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中培养大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2019-10-23韩孝红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故事书文学作品玩具

韩孝红

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获得快乐,并且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技能。其次,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为今后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做些心理准备。

现象1:然然来到幼儿园,发现他喜欢的玩具被想想拿着在玩,急得拉住奶奶的手不让走,奶奶急忙把玩具篓搬过来放到他的面前。

现象2:区域活动时,林林刚拿起一本故事书在翻阅,灿灿跑过来把书抢走:“这是我的。”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家人的精心呵护和百般疼爱,在生活上他们什么都不缺,可是却越来越自私。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即使有主动分享的幼儿,也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不给小朋友吃东西是小气的孩子”等观念下进行的。这虽然不是大问题,但长此以往,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将变成一个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因此,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让他们心中有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渗透大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呢?

一、通过榜样的示范渗透幼儿的分享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方面的榜样,借助榜样示范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和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好带头示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幼儿。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作为家长更应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关心社会,关爱家庭,特别是孝敬长辈。在幼儿园里,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事无巨细都要有意识地做到“共享”;在家里吃点心、水果时,家长要先拿给长辈,最后才拿给孩子。有好吃的食物,也要放到长辈的面前,让他们先享用。一旦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小朋友,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分享意识。

二、利用文学作品渗透幼儿的分享意识

幼儿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分享方面的经典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小刺猬的那根豇豆》《小海豹米尼达》《积木先生一家》等等,这些故事足以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分享的真正内涵,让他们从一些感人的细节入手,认识到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使他们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进而使分享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自发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们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比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重新得到了朋友。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先是感受到了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故事的表演进一步使幼儿认识到,任何好吃、 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只有懂得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幼儿感受到了作品中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下次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时,会产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的情感的记忆,从而产生分享的观念,发生分享的行为,体验分享的美好意义。

三、开展亲子活动渗透幼儿的分享意识

班级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让家长走近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更能帮助幼儿树立分享的意识。比如,我班开展的《中秋团圆夜》《悠悠重阳节  浓浓祖孙情》《再遇清明节》等亲子活动,在与家长、同伴、老师共同品尝甜甜的月饼、粘粘的重阳糕、香香的杨柳摊饼的过程中,幼儿先是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名称、食品形状以及食品味道,接着相互交换各自的食品,你分给我一只,我分给你一块,跟家长也是“你一口、我一口”,這时没有了争夺,没有了哄抢,更没有“你的、我的”之说,高兴之情洋溢在脸上,幼儿和家长都充分体验到了分享带来的快乐。

四、交换玩具和故事书渗透幼儿的分享意识

让大班幼儿理解“关心身边的人”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让幼儿明白“分享”互赢则比较复杂。比如玩玩具,孩子们经常因此引发激烈的矛盾。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幼儿很难放弃争夺权。为此,我特意安排“交换玩具”,让每位小朋友从家中带一个最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玩。刚开始,有些幼儿还不愿把喜欢的玩具带来。这时我就组织小朋友坐在一起,让每位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玩具,包括玩具的名称、玩具的外形以及玩具的玩法,并请带玩具的幼儿到前面来交换玩。“带来一件玩具就可以玩几十件玩具,还得到了独自玩玩具所得不到的快乐”,后来孩子们都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带来与大家共享了。同样,我们还动员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书、零食带到幼儿园。一个玩具、一本图书、一袋零食就可以让孩子有共同话题,消除彼此间的矛盾,充分体验分享的快乐。

分享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引导和教育。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断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从而使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由被动分享、诱发分享上升到自发分享、自觉分享,最终形成稳定的分享品质,为其一生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故事书文学作品玩具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小松鼠的故事书
天边的故事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Little Bean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文学作品与数学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小松鼠的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