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2019-10-23张学琴
张学琴
摘 要 当今社会,需要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才会使民族和国家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在知识的学习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全面能力的发展。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035-01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问题的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让思考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设想,不将自己局限于一种固定的理解中,尽可能做出更多符合条件的答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思维元素有效地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影响发散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思维的惰性,想要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情绪开展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通过趣味性导入、冲突性导入等等,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强烈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通过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知识的学习中。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而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情境,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呈现充满活力、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最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在预习中质疑。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知识标注。学生在刚刚学习质疑时,提问的水平不高,可能并没有价值。教师不要着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点,使学生一直保持质疑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问题解决。同时,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体验。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不同的观点提出,鼓励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倡导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倡导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采取多种方法开展问题的探究。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创新性发散思维获得有效成长。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孙子算经》中的一道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对多种解题策略的探索,促使学生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涉及到画图法、列表法、例举法、代换法、假设法、转化法等等,采取多样化解题思路开展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可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开展赞扬教育
创新动机是推动学生开展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赞扬教育,以鼓励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及時的肯定等等,将学生的创造动机有效激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开展赞扬教育,有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究。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赞扬教育,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获得有效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OL].学周刊,2019(21):80-81.
break'> n-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