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因子Ⅶ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9-10-25罗韬桂绍涛赵晖官润云顾鹏李康健卿亮亮

腹部外科 2019年5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凝血因子神经节

罗韬,桂绍涛,赵晖,官润云,顾鹏,李康健,卿亮亮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一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FⅦD)是一种罕见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对于手术来说是很大的障碍,如果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蚕豆病),将会为麻醉及术中管理增加相应的难度。副神经节瘤为泌尿外科较少见的嗜铬细胞类肿瘤,对于术中血压控制要求较高,2019年1月我院收治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同时合并FⅦD与G6PD缺乏症1例,现将围术期风险评估、处理经过及体会,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临 床 资 料

病人,女性,41岁,因心慌、头晕2个月于2019年1月2日入院,自幼蚕豆病史,既往有右侧股骨头置换术,胆囊切除术及剖宫产术史,曾于2015年始发现FⅦ:C(FⅦ coagulation activity)低,为0.2%(参考值50%~129%),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00 s,参考值11~14.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体格检查:脉搏126次/min,血压128/99 mmHg,体型匀称,面色稍白,皮肤黏膜无淤斑淤点,心肺阴性,右上腹及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部无压痛。血常规:红细胞计数4.33×1012/L,Hb 103 g /L;凝血功能:PT 39.2 s,APTT 37.4 s;腹部CT(图1、图2)检查示腹主动脉下段左旁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大小约3.4 cm×3.1 cm,边界清晰,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持续性强化,初步诊断为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病人手术指征明确,但存在罕见合并症,请血液内科及麻醉科远程会诊,手术建议:术前行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30 μg/kg替代治疗,复查PT及FⅦ:C,术中及术后据出血情况,每4~6 h追加剂量。术后1~2 d,据出血情况适当延长治疗间期;或换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据PT及出血情况调整剂量。麻醉建议:可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降压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术中血压剧烈升高,建议使用硫酸镁。予以充分扩容,降血压,控制心率,备洗涤红细胞3 U,血浆600 ml,术前静脉推注rFⅦa 2 mg,复查PT降至13 s,于2019年1月2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切除术”(手术入路见图3),术中见肿瘤大小约3 cm×3 cm×3 cm,与腹主动脉粘连较重,界限尚清,包膜完整,术中血压波动较小,失血30 ml,术后6 h追加rFⅦa 1 mg,术后24 h换用PCC 1 000 U替代。术后病理报告示标本体积3.5 cm×3.5 cm×3.0 cm,包膜完整,符合副神经节瘤(图4),病人1个月后于门诊随访,血压正常,恢复良好。

讨 论

嗜铬细胞瘤因儿茶酚胺的释放而引起以高血压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典型症状为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0%好发于肾上腺外,称之为副神经节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及肾门附近为常见部位[1]。此类疾病的首选定位诊断推荐CT平扫+增强,可发现肾上腺0.5 cm和肾上腺外1.0 cm以上的副神经节瘤[2]。副神经节瘤的恶性率比原位嗜铬细胞瘤高[3]。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可考虑为首选的手术方式[4]。但应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甚至比手术本身更为重要[5]。

图1、图2 腹部CT示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图1箭头所示为瘤体;图2左侧箭头所示为腹主动脉,右侧箭头所示为瘤体) 图3 腹腔镜手术入路 图4 术后病理切片图(HE染色,×100)

本例副神经节瘤位于腹主动脉左旁,与大血管粘连紧密,且肿瘤本身血供极为丰富,加之凝血功能异常,故分离时容易引起大出血。除了围术期予以rFⅦa为主的替代治疗,将PT降至正常范围外,术中术者操作也应非常仔细,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并予以仔细止血,本例手术中血压波动小,出血少。FⅦ在肝细胞合成,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FⅢ(组织因子TF),与FⅦa结合形成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从而激活凝血因子Ⅸ、Ⅹ,使内源与外源凝血途径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凝血过程[6]。但FⅦ水平与出血倾向并无绝对相关性[7-9],病人以往手术也未有大出血史。如果病人拟行有严重出血风险的手术(含泌尿外科手术),若血浆FⅦ水平低于20%,则应予以替代治疗[10]。rFⅦa作为替代治疗的首选[7],治疗所需的剂量低,但半衰期仅6~8 h[11],价格昂贵;而新鲜冰冻血浆(FFP)易于获得,性价比较高;PCC也可用于替代治疗,特别是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者,非活化的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4F-PCC)更为适用[12]。

本例病人还合并G6PD缺乏,故需避免氧化性药物的使用,麻醉及术中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该病例全程采用静脉麻醉,未使用氟烷类吸入麻醉药,术中降压避免硝普钠、硝酸甘油的使用,以防诱发急性溶血反应;警惕镇痛管理,以便溶

血临床症状的早期识别[13]。本例病人的围术期管理是严谨的,手术成功。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已确认有多种基因变异可导致副神经节瘤的发生[14],但遗憾病人受条件限制未作基因检测,且病人的FⅦ与G6PD缺乏和副神经节瘤是否存在基因学相关性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凝血因子神经节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