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2019-10-24陈李艾伦
陈李艾伦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对于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此,结合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意义;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023-03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对于学生的教育保障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还要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缺乏,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还比較低,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进行以下的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重要意义
1.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获取人才培养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就需要聘请优秀教师,从而让原有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危机感,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随着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可以改善当前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完善教师的管理体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完善当前教师的管理体制,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道德素质以及教学业务素质,而高校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教学质量也十分重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可以完善教师的管理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管理体制的规范化以及专业化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促进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高校教育的发展。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1]。
二、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
即使我国高校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国高校的师资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因为部分高校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缺乏与高校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结合。在高校师资建设时,也缺乏对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因素的把握,导致教师引进时缺乏科学的分析,进而导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合理和科学。而且部分高校的教师招聘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缺乏对高校教师的科学化预测,也缺乏对当前专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导致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比如,在进行师资引进的时候要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某专业缺乏发展前景,那么就必须要大量引进该专业的师资力量,避免出现师资浪费的现象。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师资引进的时候都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导致教学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
2.教师的培训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培训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当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信息未能进行具体化的采集和分析,导致学校对于教师的信息存档存在相似性,无法结合教师的资料来制订个性化计划。其次,学校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教师个性化需求信息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导致当前高校教师的培训效果不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得不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不利于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三,许多高校在进行教师管理时,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依然采用薪酬竞争的方式进行共组激励,奖励机制缺乏创新性,导致无法满足教师日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
3.存在师资人才流失的现象
许多高校都存在师资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发展。从地区上看,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流向都是从地方向省城流动,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所以我国高校师资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动性。从学校层面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从普通高校向重点大学流动,因为普通高校和重点大学的教学实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重点大学对于教师的待遇和培训程度都不同,对于教师的吸引力比较大。正因为不同的学校对于教师的吸引力不同,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强,而且许多高校教师都很难形成较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对于学校诱惑的抗拒能力比较差。而且当高校教师一旦提出离职要求后,就很难再进行挽回,所以高校师资队伍人才的流失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制定可行的师资培养方案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制定可行的师资培养方案,首先,高校要建设各个学科的学术团队,高校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学科也不断发展出来,所以高校要创新管理模式,不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化的学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高校要注重对教师的理论创新培训,创造全新的学术成果。为了更好地创造出新的学术成果,学校要在教师队伍之间采用合作和竞争的机制,加强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并且要在教师内部之间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其次,高校也要注重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从来源上来更好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高校要注重对高学历人才的招揽,制定各种接纳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比如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读书问题以及科研经费等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师资人才。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外调的方式进行师资资源培训,但是要注重外调教师的比例,从而更好地保证师资队伍质量。最后,高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鼓励教师进行硕士和博士的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所以高校要针对高校教师开展针对性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比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科专业知识竞赛,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学术素质水平。
2.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就要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首先,高校要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更好地保证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专业素质。我国在改革初期,招聘大量的本科生作为高校教师,暂时解决了当时高校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高校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学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的需求,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我国各高校要提高教师的招聘标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其次,高校要加强完善当前教师的考核和监督制度,结合当前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以及专业水平。完善教师的监督管理制度,高校要注重对教师的监督和评价,不断地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
3.完善教师职称的评定制度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非常重要,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观念以及模式,保证评定过程的公正,保证评定制度的激励性,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首先,高校要结合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评定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在评定过程中,高校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评定过程的公开公正,加强对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完善。其次,针对于教师职称的评定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和评价工作,由专门的评审专家去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对于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解决,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问题。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中,要提高职称论文的评定标准,要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综合评价,保证论文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提高论文的实用性。在进行论文评定的过程中,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评定标准,加强教师职称评定的系统化发展。最后,高校要注重教师的学术诚信建设,加强对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等问题的处理,构建一个公正的教师职称评定平台。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发表学术性论文的热情,国家还应当多创办一些学术性的刊物,给予教师更加广阔的学术性论文发表平台。
4.加强教师的培训
加强教师的培训对于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义务进行进修以及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教师的进修培训要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首先,在进行教师培训时,我国高校可以加强对国外教师专业化培训经验的借鉴,提高培训效果,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也要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非常重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要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高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等多个方面内容的提高。此外,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高校应当定期对教师开展关于师德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刚上岗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师德方面的培训。最后,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师德榜样的评选,要将教师的师德评分和教师的晋升以及职称评定相挂钩,对于师德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进行教师师德评定的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更好地监督教师的行为举止,确保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3]。
四、师生共建,教学相长
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打造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执教能力强、创造创新意识强的高校教师队伍,对于培养更能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的高校人才来说大有裨益。关于如何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并以此来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话题,笔者认为单方面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对于培养能够面向未来以创新产业为主导的“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目标而言,还远远不够。加强高等院校师生共建,使高校师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师生共建,旨在加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带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较之单方面地从优化教师队伍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师生共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师生共建,教学相长”的教育改革理念并非空穴来风,相反,它是基于当下高等院校的师生教学现状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高等院校师生在知识背景上有很大的共性。特别是针对于学生所修专业的专业课知识,高等院校师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会有很多相似的见解,这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有助于师生在专业领域的共建。其次,高等院校师生在教学态度、价值理念乃至兴趣爱好上也往往有很多的共鸣,这间接地为师生共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和立足点。师生共建与单方面地优化教师队伍力量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资源共享、同步提高[4]。学校在师生共建的教育改革理念下开展共建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共建的作用,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第一,要充分利用课堂。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以课堂为依托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综合能力,可以最大力度地保障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普及度,要让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在每一节课上,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在强度上是足够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多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第一步。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既然是强调要师生共建,就不可一味地采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也有更多的上台机会,积极推广 “学生台上讲,老师台下听”的教学新模式。就详细的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可以给让学生留下每日设想的任务,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设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第二,要在加強师生互动。师生共建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间的配合程度和默契程度,这也是影响师生共建、共同进步的教学改革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消除师生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势在必行。师生互动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互动情境。高校课堂上新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程度,还有助于保证学生的听课热情不消退、延长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
第三,要监督考核。监督考核的任务应该由学校的教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在执行具体的师生共建任务之前,教务部门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改革进度和改革状况,制定合理的监管考核制度,并要提前知会各专业教师,共同学习相关的规章条例。具体的监督管理活动可以是定期到一线教学课堂听课,以便及时地获取最原始的教改反馈,发现真实存在的教改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师生共建项目的高质量落实。
总的来说,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注重对教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超.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广东蚕业,2018,52(12):125—126.
[2]胡戬.论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渠道选择[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49—50.
[3]叶红,肖蕙蕙,曹阳.多维度协同的新时期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6—7.
[4]张婷婷.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