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肝通络方应用于肝肾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10-24河南省鹤壁中医骨科医院458000王保星
河南省鹤壁中医骨科医院(458000)王保星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中属于“眩晕”范畴,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与眩晕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其中又以肝肾为主,治疗时应以补肝固肾为治疗原则。本研究旨在观察柔肝通络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肝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中医符合眩晕诊断标准[2],辨证为肝肾阴虚型,年龄50~85岁,认知功能良好,依从性佳,知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药物禁忌症,继发性高血压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68.77±6.51)岁;病程(17.96±2.01)年。观察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68.83±6.46)岁;病程(18.03±2.06)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辽宁良心(集团)德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1021082,规格10mg)口服,1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增加柔肝通络方煎服,方中萝芙木21g、葛根21g、丹参12g、桑寄生12g、地龙12g、杜仲12g、天麻9g、白芍9g、香附9g、甘草6g、三七3g,水煎后取汁液400mL,分早晚两次分服,1剂/d,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测量并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记录并对比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值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水平 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附表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舒张压 收缩压对照组(n=53) 治疗前 125.69±5.11 173.69±7.55治疗后 88.98±6.36# 143.65±6.89#观察组(n=54) 治疗前 126.03±5.23 172.65±7.81治疗后 84.11±3.17#* 133.52±7.31#*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70%(2/54),对照组出现发热3例,足部水肿2例,头痛2例,发热1例,恶心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98%(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123,P=0.0238<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眩晕”范畴,中医认为,随着年龄增加,阴液精血损耗,机体脏腑功能渐渐衰退,加之患者平素操劳过度,外邪侵体,肝肾不足,发为眩晕,《素问》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眩晕病起,以虚为主,上虚为肝,下虚为肾,肝肾阴虚,阴阳不调,血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发为眩晕,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本虚为肝肾阴虚,临床治疗时应以柔肝固肾,养阴祛瘀为原则。柔肝通络方方中以桑寄生、白芍、三七共为君药,平抑肝阳,敛阴补肾,活血化瘀,调理脏腑,促阴阳相通;以杜仲、天麻、地龙、丹参共为臣药,补肝益肾,益精填髓,通经活络;以香附、葛根、萝芙木共为佐药,疏肝熄风,益气行血,清热生津,活血降压;以甘草为使,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虚、瘀、风同治,补脏腑不足,补阴虚,祛瘀血、通脉络,诸证自愈。现代药理学表明[3],桑寄生水煎剂能够提升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双向调节血压,白芍去热解痉,其内所含的芍药苷能够扩张血管,加强心脏活动,提升血流量,同时能够通过调节血脂水平,降低其对血压的影响,三七煎剂能够通过阻止Ca++内流,选择性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减缓心率、调节心肌收缩力,发挥降低血压效用,杜仲内所含的绿叶酸、生物碱、糖类等均具有较佳的降压效用,天麻保护心脏,降低血压,平肝益气,香附煎剂解热降温,通过调节心率,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柔肝通络方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且安全性高。综上所述,柔肝通络方养阴柔肝补肾,祛瘀通络,补阴平阳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血压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