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研究文献计量法分析

2019-10-25邓宇晨洪倩段淑培周荣君杨雨程

医学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保健

邓宇晨 洪倩 段淑培 周荣君 杨雨程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 230032

当前,我国正处在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阶段。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以社区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大势所趋[1]。社区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单元,随着医学模式和居民健康观念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2]。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孕妇和新生儿数量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是社区重要的卫生服务资源,承担着儿童保健、孕产期保健等多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对于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的研究存在着数量不足、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深度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法,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态势,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研究和加强社区儿童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源来源

以“人力资源”和“社区儿童保健”或“社区妇幼保健”等为检索词在CNKI、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进行篇名/主题/关键词检索。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586篇。经过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对剩余文献进行全文浏览进一步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和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最终共纳入与本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文献57篇。

1.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以科技文献的各种外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3]。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根据NoteExpress 检索形成的文献数据库对文献摘要进行内容分类,并以Excel的形式导出。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Excel 2016 及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2.1.1 文献数量年度分布。最早研究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问题的文献发表于1998年,2009-2012年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文献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2012年,其中,2012年单年发文量达到8篇。见图1。

2.1.2 文献来源和地区分布。根据文献来源进行分类汇总,57篇文献分别发表于国内31种期刊。其中,《中国妇幼保健》刊载的文章最多,共17篇(29.82%),其次为《中国社区医师》4篇(7.02%)。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以发表的期刊在发表当年是否为北大核心期刊来判断)的文献共14篇(24.56%)。57篇文献所在地域主要分布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市的文献数量最多,共9篇(15.79%),其次为广东省共8篇(14.04%)。文献发表的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共计36篇(63.16%)。

图1 我国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研究发文趋势

2.1.3 研究机构分布。共有73个研究机构对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主要为妇幼保健机构,共38所(52.05%)。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所(13.70%)、医院10所(13.7%)、高校(科研院所)7所(9.59%),疾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各4所(5.4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发表该类文献最多的机构,共3篇。

2.1.4 文献获得基金资助情况。57篇文献中,6篇(10.53%)获得基金资助,共获得8项基金资助。其中,有1篇获得3项基金资助,其余5篇各获得1项基金资助,资助基金属省部级以上和市级的各4项。

2.2 研究内容分析

2.2.1 文献类型分类。根据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判断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将文献分为现状调查、对策研究、培训模式及需求研究、干预研究、综述5类。其中现状调查37篇(64.91%),对策研究13篇(22.81%),培训模式及需求研究4篇(7.02%),干预研究2篇(3.51%),综述1篇(1.75%)。

2.2.2 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纳入的文献反映了当前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不合理为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分别被提及28次(22.40%)、22次(17.60%)。见图2。

图2 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存在问题被提及频次分布

2.2.3 对策研究情况。纳入的文献中也提出了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其中47篇(82.46%)文献提出应加强对社区儿童保健人才的培养,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引入在职教育机制,提高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24篇(42.11%)文献提到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社区工作环境。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在编制、薪酬、职称晋升、学习培训、住房等方面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给予倾斜,提高社区儿保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13篇(22.81%)文献提到应加强对基层单位儿保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监督检查,完善妇幼卫生执业资格准入制度,把好聘用关,注意对新进人员的选拔和考核。12篇(21.05%)文献提出社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引进人才,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11篇(19.30%)文献中提出应增加社区儿保人员的数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少数文献也提出了规范对社区儿保人员的绩效考核、加强对社区儿保人员的组织与管理,规范儿保人员服务行为,加强对儿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社区与妇幼专科医院和大医院合作,建立妇幼人才培训与交流机制以及医学院校应积极加强妇幼保健学科人才培养,扩大妇幼保健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等对策。

2.2.4 社区儿保人员培训模式及需求。4篇有关社区儿保人员培训模式及需求的研究中显示,社区儿保医生在妇幼常见病防治、基本技术操作及其新进展、妇幼保健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基层妇幼保健科研设计、工作思路和方法、生长发育指标分析、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较大。相关社区儿保人员培训模式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对于社区儿保人员的培训模式仍较为传统,社区儿保人员对所接受培训内容的总体满意度不高。2篇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可显著提高社区儿保医生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光盘、手册、讲座等多种方式均可改善社区儿保医生婴幼儿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讨论

3.1 社区儿保人力资源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质量和重视度不够

研究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问题的文献自1998年以来开始出现,这可能与1997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关[4]。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城市妇幼卫生工作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开展。200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开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就包括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随后2012年发布的《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对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在这些政策背景下,2009-2012年,有关社区妇幼保健、儿童保健人力资源方面研究的数量持续增长,在2012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达到顶峰。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研究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所占比重(10.53%)和核心期刊文章占比(24.56%)均较低,研究的主力仍然为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该类研究的比重仅为5.48%。这表明该类研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研究水平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建议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对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给予该类研究更多的基金支持。同时相关研究也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创新性,提升研究质量。

3.2 社区儿保人力资源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研究地域分布不平衡

纳入的57篇文献中,以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为主,共50篇(87.72%)。其他类型的文献数量较少。多数研究局限在对社区儿保工作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简单描述以及对策的简单罗列上,内容重复性高,创新性不足。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的评估与培训需求研究,但数量和研究的深度均略显不足。这可能与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社区儿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评价体系有关。加拿大学者曾设计出一个对围产期保健工作评价的调查表,用于评价围产期保健服务提供者的能力、态度与知识情况,共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自评能力、态度、围产期保健知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兴趣5个模块共78个问题,该调查表可有效评估母婴保健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需求[5]。今后我国社区儿保人力资源的研究重点可以往社区儿保从业者专业技能的评价指标设计、专业技能培训模式和需求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转移。从研究的地域来看,大部分研究的地域集中在东部地区(63.16%),中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36.84%)。这可能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水平相对较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较高有关。提示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学者应更加重视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状况的研究。

3.3 社区儿保人力资源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对纳入文献的研究内容分析发现,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培训是我国社区儿童保健人力资源较为突出的问题。说明近年来,我国社区儿保人力资源状况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国外初级医疗保健起步较早,对社区卫生全科人才的培养已较为完善[6]。在社区儿童保健人才的培养上,我国可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主要采取内科住院医师社区培训项目、纵向一体化实习制度、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三种模式,其中在对社区医生的继续培训中,使用了远程视频会议技术,同时联络多学科医疗专家及城乡医疗卫生人员和低水平社区,来支持和培训卫生保健人员[7-9]。芬兰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轮转学习。芬兰医学教育规定,每一位临床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在社区从事8个月以上的全科医生工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初级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10]。我国应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医学院校妇幼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培训和在职教育方式。如可使用远程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完善对社区卫生人员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规范医疗人员的道德行为等[11]。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社区卫生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