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奥氮平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作用分析
2019-10-23郑丽玲
郑丽玲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因生活、工作原因引起的心理压力持续升高,导致精神病近些年在临床中发病率呈升高趋势[1]。精神病属于一种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疾病,在16~40岁人群中多发,起病于青壮年,属于一种功能性精神疾病,无明显器质性改变,以意志、思维、行为、情感障碍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在疾病因素及长期住院因素影响下,患者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在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中,康复训练是主要途径,可使患者生活欲望、生活质量提升,有利于早日康复回归社会[3]。本次研究对本院37例接受康复训练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康复科康复训练治疗的精神康复患者37例,所有患者在康复期间均采用奥氮平用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8岁,平均(31.2±5.4)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0年,平均(7.6±1.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7例,其中14例精神分裂症、9例抑郁症、9例狂躁症、5例神经症。所有患者均为自行或家属陪同来到康复科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配合康复工作。
1.2 方法
本康复科室内环境明亮、整洁、宽敞,康复设施齐全。配置有健体室、手工室、音乐治疗室、瑜伽室、心理治疗室、计算机室、书法室及读书角等区域。健体室:包含健身自行车、跑步机、健身椅、仰卧板、台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手工室:包含十字绣、插花、中国结、折纸等;瑜伽室:通过瑜伽训练,使学员身心放松;音乐治疗室:为学员播放有利于情绪稳定、舒缓的音乐,发挥音乐治疗效果;计算机室:供学员上网、学习使用;心理治疗室:用于学员心理疏导、交流、沟通;读书角:配备有各类图书、杂志等。配备多名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训练负责。对康复患者每周由1名专职医生进行康复评估[4]。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为患者康复创造条件。中心内,不以医生、患者、护士为称谓,相互以学员、老师互称,做到相互学习、互敬互爱,共同进步。
康复训练内容:(1)周一,在老师带领下,对康复中心的卫生工作全面打扫,保持室内干净、清洁,打扫期间,为每一位学员分配具体任务,让学员都有参与感,体会到集体感,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结束后,所有学员于大厅内开展家庭会,会议主持由学员轮流进行,分享周末的家庭作业、新闻、见闻及趣事等,也可针对社会话题进行讨论,使学员对社会、对生活的责任感增强[6]。(2)周二,根据学员喜好,进行区域活动,区域训练由专区老师负责,如运动区,因患者均服用精神药物,存在体重增加的情况,为了使学员体重有效控制,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结合学员实际情况,对其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进行制定,并有专区教师负责完成[7]。手工区:请专业人员对学员进行中国结、十字绣制作方法进行指导,为学员准备充足的手工材料,保证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并将学员的作品进行展示与夸赞。此外,包含广场舞、茶点制作、超市收银、行政接待等活动,老师与学员共同参与,通过区域活动,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与鼓励,使学员对生活恢复信心的同时,也能学到一技之长[8]。(3)教育课程与知识学习。在康复中心设置有图书区,配备各类科学技能图书、精神科相关期刊、报刊杂志等,每周设置一个主题,定期开展辅助课程,由专门学员负责准备,如烹饪、计算机、英语等,涉及学员专注、擅长领域,为学员就业、回归社会奠定基础。由专业医生对学员进行评估,指导学员用药,对学员存在的心理顾虑、疑难问题等进行解答,通过积极鼓励,使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乐观[9]。(4)参加社会活动。由中心负责人安排与残联、社区、民政局及工商界联系,让学员参与到一些公益服务活动中,如帮助孤寡老人、打扫社区卫生及到个体商户参观学习等,是学员回归社会重要的一步。(5)娱乐联欢活动。中心内,每周组织不同类型娱乐活动,如歌唱大赛、乒乓球比赛、包饺子、分组游戏等活动。使学员的生活更加丰富,在活动中,能够组织、参与策划等,使学员的沟通技能提升,为其回归社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组患者康复干预后从精神状态、生理机能、情感功能、生理职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0],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各指标评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对本组患者回归社会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干预后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康复科系统康复训练,本组中37例患者中,34例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回归率为91.89%(34/37)。其中,14例自行谋业、9例独立生活、7例回归工作岗位、4例回归学校,3例坚持康复训练。
表1 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n=37,分)
3 讨论
随着当前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也对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关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在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中仍面临着巨大的阻碍,给家庭、社会、个人及医院方面带来沉重负担,也使我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开展难度增大[11]。所以,对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康复训练工作中,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与解决,对精神病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有促进作用。
导致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困难的原因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精神病患者心理压力大,社会功能退化;其次,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第三,医院治疗的管理模式封闭;第四,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偏见;第五,精神卫生法律缺失[12]。上述因素均导致了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难度增大。在对精神病患治疗中,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患者症状,使患者回归社会。除药物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外,康复训练对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均有促进作用,所以,康复科在面对精神康复患者时,应做到相互尊重,以人为本,共同学习,利用各种关系为学员创造适应社会、回归社会的机会[13]。从本次研究来看,本康复中心以特有的康复特点,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稳定控制的基础上,患者的生活欲望、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康复干预后,本组患者精神状态、生理机能、情感功能、生理职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表明康复训练干预后,本组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本组中34例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回归率达到91.89%,表明康复训练在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中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康复训练在患者回归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