的实操能力,对中专生,要敢于表现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不是遇到挫折就丧失自信,感觉自己不如他人,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在求职中畏缩不前,结果错失就业机会。

3.要加强执证考试,获取财经类专业必须的执业证书。行业执业证书是一个敲门砖,是从事某个行业的必要条件。从三所高职学校的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调查来看,有执业证书的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度比较高,也容易受到企业的欢迎,比那些没有相关执业证书的本科生就业还要好,体现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在教师的帮助下,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要积极参与财经类执业证书的考试,特别是会计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金融专业的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

4.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就业忠诚度。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身的根本,是获得企业支持的重要条件。不能仅仅工作一段时间就轻易离职,这样只会让企业产生不好的印象,最后到哪个企业都不能顺利发展。通过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对一个企业忠诚,有长期扎根企业的决心,企业才有可能对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罗曼予,苏亮乾.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版),2016(1)

[2]谭伯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及构成要素[J].职教论坛,2017(4)

[3]陈燕丽.基于教育移民的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6)

【作者简介】何有良(1975— ),男,壮族,广西扶绥人,经济学博士,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副教授;胡秀娟,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就业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