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0-24谢晓媛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谢晓媛

【摘 要】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有待提升的问题,阐述“互联网+”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线下”“线上”相结合采取教育手段:“线下”根据课程内容完善教育体系,完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估系统,开展校企的联合;“线上”注重线上课程的推广以及线上学习目标和线上考核方式的设置。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59-02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它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通信系统网络的基础概念、原理、框架以及分析方法,将为后续学习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通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该课程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且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知识点新概念较多,模型抽象、原理较为复杂不易掌握,而且对于数学的基础及应用要求较高。这更加加大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程度,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难懂、抓不住重点、难理解、学习吃力等,从而容易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心理。本文试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互联网+”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通信原理課程教学现状

(一)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陈旧。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方式上,很多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容易导致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效率低下,无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对通信原理课程不够重视,对通信原理课程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导致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工具相对陈旧。由于实验器材的更换方面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更受到实验的条件限制,例如高频率电路、信号系统、高等数学、概率论等一些先导课程的支持不足,许多学生前期学习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了解与掌握这门课程的重点。

(三)通信原理课程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课程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提高,这就导致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革的情况下,教师教学水平也一直停滞不前,这导致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很多通信原理教师教学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及时获取通信原理课程的新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落后、枯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互联网+”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互联网+”环境下,在教育部门进行改革教育工程的同时,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实践也正在付诸行动,现阶段创新性教育模式不断涌起,例如慕课的翻转课堂、CDIO的教学模式等一些教学模式深受追捧。慕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帮助偏远地区解决教学资源问题。通过慕课平台,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依然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极大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公平性,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目前我国运行的在线慕课平台有很多,譬如网易云与爱课程联合合作的中国大学MOOC的教学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慕课网等一系列在线课程,包含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等各个阶层的课程。慕课平台学习是一个在线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在线的自主讨论与习题的练习来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人物。CDIO教学模式是适合工科教学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包含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四部曲。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布置具体的任务流程,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尤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理论知识,继而又能再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团队主义精神。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的学习模式中,单凭“线上”的教育还是有所缺陷,效率更高的往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的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颇有奇效”,还能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评估,帮助教师找到并修正教学中的“盲点”。

三、“互联网+”环境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教学改革,可“线下”“线上”两方面相结合采取教育手段。

(一)线下教育手段。具体如下:

1.根据课程内容完善教育体系。应根据通信原理课程需求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凸显课程教学各模块之间的独立性与相关性。以通信系统的连贯性为根本要素,精选通信的知识模块,尤其在授课过程中,以信号作为主导线,找出通信系统中的典型模块,再开展相应的知识分析与方法解析,让学生通过模块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应重视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发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其在企业文化学习过程中尽快找准定位,明确学习目标,继而能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学习。

2.完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在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引导和监督,确保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第一步,需要教师对数学公式进行基本的讲解,然后对数学公式的学习目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关介绍,在学习数学公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物理实验对公式进行详细的解说,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公式的物理意义,有利于在课程初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公式和原理之后,需要构建系统性的框架,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推动学生对通信原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后总结环节,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纠正,然后总结学习经验,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出系统性的总结,让学生自行总结出本次模块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过程操作中的不足,再加以改进。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