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充盈着文化味
2019-10-23梁凤凤
梁凤凤
摘 要:数学文化是普遍存在的,它就隐藏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中。要使它成为小学生素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接受它的濡染,采取的方法不是传输,而是在每一节课教学中相机渗透 [1]。为此,在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味数学之美、欣赏数学之美的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学习中接受熏陶,接纳文化,从而让小学数学教学充盈着文化味。
关键词:数学;文化;审美;体验;素养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单独地列出来了。然而,如何体现数学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呢?笔者认为,如能在小学阶段就将数学文化教育作为一种使命,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责任,那么数学文化就会融入数学课堂,能够扭转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能拓展教学内容,更能改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给学生以幸福的体验,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
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要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就得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数学的可爱与美丽。尽管数学之美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一个小学生来讲,它们是司空见惯的,无法感受它们的美。因此,在课堂中展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凸显数学文化的价值,就成为我们教学的必然抉择。
如“圆的认识”导入过程教学片段。
师:圆,你们熟悉吗?说说你在哪儿见到过它?
生1:钟面上有圆。
生2:轮胎上有圆。
生3:有些纽扣也是圆的。
生4:篮球。
师:篮球是圆的?同意的请举手。
(全体学生都举手)
师:噢!看来我们的认识上还有误区哦!篮球是“球体”,它是不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圆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
师:老师带来一些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图像都很美。
师:除了美丽之外,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都像圆。
……
师:圆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伴隨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
师:有了圆,世界变得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课的伊始就以激活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为教学的出发点,在肯定学生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又巧用生成的错误资源,以“误区”为源,以疑促思。教师的一句“看来我们的认识上还有误区哦!”商榷话语,既让学生感到温馨,又勾起学生内心深处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点开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进而,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欣赏美丽的图片,再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圆形物体所展示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又为后续的探究做好情境和心理上的铺垫。在学生说圆、看圆与悟圆的过程中,使圆逐步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也让圆的美丽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二、让学生体味到数学之美
优秀的数学文化,宛如美丽动人的数学王后,释放出令人心醉的芬芳;伴随着先进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一定能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如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摆脱考试、分数的桎梏,那数学之美就会成为学生心灵的一种契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大谈特谈宏观层面的数学史,数学的进步,而是紧抓微观层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概念、公式、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甚至是一道算式、一条习题等中感悟到数学的精辟,体味到数学文化的丰厚底蕴。
如,将数学与日常语言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数学的情趣。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融入语言之中。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可以让学生在记住俗语的情形下,联想到相关的口诀,进而使3的乘法口诀成为一个有机的链条。在“百分数的意义”学习中,设计读成语想百分数的活动,一定能够营造一个较为浓郁的文化意境,让学习更富情趣,让思维更加开阔。“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不相上下”“十全十美”“十转九空”“事半功倍”“一箭双雕”“十室九空”“半途而废”等,既能创设一个乐学、敢思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视野,激活学习思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在浓浓的文化意蕴中缔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此外,诸如“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术语进入平常生活中,从而让数学紧密地联系着文化,让数学充满诗意般的意境。
再如,通过一系列的数学研学活动,凸显数学之美。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平衡美,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结构之美。同样像“ + = ?”的案例,它没有数学本质的价值,但在初学者的眼中却具有难以解密的和谐美,尽管它有缺陷。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但对一个小学生来讲,数学文化是一种无须言表的内在美、自然美,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学文化的魅力,用合适的方式、适宜的情境使其真正深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时的感悟,这样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也会通过文化层面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三、让学生领悟到数学之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并不完全意味着解题,而是要积淀当数学知识被遗忘时,所遗留下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将文化和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有效学习、持续学习助力。
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现实与文化的连接点挖掘,以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圆的美丽,也在有关圆的知识文献阅读中体味数学史的底蕴,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理性,流淌着浓浓的数学文化气息。
首先,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真实世界中的圆,如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圆圆的钟面……让学生在真实的素材感召下,领略圆之美,从而引发审美文化,让学生身心愉悦,快乐地投入新的探索之中。
其次,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技术,利用FLASH等手段,展示盛开的向日葵,看到那金灿灿的圆盘;星光灿烂的太空中,那一个个旋转着的漂亮的球体;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结晶,天坛影像、地坛身影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体味到现代技术之美与圆的整合,从而迸发出那份文化自豪感。
第三,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一个圆出来,并组织学生审视,感受到曲线的圆润、自然和无缺之美,适时介绍毕达哥拉斯对圆之美的论述——“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直径等,让他们在具体的折纸、绘画等活动中,感受到:“圆,一中同长也。”其间,把古今中外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学生探索圆的每一个学习过程中,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自然流淌着文化,也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受到文化的濡染,进而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甚至无须名状的那份思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机智掌控,灵动创设学习情境,适度渗透,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生成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那份自信。也只有长久坚持,文化才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精神殿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季红.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