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23例临床分析

2019-10-24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杜艺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杜艺霞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本病起病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如不经及时治疗,容易造成后遗症,如肢体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针灸是祖国医学精髓,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偏瘫是患者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以往的文献报道[1],针灸可通过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恢复患者的肌力,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林梅琴等[2]研究报道,针灸在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安全可靠,且还可应用于疾病早期的治疗。我们近年来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并与同期只采取康复训练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中风偏瘫患者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6.4±3.5)岁,病程20~55天,平均病程(33.7±2.6)天。纳入研究标准:①患者同意参加研究,接受针灸治疗;②所有患者脑梗死或脑出血后发生肢体偏瘫,且脑梗死或脑出血疾病处于稳定期。排除标准:①伴有老年痴呆、抑郁、乙醇依赖者;②不适合针灸治疗,如晕针者。退出标准:研究中途因出院而中止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按我院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合并症、肌力测评及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我院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传统运动疗法(关节活动、肌力训练等)、语言训练(听觉、视觉、触觉多方面刺激语言反应)、作业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如搬桌椅、转轮椅、筷子练习等)。

1.2.2治疗组 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同样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外,再给予针灸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穴位选取。根据中医理论[3]选取人中穴、三阴交穴和内关穴为主要治疗穴位,上肢选取曲池穴少海穴、手三里穴、天府穴和极泉穴,下肢选取足三里穴、涌泉穴、丰隆穴、太冲穴和血海穴。②治疗方法。针灸针选用一次性针灸针(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时手法快速进针,行捻转提插法,进针后留针半小时。③疗程。每天针灸1次,每次30分钟,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3天继续第二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显著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以上;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有效率=(痊愈+显著改善+有效)/23×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风后发生偏瘫主要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和肌肉挛缩所致,从而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发生障碍。目前患者中风后,只要病情稳定,如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即可安排康复训练,但是康复训练效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中,我们对中风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只采取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往的文献报道[4],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通过针灸刺激该穴位可起到修复脑组织神经和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可见针灸疗法对改善中风偏瘫肢体活动和神经元修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能够较好的治疗中风偏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