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国贸专业复合实践 教学体系实施思路与效果评价研究

2019-10-24谢廷宇于世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谢廷宇 于世海

摘 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成为国贸专业发展的基本发力点。针对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性培养设计的问题,在“双创”背景下构建国贸专业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施的具体思路,建立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價。

关键词: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050-03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识,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双创”战略为新时期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指明了方向。应用性特色突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是贯彻落实“双创”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当前国贸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环节

当前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在于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强调学生通过时间实践能够在规范化的流程指导下顺利完成国际贸易业务,但是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上存在明显不足,多数高校利用课外时间采用讲座、创业理论知识等方式来宣传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从创新创业教育机构设置来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已经成为共识并付诸实践,也有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于团委和学生工作中,在大学生科技竞赛的框架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还有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优势,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多种模式并存,在摸索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1],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创新创业,实质是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当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侧重于实务知识的验证和重复,强调训练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操作员”,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配备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2]。同时,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也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发挥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作用。

2.国贸专业教学沿袭传统,未能与创新创业大潮相适应

当前国贸专业的实践体系,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模块,校内模块侧重于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学院派风格,校外模块侧重于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参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具体操作,二者之间形成了以强化国贸专业知识重复应用、加强记忆和操作熟练程度等作用[3]。正因如此,目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国贸专业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

3.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难以衡量

由于情景模拟、校外参观等实践教学制度设计,使得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成为难题。传统的考核标准,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在理工科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的考核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国贸专业,因为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践效果具有无形性、阶段性等特征,其效果仅仅依赖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传统形式难以衡量。同时,由于在现有机制下,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性亟待提升,整个高校考核体系依然是以项目、论文等科研指标作为教师晋升、教学评估、专业排名等的衡量标准,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对教学的实质性投入不足,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就是教学团队松散,教学组织随意,教学考核流于形式[4]。

二、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及实施思路

1.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双创”能力的综合培养的课程设置,迫切需要建立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由五个模块构成,即涵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及综合实践等内容,构建以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复合实践教学体系与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相比,其具有显著优势:一是有利于开展系统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新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新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强调科研团队建设,科研能力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参与企业调研,在实践基础上强调实践报告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2.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思路

复合实践教学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干中学”,并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但是,主动学习和思考依然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可以遵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注重培养拥有扎实的外贸专业能力、敏锐的创新能力、全面的创业能力及高素质的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具体应用上,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差异化平台,进行基础→专业→创新→创业→综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系统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相关的制度及环境,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奠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基础。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学院邀请的学界专家和业界代表到学校举办的大量讲座,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社会关注焦点;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组建科研小组,以定期分享经典学术论文、研读最新论文,跟踪学科发展最前沿,并撰写科研阅读笔记,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构建以创新文化活动和学术报告会、论文分享会为平台,实验教学、实践体验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

三、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评价

1.复合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建立科学且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系统性。科学性,就是要求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有科学依据,能够适应实践的客观要求。客观性,就是在指标设计过程中,要有客观资料可查,不是靠评价打分人主观判断来评价,也就是说,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支撑材料。可行性,就是要求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考核需要的资料是能够获取的,考核的支撑材料是可见可得的,同时评价的结果具有客观性,能够为学生接受、学校管理部门及社会认可。系统性就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复合实践教学体系视作一个完成的系统,充分考虑学校、学生、教师、校外实习基地及社会的各方利益。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维度、学校实践平台维度和教师维度。

在学生能力培养维度,重点考查学生实践贡献度、学习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一级指标,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实习实践的投入程度,所完成工作量是否达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同时,考查学生能力提升的具体方面,尤其侧重于知识体系构建和科研能力培养[5]。

在学校实践平台维度,包括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及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三个一级指标。一方面要求学校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和具体课程安排上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强调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强调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条件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知名企业比例及校内基本实验条件等方面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

在教师维度上,设计了指导教师配备和师资力量两个一级指标。一是看学校教师的基本构成和完成复合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实践项目的基本能力现状,二是看优质师资力量参与学生实践的情况,避免高水平教师忙于科研,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虚假繁荣”状况,回归“以本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

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基本特点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能够为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下实现最优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由此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应用[6]。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用数学手段处理模糊问题,可以应用于影响因素复杂、模型关系不明确,影响因素间具有强耦合现象的复杂不确定问题。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需要兼顾全面性、公平性、科学性,具有模型关系错综复杂,影响因素多样的基本特点,属于典型的模糊问题,使用既有的确定性方法存在较大不足,因此,考虑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效果的评价方法。

第1步:确定模糊权重向量。指标权重向量可通过专家评议得到。假定有l位专家(P1,P2,Λ,Pl)参与评价(这里设各位专家在评价中处于平等地位),对于指标权重向量,可由专家依据表2给出的语言变量形式做出评判,记专家Pk给出指标权重向量为(k)=((k)1,(k)2,Λ,(k)n)T,其中(k)j是语言变量形式。

第2步,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对于模糊评价矩阵,根据指标集中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并存的特点,建立客观评价矩阵和主观评价矩阵。其中对于主观评价矩阵,可通过问卷调查或专家评议得到, 客观评价矩阵可通过对学生材料的收集整理或相关统计资料得到。

第3步:构建规范化模糊评价矩阵并计算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第4步:选定模糊层次的分析函数。选择模糊层次的分析函数,成绩评定的模糊因子和影响指标合并,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第5步:反馈。评价的基本功能除诊断、提供判断依据以及引导外,更重要的是针对性找到目前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这要依赖于运转良好的反馈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学生成长、专业及教师个人发展相关联,推动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培养质量提高。

四、结论

基于創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是国贸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尝试,其根本目标是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缺乏“双创”能力培养模块的不足,充分对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通过构建涵盖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及综合实践模块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升国贸专业学生基于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干中学”是可行途径。同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反馈,是推动复合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于世海.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国贸专业复合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8(9):34—36.

[2]陈丽,潘伟强,管志杰.国外实践教学对我国国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05—206.

[3]俞萍萍,赵永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经贸实践,2018(18):343+345.

[4]杨芳,杨娇,戴恩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4):100—105.

[5]鞠方,阳娟,周建军.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8(14):157—158.

[6]李红霞.模糊层次分析综合法在课程结构体系评价研究中的使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8):250—25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