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

2019-10-24陈丽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有效途径高校

陈丽丹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动、内容和数据是一个统一体。新传播革命是通过网络新技术实现的,影响各国政治态度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如今社会情绪的直接影响者就是网络舆论,它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来说,就是在高校网络氛围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使大学生舆论主体的多样化转变成主流化,从而使态度得到较好的转变,促使认知水平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论时代意义;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102-03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时间比较早,只是当时电脑的数量比较少而已,在有的人眼中,网络只是现实社会中一种新兴的媒体和技术手段。伴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现实社会特征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强。互联网对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可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意识形态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以对舆论的特点和舆情造成深远的影响,促使舆论和舆情有效地转化,使社会舆论的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放大。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形成社会舆论,任何的公众人物、部门、机关单位都无法回避互联网的舆论作用,对于网络舆论所造成的客观效应和社会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时代意义

1.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复杂性的客观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属性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力量经过网络聚集应运而生。在公共事务领域中,网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体制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互相叠加在一起,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世界各国思想文化频繁交融,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網络舆论领域呈现出个人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认识论和缺位本体论的倾向,各种各样的网络思潮、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舆论等的意识形态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受到了威胁[1]。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安全受到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尤其是西方国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占领他国市场的经济霸权、抢占他国土地的军事霸权转变成侵占他国网络文化的网络资源霸权。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借助网络手段来传播意识形态、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影响着他国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冲击和抢占他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进而实现颠覆他国政权和更替他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目的。

党和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就是高校,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寄托着由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的希望。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满足网络意识形态复杂性的要求,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作的重心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如今的年轻人被称作是“握着鼠标长大的一代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网络的原始居民”,他们也是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形式都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是人的对象化产物,网络和大学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构成成分。网络资源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场地,提供了广阔而宽宏的时代背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和观念,有的还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在未来会失去效率;有的在过去无用武之地,现在却占据主导地位;有的在过去是无法逾越的,现在却需要不断创新。

从本质的角度出发,网络主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意识形态进行改变,没有对大学生想要的自由发展进行改变。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断地改变渠道、拓展平台和创新意识形态,但是工作的核心和宗旨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需要牢固掌握工作的核心和内涵。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共同愿望,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可动摇的位置,不断培养青年的政治观念,促使大学生不断成长,注重个体的不断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

注重对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探究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认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选择各种社会思潮的取向和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探究网络舆论中的其他思潮、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点以及群体共生和竞争之间的关联,了解网络政治生态安全的内在机理和互动机制,从而使大学生的网络政治生态安全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引导学生使用好网络资源,提升他们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水平,不断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促使大学生自由、快乐成长。

二、阻碍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因

1.主体不明,职能不清

高校承担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责任的主体有许多,比如高校的辅导员、大学生社团、学工部门和宣传部门等,个人和组织之间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混同和交叉,有时候辅导员已经给学生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学校的宣传部门又组织学生再一次地接受有关教育,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非常乏味。几乎没有哪所高校设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组织,由于组织机构的缺失导致职能比较混乱,使得在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候,各自为营、相互独立。网络舆论爆发瞬息万变,假如没有正确、及时地进行引导,学校就会失去最佳的处理时机,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出现。几乎没有哪所高校会出台网络舆论应急预案,缺少必要的人员配置,没有规范的行为准则,假如爆发校园网络舆论危机,没有快速、清晰的应急机制,会给解决问题和舆论引导带来巨大的困难。

2.引导方式过于简单

发生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时候,高校一般会采取帖吧禁止发言、临时关闭网站、封闭ID或者是删帖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堵”的思维来处理问题。比如:某高校部分学生发帖说在学校用餐或者是饮水后出现腹泻、呕吐、胃疼等疑似中毒的情况,去学校的医务室进行治疗时学生们都需要排队就医。事件发生以后,校团委要求学生将帖子删除了,还要追究散布谣言者的责任。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异议的时候,学校没有虚心地接受,而是采取强硬的态度打压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3]。当网络舆论危机发生以后,学校领导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问题,没有正确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疏导,也没有反省自身的过错,导致学生的怨恨情绪不断升级,甚至还会导致场面失控的情况。

3.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学校教师和部分行政工作人员是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要想引导好网络舆论就要熟悉网络舆论的所有信息。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不一样,有的教师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还停留在下载资料和网络编辑文本的阶段,他们没有微博,也没有QQ,这对于学校而言,就缺少了重要的了解校园信息的途径。网络交流工具是大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教师没有注册账号,就无法及时地了解网络舆论危机事件,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台应急预案。有的高校在网络舆论发生以后,才制定应对策略,这就失去了最佳的处理时机。因此,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尽快地提高。

4.校园官方网站效用较低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已经取代了其他媒介,比如广播、杂志、电视和报纸等。在高校校园里,信息的传播依然依靠期刊、海报和校园广播,学校的官网更新非常慢,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使网络资源优势被浪费了,网络资源的直观性和快速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学校和学院的官网,学生只有在申请缓考和选课的时候才进行登录,高校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学校的官网建设成综合性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的网站。学校的官网是发布权威信息的主要媒介,一旦爆发网络舆论危机,官网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使人心得到较好的稳定,因此一定要重点建设学校官网[4]。有的高校开通了微博,但是开通后无人进行管理,如今高校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使用、利用好新媒体。

5.从众行为和跟风行为

大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網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有的学生却被迫成为舆论的接受者。引导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里发布各种信息,网络舆论接受者对于引导者发布的信息深信不疑。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如果传播的是正能量,可以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但是也会传播一些负面影响的言论,给网络舆论引导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接受者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一味地跟风、从众,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没有通过网络舆论平台进行展现,对于网络事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评论,这就使得网络舆论迷失了正确的引导方向。

三、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

1.开发网络德育功能,把握主动权和影响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舆论引导直接地表现为一种自然的传播现象,在公众的视线里,谁比较有威望,他的言论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大新媒体的建设力度,还要注重开发网络德育教育性能,使高校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营地,积极创建网络环境的新热点,将热门话题的主动权牢固地把握在手中。将主流意见融入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学生熟悉的著名专家学者的见解、学校或者是政府机关的态度以及媒介意见等等。尤其是在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上,学校和政府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播有关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在第一时间里传播给学生,不断加大原创力度,正确地引导舆论导向,占据舆论导向的主体位置,对于那些敏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要采取积极的策略进行及时的应对。

2.发挥网络作用,加深思想认识

社会心理学认为,参照系是形成态度的主要依据。人们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态度,如果没有参照系就依然属于潜在形态,无法表明是怎样的态度。受舆论主体的无组织性和分散性的影响,在很多的时候,公众依照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无法确切地表明自己对社会问题应保持怎样的态度和观念,因此在表明观念的时候一定要有参照系存在。当校内突发事件或者是重要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网络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量的舆论信息,各种观点和意见不断地融合、碰撞,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最后归于稳定,形成了某种舆论。在舆论形成的过程里,舆论主体形成一致意见、观点和态度的价值评价标准需要有参照系作为依据,舆论导向的形成受参照系的影响,所以高校要充分地认识到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将网络舆论环境的领导作用发挥好,使学校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借助学校媒体的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为校园舆论发展提供可靠的参照,使校园舆论环境建设充满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校内发生的热点事件。

3.把握规律,增强实效性

网络舆论在对大学生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的时候是借助一定的机制和规律实现的。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掌握好网络传播的潜在规律,使其更好地传播正面舆论信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强化网络思维模式,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任务,注重技术力量的发展,遵循和探究移动互联网的舆论传播规律和传播机制,尤其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网络社会情境、社会现象、现实社会情境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探究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社会事件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技术而发展和演变,同时是怎样参与其中的。换句话说,就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事件进行认识的时候,是通过怎样的网络舆论实现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通过怎样的网络舆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探究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话语特征和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创建良好的网络话语氛围、不断激发情感的共鸣、缩小情感间的距离、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改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不断优化工作观念,使用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表达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不断地提升网路舆论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结束语

网络舆论的指引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正确引导,还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高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引导办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杨榴,肖博.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70—71.

[2]霍晓东.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209—210.

[3]易靓靓,周海波.浅谈网络舆情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24):231—232.

[4]莫楠,傅义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65—67.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有效途径高校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