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净化视域下的干部队伍心态变化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2019-10-24郭金丰

探求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责净化心态

□郭金丰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政治生态事关人心向背,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政治生态的净化过程,既是环境的转变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领导干部的适应和转换过程,必然带来干部心态的重大变化。干部心态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的干部心态变化?为此,我们以在省级党校接受培训的厅级、处级领导干部和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员进行了访谈,以期把握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干部队伍的心态变化,探寻相应引导策略。

一、政治生态净化与干部心态变化的结构关联

作为学术话语的政治生态是学者在运用生态学相关原理研究政治现象的过程中提出的学术概念,是政治行为主体(个体或集体)、价值、制度这些要素依据特定规则联结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2],也是对政治环境、政治系统所处状况,以及人们之间政治关系和谐程度的生动比喻[3],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领域的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作为环境存在的政治生态与干部个体的行为、心态相互作用,政治生态净化与干部心态变化之间存在结构关联。

(一)政治生态深刻影响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

政治生态实际上是政治系统运行散发出来的信息和导向,它对人们去追求什么有强烈的引导作用。政治生态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生活工作其中的领导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刻影响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影响和左右着领导干部的心态。如果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从政环境恶劣,党员干部的理想抱负就很难施展,一些干部臣服于环境,迷失自我,放任自流直至腐化堕落,成为不良政治生态的牺牲品;政治生态净化了,政治环境舒适,党内关系和谐,能够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领导干部就能够担当有为进而造福百姓。因此,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领导干部积极健康心态应有的社会环境。

(二)政治生态净化成效体现在干部心态的切实转变中

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活的大气候、大环境和大趋势,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呈现,能够折射出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根本性问题[4]。政治生态好不好,直观反映在领导干部的行为好不好、作风好不好。客观行为的背后是领导干部主观的心理状态。干部心态作为一种整体性概念,是指官员群体共同具有的政治心理,包括领导干部的政党价值观和政治结构归属感,领导干部对政策施行和政党活动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5]。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活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心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生态的变化,政治生态净化的成效体现在干部心态的积极转变中。

(三)政治生态净化进程需要对干部心态进行积极引导

政治生态是独立于领导干部个体而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领导干部个体可以自我解释政治生态并调节自己的行为。根据社会建构理论,个体是积极主动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领导干部会对他们所处在的具体环境赋予意义、解释感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策略。政治生态净化进程中每个领导干部心里所感受、理解到的状态并不相同。拥有积极心态的干部可以感受到政治生态日趋清正严明,在行动上表现出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等优秀品质。同时仍有部分干部只关注到政治生态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心态消极,在工作中敷衍塞责甚至贪污受贿。因此,正确理解、判断和把握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需要自我塑造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塑造群体心理,最终扭转和改造外部环境,形成新的政治生态[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政治生态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基于干部心态和政治生态的共生机制,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党治党,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措施帮助领导干部构建积极心理环境,正确面对权力和政绩,面对人民群众诉求和社会舆论监督。

二、政治生态净化对干部队伍心态变化的影响分析

在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干部队伍心态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重点选择了从严治党、晋升制度、职业自信、为官不为、压力来源等方面展开分析。调查问卷共有512 名学员进行了有效作答,有17 位学员接受了访谈。在抽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时,组织部门需要根据区域、行业等因素在全省干部队伍中分配学习名额,因此,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能够较好的反映江西省领导干部队伍的总体情况。

(一)高度拥护从严治党,对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

从总体看,干部队伍主流是清廉的,对从严治党和高压反腐也是真心拥护的。在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保持高压持续态势”怎么看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干部都选择了“感到轻松”,选择人数达454人,占比88.7%。心态更为轻松了,一方面是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接待应酬,另一方面是因为权力运行有了更为明确的界限。可见,对绝大多数干部而言,对从严治党的政治纪律和持续反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在我们开展的访谈中,领导干部对中央从严治党其实是有心理期待的,认为必须在特定时期采取超常规手段来反腐才能够有效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选择“无所谓”的干部也有41人,占8.0%,说明仍有一小部分干部对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太深刻,对以往较“自由”的官场风气既不追求,也不讨厌,存在“有它不多,无它不少”麻木心态,对反腐还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存在一定的明哲保身主义思想。只有极少数干部不适应,选择“感到焦虑”和“感到失落”的分别为14人和3人,分别占2.7%和0.6%(参见表1)。

表1 领导干部对高压反腐的感受

(二)对干部晋升制度的公平性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有较大上升

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在不良的政治生态下,“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级使用”等现象的存在甚至蔓延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扭曲了干部心态。吏治清明了,则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干部队伍整体上越来越肯定干部管理和晋升等制度的改革。在“干部是干出来的,现在找关系、找门路、花票子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这个观点上,选择“非常赞成”的人数和比例分别是104人和20.3%;选择“基本赞成”的人数和比例分别是274 人和53.5%,“非常赞成”和“基本赞成”两项合计达到73.8%(参见表2)。我们在2015年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中,对此观点选择“非常赞成”和“基本赞成”的比例分别只有11.6%和39.9%,合计是51.5%,仅占一半略强。可见,随着从严治党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和干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晋升制度的规范化、透明化,干部对凭能力晋升的观点越来越认同。当然,选择“不太赞成”和“极不赞成”的比例合计也有26.2%,这说明对干部晋升制度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心存顾虑的人也不在少数。在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一些熟悉“潜规则”的官员并没有完全失去上升路径,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表2 对干部凭本事晋升的看法

(三)职业自信有所回升

健康的政治生态会对公职人员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工作环境能够为从业人员带来工资、职务、安全感等外在报酬,也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人成就感、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等内在报酬。在调查中,领导干部对自我形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居多。在对“您觉得江西的干部在群众心目中整体形象如何?”问题的回答当中,选择“比较好”和“很好”的干部分别有3.5%和52%,而选择“一般”的是40.5%,选择“差”的有4%,没有人选择“很差”。综合起来看,选择“比较好”和“很好”的合计达到了55.5%,超过一半以上。和2015 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政治生态的净化使得领导干部的职业自信有明显回升,领导干部对自我形象的评价已经由以前的“一般”为主跃升到了以“比较好”为主。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干部级别构成看,认为自我形象“比较好”超过一半的干部是市厅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比例分别是56.8%和56%,而科级干部的比例只有25.8%(参见表3)。这是因为身处最基层的乡镇干部,长期直面社会矛盾和百姓的各种诉求,感觉自己权力小,责任大,因此,职业自信和自我评价都不太高。这也可以反映出基层干部的职业自信心并不高,焦虑感仍比较强。

表3 不同职别干部的自我评价

(四)“为官不为”的主因是缺少动力和怕担责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之一,也是广大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前,怕担当、怕问责已经成了一些干部的“通病”。这种现象有宏观方面的外在原因。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纪律、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责任担当、廉洁品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常态下各类隐性社会矛盾显性化,群众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望。但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是条件。如果将干部不敢担当主要归结为外部条件的变化,显然是回避了问题。要改变怕担当、怕问责的心态,关键还是要从干部自身方面找原因。在访谈中,大部分领导干部倾向于认为“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思想方面,而不是能力方面。在年龄较大、工作年限长的领导干部中,“干多干少,待遇不少”、“熬过这几年,平安享晚年”的思想还有市场,也有“干事没好处,出事兜不住”这样怕担责的现实考量。

在政治生态净化过程中,出现了“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等过分夸大从政风险的观点,背后的干部心态变化值得分析。耐人寻味的是,对于“为官不易”问题,多数干部选择的首要原因仍是怕担责。在对“‘为官不易’现象的最主要原因”问题的回答当中,排在首位的仍是选择“被问责的风险越来越大”,占51%,这比排在第二位的“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高了28 个百分点。而“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组织的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分别排在了第三位和第四位,占比分别是18.5%和6.5%(参见表4)。

表4 “为官不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新形势下中央强化了对党政干部的严格管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让不少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具体”压力,考评问责已经成为干部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在访谈中,也有干部反映工作中“一刀切”、“一票否决”等政策以及具体问责过程中的随意性给干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考评问责有利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规范干部的所作所为,防止干部的权力“任性”,也导致了不少干部“展不开手脚”,或是为了不被问责,而宁愿选择“缩手缩脚”。这固然有干部思想和认识上的根源原因,但也说明干部考核问责机制有进一步改革优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政治生态净化进程中的干部心态引导策略

政治生态的净化是树立干部健康心态应有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对干部队伍的心态变化进行积极引导。干部心态的引导需要从干部内心着手,强化干部的价值观和从政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干部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良好为官心态,也要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对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建立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综合问责机制,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广大干部想为、敢为、善为。最后,还要改进监督和问责方式,让广大干部放下思想包袱,主动作为。

(一)加强干部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价值观决定行为取向,决定干部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媒体信息流动速度快,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比较领域增多,干部心态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用主流价值观来规范干部队伍心态的走向、性质和发展趋势,引导干部心态朝着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发展。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夯实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基础[7]。把思想建党作为重要法宝,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常管常抓,认真开展并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引导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职责使命感,增强职业自信心,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培养干部敢为愿为的担当精神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不徇私、不枉法,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讲政治、讲原则、按程序,就不必畏首畏尾。其次,要提升干部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具有担当精神,不是要盲闯瞎干,不是要逞匹夫之勇,更不是要无原则地“背锅”,而是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和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8]。发挥好通过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这一党的政治优势[9],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为官能力基本素养训练结合起来,使干部的职业能力能够得到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训练,从而达到常学常新,动态提高的效果,增强敢为善为,敢于担当的信心和能力。最后,要为担当者担当。需要鼓励领导干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变为发展的具体实践。党和政府需要有容错机制和试错空间,形成保护和激励干部敢作为、想作为还不违法违纪的政治环境。对于因“不敢贪、不能贪”而尸位素餐不作为的干部,则应该依法惩处。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如春草勃生;为负责者负责,敢于负责的干部才能如洪波涌起。当干部不再为担当担心、为正气受气,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自会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和时代风尚。

(三)要简化和创新考评问责机制

要激励干部积极作为,还应从简化和创新考评问责机制着手,让干部从繁杂的考核程序和方式中解放出来。简化和创新考评问责机制,要做到突出重点、扩大主体、结果运用。一是要突出重点,简化流程,防止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提高考核的精准度。对敢于创新而导致的善意失败和因不作为而造成的事业损失的问责要明确区分开来。二是要扩大考核主体范围,引入群众和服务对象来评价,使考核更全面、更客观。引入服务对象的评价也是对为民服务要求的体现。操作上可以参考一些大公司让客户评价的做法,让服务对象来评价。通过服务对象的真切感受来化解干部隐绩难衡量和界定的难题。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推行服务对象评价制不仅比较容易做到,而且有利于随时监督。三是结果要及时运用,让庸者不能混下去,让懒者不能撑下去。

(四)营造鼓励积极作为、宽容对待失败的政治生态文化

要化解干部怕担当、怕问责的心锁,除了要简化和创新考核问责机制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内容的创新,要从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两方面同时着手,营造一种能够鼓励积极作为、宽容对待失败的政治氛围。对于那些政治坚定、大局观念强,主观上想有一番作为,但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时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干部,要敢于为他公开正名、撑腰打气,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肯定其改革精神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对那些因亲情、私利而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讲程序、不择手段、敢踩红线、乱作为的干部,则要与创新明确区分开来,按照党规国法,严格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激励勤政、鞭笞庸政的政治生态文化氛围,让干部放松心情,在改革创新中减少压力,轻装上阵,敢作敢为。

猜你喜欢

问责净化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做谦逊的人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