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2019-10-25夏甫开提阿力甫马国芳

医学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肺结核病病防治知晓率

夏甫开提·阿力甫 马国芳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5亿,占总人口的18%,流动人口已成为传染病的高风险人群[1],这一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对流动人口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必须了解流动人口对传染病防治的认知现状。本研究调查了乌鲁木齐天山区流动人口对肺结核病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完善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选取流动人口集中的6个社区(环路北社区、黑甲山社区、南湾街社区、和顺花园3期、宽北巷北社区、建中小区),以具有本市户口、在本市由于工作和生活等原因居住时间超过1个月、身份为学生/病人、出差人员为排除标准选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43份,回收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采用一对一调查方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如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由调查员协助填写。参考国家卫健委设计的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结合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现状确定问卷内容。问卷由21题组成,分为基本知识(3题)、肺结核病防治知识(9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9题)3方面。答对1题赋1分,答错0分,得分范围0-16分,以总分反映流动人口对肺结核病和手足口病防治的认知水平。为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将流动人口对肺结核病和手足口病防治认知的评分作为应变量,将性别、年龄、民族、户口、月收入、居住时间等9项基本信息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汉族111人(45.7%),少数民族132人(54.3%);城镇户口163人(67.1%),农村户口80人(32.9%);年龄以20-35岁(42.8%)和36-50岁(50.2%)为主;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77.0%);人均月收入以≥3000元为主(48.1%);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职高为主(39.9%);居住时间以1-3年以下为主(49.4%);职业多种多样。

2.2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象对肺结核病有无疫苗(10.7%)、能否治好(25.5%)、相关政策(28.0%)等的知晓率较低,而对肺结核病传染性(80.2%)、传播途径(77.0%)、症状(65.8%)、治疗是否一定要做到按时、全程和规律服药(74.5%)等方面知晓率较高。

2.2.2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段、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等5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民族、文化程度2个自变量与流动人口对肺结核病防治认知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见表1。

表1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3.1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样本流动人口家中有0-7岁孩子的有192人,对这192人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调查。受调查者对手足口病高发季(19.8%)、传播途径(14.1%)、需隔离时间(19.8%)、能否用抗生素治疗(34.4%)及有效预防措施(34.9%)等的了解度不够,知晓率都低于50.0%;对手足口病能否防治(79.2%)、高发人群(68.8%)、常见症状(71.4%)、主要传染源(51%)等方面了解较多,知晓率高于50.0%。

2.3.2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对样本流动人口手足口病防治认知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段、民族、户口性质、居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7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3个自变量与流动人口对手足口病防治认知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见表2。

表2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来源

目前天山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为电视(64.2%),其次来源于网络(36.2%)、报纸书刊(28.0%)、宣传单/宣传栏(23.9%),广播(20.8%)和手机短信(19.3%)也占有较大比例;而医院或社区讲座(12.8%)和幼儿园亲子活动(0.0%)比例较低。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有待提高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流动人口对于基本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需要大力普及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 )》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从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

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流动人口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对健康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关注度低,依从性较差。“没必要”、“没需求”的想法是导致流动人口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4]。流动人口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单一,主要为电视,其次就是网络、报纸书刊等,这一结果与郑韵婷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电视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缺乏互动性。网络是获取健康知识信息最好的途径,也是现在较为流行的获取知识的工具,但是在流动人口中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报纸书刊对读者文化水平要求较高,导致流动人口从这一途径了解专业性较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较为困难。应该采取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形成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例如通过发放图文结合的传染病传播知识小册子和健康知识宣传单来传播传染病防治知识[5],更易于被流动人口接受。

3.2 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方式需改进

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会受环境、语言以及文化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是民族与文化程度,这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新疆生活着47个民族,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6],但宣传使用语言以国语为主,所以少数民族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对困难。应培养少数民族健康教育工作人才,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双语方式,宣传栏、宣传册采用双语印刷。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也不断提高,主要因为文化程度越高接触的知识面越广,对防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8]。流动人口作为重要劳动力在各个社区中占一定比例,对这部分流动人口,所在社区和居委会应给予相应的关照,尤其是给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照顾。

3.3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大部分为外来劳工、农民等,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生活、饮食营养、工作及居住环境差,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机会少,对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患病后往往一发现症状好转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就擅自停药,放弃治疗,造成治愈率低的后果。健康教育是遏制传染病流行、提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应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9]。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结合人口社会学特征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社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可及性好、行之有效的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形成正确的传染病防治观、行为观[10]。建议依托现有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网络,组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队伍[11],形成工作机制,科学有序地开展社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工作。

猜你喜欢

肺结核病病防治知晓率
健康教育对于肺结核病防控管理的效果研究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病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比较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