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脑瘤立体定向放疗中的效果
2019-10-23李笑田
李笑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脑部肿瘤也即颅内占位性病变[1],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发于20~50岁人群中[2],患者一般会有视乳头水肿、呕吐以及头痛等症状[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案之一,但是由于此治疗方法需要长期维持,易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出现烦躁、失望等负性情绪,降低治疗的效果,所以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对其饮食进行指导等,强化患者对此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并树立治愈的信心,可以尽快康复。本文选择了在我院接受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与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对患者生命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4.6±2.1)岁,病程2.1~7.7年,平均病程(4.5±1.5)年,星形细胞瘤有4例,髓母细胞瘤有6例,室管膜瘤有8例,脑膜瘤有13例,胶质瘤有10例;试验组: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5.2±4.1)岁,病程2.6~7.5年,平均病程(4.5±2.1)年,星形细胞瘤有3例,髓母细胞瘤有3例,室管膜瘤有12例,脑膜瘤有11例,胶质瘤有12例。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此病诊断标准,并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活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患者均表示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活动。排除标准:精神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器官疾病、严重心血管病、合并其他肿瘤。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医院环境介绍以及排便等给予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1)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脑部肿瘤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过程的认知程度;(2)实施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依据,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进行卫生护理:护理人员每日打扫病房,按时为病房通风,并要及时调整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4)提供饮食建议: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建议,叮嘱患者少食多餐,各项营养搭配要均衡,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忌抽烟、饮酒等;(5)预防并发症:监测患者血压以及心律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以及颅内压,治疗完毕后可以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压疮等。
1.3 观察指标
(1)生命质量:借助国际肿瘤生命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进行评定[4],内容包括社会功能(SF,即Social function)、躯体功能(PF,即Physical function)、失眠(SL,即Sleeples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2)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每一问题分别设置三个选项,即不满意、一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的是SPSS 23.0统计学软件,数据表示方法是(s)和n/%,行t 检验和χ2检验,参考标准以P<0.05为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生命质量
通过数据对比,护理后,试验组的SF评分、PF评分、S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即试验组的生命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通过数据对比,试验组的总满意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治疗脑部肿瘤的最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6],但是基于部分脑部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表现[7],与正常脑组织并无显著边界,所以仅仅依赖手术疗法难以根治患者病灶,一般需要在术后联合使用化疗或是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属于一种具有高精度的放疗技术,其是在普通放疗的基础上,融入了精确定位技术以及三维立体影像重建技术[8],能够在肿瘤放射生物学原则的指导下[9],分次照射靶区,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这一放疗技术,容易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出现各类负性情绪,会降低实际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在对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之余,对患者施加有效的护理干预。
表1 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失眠(SL)评分(分)
表1 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失眠(SL)评分(分)
组别 n SF 评分 PF 评分 S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1 65.66±6.45 69.87±3.83 59.38±7.79 65.87±7.88 44.93±6.22 52.48±5.32试验组 41 65.23±5.19 74.85±5.29 59.65±8.13 74.49±9.23 44.42±6.44 66.52±6.39 t 值 - 0.333 4.883 0.154 4.548 0.365 10.828 P 值 - 0.740 0.000 0.878 0.000 0.716 0.000
表2 护理满意度[n(%)]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与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都对接受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相较而言,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更胜一筹(P<0.05)。原因分析为:(1)全程优质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纳入了人文关怀理念[10],将患者的最佳感受作为护理工作的目标[11],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表现在较之对照组,试验组的SF评分、PF评分、SL评分都有明显的提升,说明本次护理工作极为有效;(2)全程优质护理从心理、饮食、卫生等多个角度切入,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需求[12],所以在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也大有裨益,体现在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后,总满意率达到了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
综上所述,基于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极好的辅助作用,所以可以加大此种护理模式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