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某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9-10-25何莹菲张绍群段昌柱吴婧邹宛均

医学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总体研究生科室

何莹菲 张绍群 段昌柱 吴婧 邹宛均

1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16;2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庆,400016

2013年,教育部、原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批准64所高校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指将临床专硕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从教育入口到出口的整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其毕业生符合相应条件后,可实现“四证合一”,即获得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临床专硕生培养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政策、多方面的工作,其最终目标是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具有系统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的高层次临床医师。本研究通过调查重庆某高校临床专硕生对培养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完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临床专硕生培养制度和管理过程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于2017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对重庆市某高校2017届临床专硕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在重庆市区内的5所附属医院进行规培。共回收519份问卷,剔除怀疑不真实和不符合条件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04份,有效率为77.8%。

1.2 研究方法

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①临床医学专硕生基本情况;②满意度情况:包括总体满意度、管理情况、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保障条件4个方面共计12个项目。问卷数据采用度量分析法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项目Cronbach α值为0.929,具有较好的信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描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满意度,满意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对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别按照“1-5”赋值。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培养满意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404名临床专硕生中男性138人(34.2%),女性266人(65.8%);多数研究对象年龄在26-30岁,共359人(88.9%);88.6%的学生在读研前没有工作经验。见表1。

2.2 临床专硕生对培养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临床专硕生对培养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42±0.90)分。各项目得分最高的两项是:本专业科室临床能力培养(3.82±0.95)分、课程教学质量(3.64±0.91)分,得分最低的两项分别是:总体待遇(1.89±1.22)分、临床研究能力培养(3.24±0.91)分。见表2。

表1 404名临床专硕毕业生基本情况

表2 临床专硕生培养满意度情况

2.3 临床专硕生培养满意度单因素分析

将总体满意度划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项目(得分<4分为不满意,≥4分为满意),对影响临床专硕生培养的总体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和读研前有无工作经验的临床专硕生的总体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临床专硕生培养总体满意度单因素分析

2.4 临床专硕生培养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临床专硕生培养的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满意为0,不满意为1),学校对专硕生的管理、培训基地对专硕生的管理、课程教学质量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研究能力培养、临床考核是影响培养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见表4。

3 讨论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校或专业的不满会影响学生的自身表现,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和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十分必要[3]。

3.1 临床专硕生培养总体满意度一般

临床专硕生培养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42±0.90)分,仍有11.14%的研究生对培养的总体情况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表明临床专硕生培养满意度一般,培养工作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专硕生对本专业科室临床能力培养的满意度得分在各项满意度得分中最高,为(3.82±0.95)分,说明本专业科室临床能力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其他轮转科室临床能力培养得分偏低,提示培训基地应规范各科室培养管理,严格培养制度,加强同质化培养管理,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其他轮转科室临床能力培养满意度,尽量避免不同专业科室区别对待的情况。

3.2 临床专硕生对总体待遇满意度最低

调查显示,临床能力培养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一项为“总体待遇”,得分仅为(1.89±1.22)分,远低于其他各项。这与谢加琼的调查结果相似[4]。

表4 影响培养总体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88.9%的研究生处于26-30岁这一年龄段,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而当前临床专硕生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及学校奖助学金和医院补贴,此类补贴甚至难以满足学生个人基本生活开支。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存需求处于最基础部分。待遇收入作为生存需求的一部分,对满意度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5]。而在同样工作岗位承担相同工作内容的规培学员却有较高的专项财政补贴,享受工资奖金和“五险一金”等社会福利,并且无需缴纳学费等培训费用[6]。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积极性不仅受所得报酬的绝对值(个人实际收入)影响,还受所得报酬的相对值(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收入)影响[7]。临床专硕生和社会规培学员在待遇上的差异,会造成角色定位和工作心态的差异,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制度。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临床专硕教育投入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提高人均财政拨款标准。卫健委应统筹临床专硕与规培管理,将临床专硕纳入规培管理系统,统一经费投入管理。学校应完善临床专硕生专门的奖助体系建设,提高奖助水平。同时医院应根据学生工作情况给予一定奖金福利。

3.3 临床研究能力培养、临床考核是影响临床专硕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考核是影响培养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临床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二者相互促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目前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规定临床专硕生需要临床轮转33个月,由于临床工作繁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十分有限,研究能力相对薄弱[8]。提高临床专硕生的临床研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其科研意识,需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引导作用,明确临床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培养的关系,树立“一次临床诊治就是一次研究”的理念。定期开展团队内学术讨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了解本专业最新研究进展[9],使学生认识科研、了解科研,养成文献检索、阅读的习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科研思维体系[10]。导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临床科研方案设计、调查或科研实践的方式加强对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训练。同时医院应定期邀请其他医院各领域高水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科室应多开展学术分享会,为培养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提供广阔的平台。

科学严格的考核评价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构建符合临床专硕生特色的评价考核体系尤为重要[11]。结果显示临床考核也是影响临床专硕生培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考核管理的规范性、严格性以及考核内容的合理性上:考核不够严格,部分医院或科室在考核中存在“放水”现象;考核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离。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分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与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如命题的随意性较大,考核内容受出题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加强临床能力考核,首先应形成“分步骤、分阶段、有量化指标”的规范的临床考核体系[12]。考核内容应根据国家出台的《专业理论考核大纲》和《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范围》合理设置。其次要落实对考核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学校和医院要建立相互通报和监督管理联动机制,积极采取各类管理监督措施,严格考核制度和考核的各个环节,努力改变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的现状。

猜你喜欢

总体研究生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