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肌功能及影响盆底康复因素分析

2019-10-23王连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肌电障碍性盆底

王连花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支持薄弱,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1]。临床上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性功能异常、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痛等。妊娠和分娩是诱发 PFD的重要因素之,也是独立的影响因素[2-4]。盆底组织损伤早期表现为盆底电生理改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检测。PFD目前防治措施首选盆底康复[5]。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产后妇女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产后PFD的防治应得到社会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及经济发展,产后盆底康复得到广泛开展,但大多数产妇对PFD及其防治的认知不足,使盆底康复广泛实施困难。选取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 400例产妇,分析其盆底肌电检测结果,并调查影响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因素,进而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的重视,积极进行产后盆底康复,减少PFD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18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进行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恶露干净,并自愿参与产后盆底肌电检测评估的产妇2 400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30.36±1.23)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600例,中专、高中1 080例,高中以下720例;初产妇1 104例,经产妇1 296例。纳入标准:排除肌力异常、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病史、慢性咳嗽病史及原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史。

1.2 方法

(1)使用统一的产后盆底筛查档案,内容收录产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产次、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临床症状等。对所有产妇进行常规妇检,检查有无产后阴道松弛、膀胱膨出、肌力下降、直肠膨出、尿失禁及子宫脱垂等情况。使用麦澜德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电检测。肌电检测方法:产妇先排空大小便后半卧在治疗床上,将阴道电极置入阴道及骶尾部,根据软件的语音提示分别进行60 s的放松、5次的快速收缩、5次持续收缩和放松、持续60 s的收缩及运动后再次60 s的放松,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将各阶段肌肉活动测定并自动记录相关肌电指标,分别为前静息、快肌、慢肌、耐力测试及后静息等5个阶段的肌电位平均值和变异性等指标测试。

(2)对2 400例产妇行问卷调查法,以自愿为前提对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问卷内容包括:①产妇的基本信息;②产妇对PFD及盆底康复的认知;③选择盆底康复的影响因素。

1.3 肌电检测评估标准

前后静息阶段肌电位平均值<4 µV,快肌(Ⅱ类纤维)阶段最大值>40 µV,慢肌(Ⅰ类纤维)阶段平均值为>35 µV,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30 µV、后10 s/前10 s比值0.8~1.2,5个阶段变异性均<0.2。任一测试值偏离参考值即判为肌电评估异常。盆底肌收缩压低下表现为松弛型,可引起排泄失禁、性冷淡、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等病症;盆底肌静息阶段肌电位高,可导致慢性盆腔痛等临床病症。研究指标:盆底肌收缩压值和盆底肌静息张力值。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χ2检验,将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临床病史询问和妇检统计结果

通过临床病史询问和妇检统计:临床有盆底功能障碍表现的产妇1 079例,发生率44.96%,表现为:阴道松弛464例(43.02%)、腰骶疼痛296例(27.43%)、阴道壁膨出203例(18.01%)、尿失禁108例(10.01%)及子宫脱垂25例(2.31%)。盆底肌电检测显示异常有1 920例,占80%。其中表现为慢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低下居首位。见表1。

2.2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2 400例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康复知识有了解的占984例(41.00%)。其中有需求盆底康复的产妇约 1 128例(47.00%),接受盆底康复治疗384例,影响产妇接受治疗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认知因素、经济因素、时间。认为耗时多的产妇占744例,治疗184例(24.73%),认为时间合理产妇384例,治疗200例(52.08%),P<0.05。

2.2.1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年龄分布情况 20~35岁的产妇接受盆底康复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阶段盆底肌电检测异常数(n)

表2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年龄分布情况

表3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产妇文化程度情况

表4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产妇经济收入情况

2.2.2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产妇文化程度情况 文化程度越高,相应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见表3。

2.2.3 接受产后盆底康复产妇经济收入情况 1 128例产妇中对盆底功能障碍及盆底肌康复知识了解的451例,实际治疗300例,依从性66.52%;不了解的产妇677例,实际治疗84例,依从性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济收入越高对盆底康复治疗的需求增高(P<0.05)。见表4。

3 讨论

盆底支持组织具有压力控尿、盆底支持及维持性功能的功能。盆底电生理改变为早期阶段,若未及时发现治疗,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相应症状出现[6]。妊娠及分娩产生的生理性变化产后42天内没恢复,远期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因此产后42天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检测评估盆底电生理变化,尽早发现产后盆底功能改变,对防治PFD意义重大。研究发现产妇盆底肌电检测异常发生率高达80%,表明妊娠分娩不同程度上对妇女盆底肌造成损伤,产后盆底康复的适时进行具有必要性[7-8]。该研究数据资料显示盆底肌松弛型发生率最高,以慢肌电位低下为主要表现,与临床表现以阴道松弛占首位相符。

虽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及经济发展,产后盆底康复得到广泛开展,但因各种因素影响,盆底康复治疗未能得到广泛实施,2 400例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情况及对影响产妇接受盆底康复因素被分析,发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康复知识认知不足,导致产妇忽视产后盆底功能异常可能带来的伤害,约2/3产妇因盆底康复耗时长,无法坚持及拒绝进行康复治疗,另外花费大也是影响产妇接受康复治疗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接受康复治疗产妇年龄集中在20~35岁,与该年龄段为生育高峰期,接受教育多有关;文化程度越高,对盆底障碍性疾病及盆底康复知识的认知度较高,接受康复治疗比例增高;“二胎”政策开放,经产妇增多,占54%,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尿失禁,阴道松弛几率高,故较易接受康复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被认为是影响公众健康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5]。其中尿失禁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资料显示产妇出现尿失禁占约10%,应得到重视。国内外文献报道[9-12]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治疗方式,产后盆底肌力明显恢复,明显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故产后盆底康复应广泛开展并实施。但因产妇整体对盆底障碍性疾病及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认知率较低,费用高,耗时长是影响产妇就诊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盆底肌电检测早期评估盆底基础电生理改变,可以尽早预测、发现PFD的发生,根本上应加强盆底康复宣教,提高社会认知,成为社会共识,提高医务人员重视程度,同时降低费用,争取医保报销,提高盆底康复的普及率。

猜你喜欢

肌电障碍性盆底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