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个案辅导培养智障生良好行为习惯探研

2019-10-24谢青

成才之路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礼仪教育行为习惯

谢青

摘 要:智障学生在智力上发育不全,行为习惯上有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特殊的关注与引导。每个智障学生的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个案辅导即从学生个体出发,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文章从研究档案、调整措施,故事启迪、转化内因,家校合作、立体联动,参与实践、学以致用等方面,对加强个案辅导,培养智障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案辅导;智障生;行为习惯;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24-02

智障生的智力发育比较迟缓,往往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遇到困难情绪比较激动。面对智障生的问题,教师要以学生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研究档案、调整措施,故事启迪、转化内因,家校合作、立体联动,参与实践、学以致用等方面,对加强个案辅导,培养智障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一、研究档案,调整措施

每个学生的情况有所不同,引导的方式也不相同。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前,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信息档案,将学生的行为描述、存在问题、家庭关系、家庭环境以及智力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细化档案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将每个学生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问题分类归纳,进行详细研究。

例如,学生小彤(化名),今年9岁,三年级,中度智力障碍。小彤的性格比较特殊,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不太适合她。她的档案详细记录着她的情况,如年龄、性格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中“突出问题”部分明确提到:“性格比较暴躁,自主解决能力差,遇到难题易愤怒,摔东西,哭泣,不能坚持继续努力。”针对这个突出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小彤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小彤的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条件较差,小彤跟着祖父母生活,长辈平时易忽视她的行为。可见,除了先天性的智力障碍之外,小彤的问题也与后天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有关。掌握了小彤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小彤进行引导。要主动关心小彤,让其感到生活中的温暖。当小彤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小彤分析存在的困难,接着和小彤一起尝试着去克服困难。通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小彤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彤每个阶段的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尽量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方便接下来的研究和引导。

每个智障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先天性智力障碍,还与学生的后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因素有关。在分析学生问题根源的时候,教师应该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具体情况,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故事启迪,转化内因

故事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智障学生也是如此。抓住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来启迪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想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故事的启迪,学生能够在思想意识中趋于对故事中正面人物做法的效仿,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智障生小健(化名),今年8岁,非常顽皮,很少服从教师和家长的管教,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每次做错事情,家长只要对他进行管教,他就会特别暴躁,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每次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小健是智障生,他本身缺乏正确的行为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面对小健这种情况,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不直接说出他的问题,而是用故事里的人物来教导他。有一次他把同学的椅子抢走了,教师无论怎么说,他都不听。这时,教师通过“小猴子抢衣服”的故事改变了他。这个故事说的是:小猴子拿走了小兔子的衣服,害得小兔子冻感冒了。小猴子很愧疚,它觉得自己做错了,就主动进行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小健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学生正确意识的形成不能依靠训斥等强硬手段,智障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改正。讲故事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式。

三、家校合作,立体联动

教育不是孤立的,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学校,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形成家校联动机制,让智障生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引导。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为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而正确的家庭教育能够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生小柯(化名)缺乏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在一件事上专注,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学生小柯的问题比较明显,他最主要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是智障儿童的主要问题。小柯在学校的表现不好,经常犯错,这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对于这个孩子,教师第一时间分析了问题根源,然后与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和自己的分析告诉其家长,又告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柯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经常陪伴智障生,引导孩子认真观察一个事物,学会集中注意力,遇到困难则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智障生的引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和教师要长期坚持。要通过共同努力,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家长而言,与学校的配合能够让孩子在思想言行上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其非常乐意看到的,因此家校联动是非常必要的。

四、参与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或家长要经常带领智障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或参与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认知,对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实际情况来看,智障生一般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和学校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演示,让学生能够模仿着进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与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有个学生叫小美(化名),今年9岁,性格属于外向型,但她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经常会在小树上刻画,有时也会破坏草坪,教师怎么说都不听,缺乏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在仔细了解小美的行为特点之后,转变教育思路,开始组织学生们开展校园内部的“我和小草是好朋友”捡垃圾实践活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先从地上捡起一个废纸团,扔入垃圾袋中,然后对着小草说“这下你干净了,开心吧”。学生们也开始学起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小美捡起草地上的垃圾,并且放到垃圾袋中,然后会对着小草说“不用谢我”。这个活动对小美的触动很大,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遇到垃圾她总是主动捡起来并且与小草说话。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

简单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但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实践活动的难度进行合理的设置,真正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智障学生需要特殊关爱,教师要给予智力和情绪的双重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意识,能够明白正确的处理方式,进而转变态度。在智障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教师要注重研究档案、调整措施,注重故事启迪、转化内因,注重家校合作、立体联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学以致用。要从个体出发,逐一分析,逐个引导,让每个智障孩子都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论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

[2]罗君.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J].辅导员,2010(07).

[3]吕蕾蕾.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养成行为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4]丛子伟.精准施策,合力育人: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绥化学院学报,2018(07).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礼仪教育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