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探究
2019-10-23焦学军
焦学军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升高,人群中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该病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当前临床中主要有药物及物理方式的保守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等手术方法治疗,但上述手术方法临床操作难度较大,病情易复发,因此临床寻找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3]。本次实验为探究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范围介于31~79岁,平均年龄(65.25±10.55)岁,身高范围介于148~163 cm,平均身高(157.6±5.5)cm,体重范围介于48~73 kg,平均体重(62.3±8.4)kg,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过程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经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前均采取保守治疗后但无效果[4];(2)患者骨关节炎病灶位置主要为里侧间隙,合并有轻度的髌骨关节炎但髌骨未有形变状态,无骨赘形成;(3)患者膝关节里侧间隙存在疼痛感,合并有较为轻微的膝前疼痛。
排除标准:(1)患者膝关节存在外翻畸形同时伴有外侧间隙疼痛、狭窄等症状;(2)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占比较小,大部分为外侧间室或髌股关节病变;(3)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4)患者有外伤史,膝关节主要韧带存在明显的损伤甚至断裂[5-6]。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手术前利用利多卡因(2%)对患者腓骨下端4~10 cm范围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完成沿腓骨下沿作切口,定位趾长伸肌与腓骨长短肌周围组织间隙,将腓骨上端于该间隙处进行暴露,于腓骨头下端6 cm位置对腓骨进行1 cm的截除,封闭腓骨断端,冲洗止血后关闭切口,并对切口进行加压性包扎,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恢复性运动帮助康复。
1.2.2 术后处理 手术完成恢复患者正常饮食,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重点对强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进行加强,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指导患者下床行走,逐步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待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创口局部无异常且恢复良好则可安排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间的内侧间隙压痛、患膝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7-8],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足背伸无力、小腿外侧疼痛、肿胀及麻木)。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与表示方法分别为χ2检验与%;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方法分别为()与t 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F检验,组间以P表示差异性,当P<0.05时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24例患者(26膝)全部完成1个月随访,19例患者(20膝)完成3个月随访;12例患者(13膝)完成6个月随访,将12例完成6个月随访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 4 例患者中有5 例患者接受双侧手术,手术时间2 1 ~56 min,平均时间(26.5±6.5)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时间(4.7±1.6)d,除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突发昏厥需要留院观察36 h外,其余患者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创口局部无异常且恢复良好则可安排出院。
2.2 疗效评价
患者手术前膝关节疼痛较为明显,内侧间隙压痛普遍,VAS评分较高;经手术治疗,患者内侧间隙压痛明显减轻;且处于静息状态下无疼痛,仅存在少部分患者在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且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逐渐下降并稳定;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逐渐提升并稳定;手术前后患膝活动度(ROM)评分无明显差异。见下表1。
2.3 并发症
术后1 d 24例患者(26膝)出现足背伸无力12膝、肿胀13膝、麻木16膝;术后1个月出现小腿外侧疼痛1膝、肿胀4膝、麻木9膝;术后3个月出现小腿外侧疼痛1膝、麻木6膝;术后6个月出现小腿外侧疼痛1膝,麻木4膝,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与术后1 d相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明显好转。见下表2。
3 讨论
3.1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方法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年骨科常见病,复发性较高,由于关节软骨的不可再生性,长期反复的病情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以及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传统治疗方式效果对老年患者来说伤害较大,因此临床中对其治疗方法争议较大[9-10]。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创伤较小,治疗费用较为低廉,创面愈合较快,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就可出院,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得到患者及其家属青睐的有效方法[11]。
3.2 腓骨近端截骨术生物学原理
临床中一般将膝关节分为内侧间室、外侧间室、髌股间室三部分,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病变患者中约33%仅累及一个间室,由于内侧间隙占胫骨关节间隙的一半以上[12],因此在患者正常行走过程中,至少有60%的负荷神经经内侧传递,临床步态分析中也证实了人体在行走过程中内侧间室承受应力约为外侧间室的2.5倍[13];因此内侧间室成为膝关节病变的主要位置。临床利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病变较轻的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评分变化情况(,分)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评分变化情况(,分)
注:与术前相比,术后1 个月ROM 评分(t=1.536 3,P=0.131 3);术后1 个月VAS 评分(t=38.301 1,P <0.05);术后1 个月HSS评分(t=20.807 9,P <0.05)
时间 ROM 评分 VAS 评分 HSS 评分术前 118.24±8.65 5.88±0.70 66.05±5.92术后1 d 119.93±7.04 1.04±0.23 88.88±1.44术后1 个月 121.05±2.43 0.33±0.07 92.29±1.86术后3 个月 123.22±6.58 0.15±0.02 92.61±2.15术后6 个月 121.62±4.29 0.17±0.03 92.33±2.52 F 值 0.771 7.558 19.921 P 值 0.098 0.002 0.001
表2 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3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内侧间隙压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天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韩刚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韩刚等在实验中选取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术,研究组采取腓骨近端截骨术,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HSS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髋膝踝角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临床中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但本次实验属于短期随访,且为回顾性分析,纳入病例数较少,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