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风险事件等的影响

2019-10-23范晓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护患心血管导管

范晓媛

介入治疗作为内科和外科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是通过在人体作微小通道,由影像学设备引导完成对病灶局部治疗的一种微创方式[1]。由于介入治疗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加上有效、安全、能缩短病患住院时间等优势,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心血管介入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术后均存在一定突发意外事件风险,作为临床重点、特殊科室,也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相关报道认为[4],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突发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防范。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30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150例,对比组中女54例、男96例,年龄45~73岁,平均(58.7±9.3)岁;介入术类型:冠状动脉造影术8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9例、射频消融术2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6例。观察组女60例、男90例,年龄49~75岁,平均(58.0±8.7)岁;介入术类型:冠状动脉造影术86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8例、射频消融术19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7例。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介入术类型纳入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300例受试者均经笔者所在单位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收治,均存在介入治疗适应证[5],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血管手术史患者,排除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患者,排除血液或免疫系统严重病变的患者,排除特殊人群(如认知异常、哺乳期等)。

1.3 研究方法

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导管室护理,包括入院后健康宣教、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干预、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策:首先,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讨论会议,组员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收集和汇总,并针对各项风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及时记录护理不良事件,并每个月进行汇总分析,将其中重点问题在讨论会中展开分析,以有效规避风险。其次,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定期督查护理工作执行状况,及时指出护理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并监督纠正;制定关于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流程等,将发现的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并分析原因后进行处理。然后,增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主要介绍风险管理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教会其对于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并针对导管室新型设备的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准确使用各类设备。最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记录标准,并及时、规范、准确且全面地记录,确保所有护理操作一一记录,有据可查。

1.4 疗效指标

(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6]和抑郁自评量表[7]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得分高于50分则为焦虑、53分以上则为抑郁,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越严重;(2)记录两组患者中风险事件(包括摔倒、室颤延迟等)、护患纠纷发生率;(3)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医院环境、治疗效果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各项数据均由笔者完成收集、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n(%)形式录入计数资料,并以χ2检验;()形式录入计量资料,用t 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1。

2.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6/150),护患纠纷发生率3.3%(5/150),均分别低于对比组的13.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3%(143/150),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4.0%(126/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多发的一种疾病,包括了心脏以及血管等系统病变,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室介入治疗成为了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重要措施,加之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更轻、手术安全性较高等优势[9-10],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但由于患者本身受到病痛的影响,来自疾病的压力较大,对于介入手术的不了解等因素等,都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甚至加重病情,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影响患者康复进程[11]。因此,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护理工作中,因不确定因素间接或直接导致的伤害被称为护理风险。而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具有风险因素较多、风险水平较高等特点[12],且导管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低下,造成了护理风险事件相对较高的情况。因此,探讨导管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我院通过在导管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护患纠纷发生率3.3%,均分别低于对比组的13.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均得到显著降低,最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表1 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分)

表1 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观察组 150 55.9±4.7 54.8±2.4 31.8±2.7 30.4±1.7对比组 150 56.1±4.5 54.9±2.6 36.5±2.8 36.5±2.2 t 值 - 0.376 4 0.346 1 14.798 7 26.871 1 P 值 - 0.706 9 0.729 5 0.000 0 0.000 0

表2 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情况的比较[n(%)]

表3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将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管控,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护患心血管导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