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培养体系下的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

2019-10-23杨陈慧杨甲奇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课程资源

杨陈慧 杨甲奇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任何一种类型教育都要有与其教育功能和活动特征相契合的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职业教育是使人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学校职业教育不仅要具备正规学历教育的规范性、严谨性,也要有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灵活性、针对性。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基础与拓展关系,“1”具有基础性、主体性,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X”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基于“1+X”培养体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建工类专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O+P+V”模块化课程模式;课程资源;教材改革

一、对照“1+X”培养体系,推行“O+P+V”模块化课程模式改革

对照“1+X”培养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资源开发。“O”(object)为纵向对象模块,包括普高生源、职高生源、企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等。“P(post)”为横向岗位模块,针对设计、施工、检测、造价、项目管理等岗位,融合“1+X”的职业标准;“V(variable)”为横向活动模块,针对行业转型升级中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企业精准需求,灵活开设。“O+P+V”模块可以适应不同来源、不同基础、不同目标的培训对象灵活组装课程,同时可以为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做出适时调整。

二、基于“O+P+V”模块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O+P+V”课程开发模式,遵循合作企业生产流程和职业标准,重新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规划。课程资源多形式立体化呈现,交互性便捷性高。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以用代建”,能形成资源累积式迭加,各专业能做到共享互补,能实现课程资源一库多用,并能做到线上所得学分、线下所得学分、X证书所得学分相互融通,能支持学分银行通兑。建设规划见表1。

(一)工地直播间零距离对接生产现场,虚实结合四途径迭加教学资源

“工地直播间”是指从合作企业在建项目中挑选能匹配教学进程的工地,依据工程项目进程设置相应“教学模块”。通过在工地现场关键施工位置安装监测设备,把施工现场的视频资源实时共享到直播教室。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直接来源于生产资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通过累积、梳理直播案例,利用学校资源设备将施工现场技术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同时,通过以下四个途径,虚实结合,分类组建BIM资源库、造价资源库、施工作业库和工法资源库:一是,教师工作室在企业实践或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收集改造的资源;二是,企业技术人员提炼的关键施工工艺清单;三是,学生社团及技能大赛形成的训练成果;四是,依托四基地(实训基地)三平台(技术技能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建模师等培训和社会服务迭加的资源。

(二)个性化+交互性+竞技式,建设任务型虚拟仿真课程资源

与斯维尔、广联达、超星等业内知名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将与企业合作及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各项资源,按专业群职业岗位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仿真再现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造价咨询等全工作过程和工作场景,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动画闯关、模拟项目挑战、实力大比拼等环节,让各类学习者自由选择工作岗位,自主学习链接资源,自主选择求助方式,完成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职场体验。

(三)三联手两支撑,建设模块化套餐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三联手是指依托行业,校企联手,按专业群课程体系,规划、整合、改造原有的碎片化PPT、图片、项目图纸、视频、动画、题库,形成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两支撑是指在线课程能支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程套餐指的是针对在校生、企业人员、退伍军人、产业工人等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按岗位群碎片化建设课程资源,模块化组合课程包,向不同的学习者在线开放不同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

(四)依托专业,同步信息化资源,线上线下建设创客空间

立足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通过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培育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就业服务、终身教育需求为资源建设的着眼点,以创新创业与专业相结合为该类资源建设的抓手。通过初识建工市场-识别创新创业机会-学习创业基础知识-线下社团践行创新创业-线上成果展示共享-筛选培育创业项目-学习如何包装、申报与展示实训成果-线下社团演练-完成大赛作品选拔-回顾学习经典案例,完成高职建工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和资源建设。

三、基于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改革

(一)基于“O+P+V”模块化课程资源规划,对接四新技术,进行多元教材改革

对接四新技术,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改造传统教材。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案例贯穿项目教学。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一个贯穿项目,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将知识点分别融入到学习情境中,由浅入深、由“会”到“掌握”、由单一到综合,呈现学习内容。

(二)依据“1+X”职业资格要求,依托三平台(技术技能平台)研发成果,编写拼盘式培训教材

一是,X证书对应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应对接学校和社会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满足培训教学与考试要求,并能与学历教材内容融通。既服務于学校与学生,又服务于社会与企业员工。二是,依照三平台的研发成果(钢管混疑土、无损检测等技术)编写的新技术宣贯教材,保证科研回归教学。三是对接行业转型升级中新工艺新技术、针对企业精准需求,以及参培者个性化需求编写套餐式培训教材。

(三)依托已建信息化资源,引领云教材编写风尚

一是,针对传统教材交互性、体验性差,设计情境化体验式课程编写体系;二是,针对传统课程立体化、信息化程度低,虚实一体重构编写体系,重置课程内容;三是,针对传统课程趣味性、交互性差,设置闯关式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四是,针对传统教材与常规信息化课程资源联系不紧密,共享性差,配套在线开放课程,加大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课程资源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