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6个主要产区山柚籽性状研究

2019-10-23张琳王青松高红日张红建郑联合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果红花油茶

赵 阔,张琳,陈 艳,邹 易,王青松,高红日,张红建,郑联合

(1.海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海南琼海 571400;2.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襄阳 441400)

山柚籽,是海南对本地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种子的称呼,内地广泛称之为油茶籽、山茶籽、茶籽等,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1]。山柚籽经干燥、粉碎、炒制和压榨等工序可制得山柚油[2-3]。山柚油香味醇厚、营养丰富,深受海南居民和东南亚华人喜爱,被当作佳节必备、馈赠亲友的珍品。山柚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E、多酚、角鲨烯等,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有很好的医药保健功效。在海南民间,山柚油常用于孕产妇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催乳美容和恢复身材;用于小孩和老人增加食欲、增强体力;用于治疗扭伤、摔伤,涂抹患处可快速消肿化瘀;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4-5]。

山柚树是海南岛的传统植物资源,《中国植物志》 《海南植物志》均有记载[6-7],其种植历史至少可推至明代。在海南琼海市、澄迈县、五指山市、定安县均发现有100年以上的古树。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高温高湿,光照、雨量充沛,一条海峡阻断了与内地的地理联系。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山柚树[8],使得海南山柚油无论是感官、风味物质,还是营养与功效成分均有别于内地的油茶籽油。近年来,其售价在600~1 000元/kg,是内地油茶籽油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山柚油价格昂贵,当地山柚老树种植面积、产量有限,一些不良山柚油加企业、山柚籽供销商,瞅准“商机”,从内地采购油茶籽到海南冒充山柚籽,通过部分添加或全部替代的形式加工山柚油来牟取暴利。外来油茶籽的掺杂,使得海南当地山柚油品质得不到保障,既伤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海南山柚油产业的健康发展。采集了海南6个主要产区树龄10年以上的山柚籽,开展性状研究,以期为制订地方标准、政府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山柚油加企业采购原料提供依据,保护海南山柚种植户的利益,保证“海南山柚油”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纯正性,促进海南山柚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由于幼树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选择树龄10年以上的成熟山柚果进行采集。海南样品采集点覆盖琼海、澄迈、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等6个主要产区,采集方法为随机采样。

样品采样点及编号见表1。

表1 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1.2 方法

1.2.1 山柚果的性状研究

(1)果实纵径、横径。每份样品,随机取20个山柚果,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山柚果的纵径和横径,计算平均值。

(2)果形指数。根据纵径、横径测量结果计算,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

(3)单果质量。每份样品,随机取20个山柚果,用分析天平称量单个山柚果的质量,并计算平均值。

(4)籽实个数。每份样品,随机取20个山柚果,将山柚果剥开取籽,记录籽实个数,计算平均值。

(5)果皮厚度。记录籽实个数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果皮厚度,计算平均值。

1.2.2 山柚籽的性状研究

(1)百粒质量。每份样品随机取山柚籽100粒,用分析天平称量。

(2) 纯仁率。根据GB/T 5499—2008,,称取山柚籽200 g,用锤子轻轻敲破外壳后剥壳,挑拣去除无使用价值的籽仁,称量计算纯仁率(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1.2.3 山柚籽仁的性状研究

含油量:根据GB/T 14488.1—2008,将山柚籽仁粉碎、干燥后,以石油醚为溶剂,用脂肪测定仪抽提4 h,样品粉碎2次,继续抽提2 h,样品粉碎3次,继续抽提2 h,蒸发溶剂称量计算。

1.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柚籽性状比较

山柚果、籽、仁的性状见表2。

观察采集到的海南6个主要产区20个乡镇山柚果样品,果实形状主要以橘形为主,果皮颜色主要以褐色、青色为主。由表2可知,山柚果、籽、仁的性状在部分产地间有显著差异,3号山柚果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最大,分别为61.83 mm,61.22 mm,123.63 g,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14号山柚果籽实个数最多,达8.42个,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9号、10号山柚果出籽率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分别为39.85%,40.02%;8号山柚果果皮厚度最厚、出籽率最低、纯仁率最高,分别为7.73 mm,19.43%,59.33%,其纯仁率性状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20号山柚籽百粒质量最大、仁含油量最高,分别为390 g,54.67%,其百粒质量性状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仁含油量性状与10号、17号、5号、18号、11号、1号、15号差异不明显,但与其他产地差异显著。

2.2 山柚籽聚类分析

6个主要产区山柚籽聚类分析树形图见图1。

图1 6个主要产区山柚籽聚类分析树形图

表2 山柚果、籽、仁的性状

根据海南6个主要产区20个乡镇山柚果样品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籽实个数、出籽率、果皮厚度、百粒质量、纯仁率、含油量等10个性状的测量结果,将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图1为聚类分析树形图,可将20个样品聚以下4类:

Ⅰ类:7号、18号;

Ⅱ类:5号、19号、1号、6号、20号;

Ⅲ类:3号;

Ⅳ类:4号、11号、2号、14号、9号、10号、16号、12号、13号、17号、15号、8号等12个样品聚为一类。

2.3 山柚籽性状分布频率

山柚果、籽、仁的性状分布频率见表3。

对海南6个主要产区山柚果样品的性状分布频率进行统计(见表3),与内地油茶果实性状[9-18]进行比较可知:海南山柚果纵径尺寸主要集中在31.005~52.005 mm,分布频率91.66%,与高州油茶(40.8~49.2 mm) 和腾冲红花油茶(39.3~54.3 mm) 接近,明显大于小果油茶(13.92~24.18 mm,频率79.50%),小于广宁红花油茶(76.2~99.5 mm)。

表3 山柚果、籽、仁的性状分布频率

横径尺寸主要集中在35.455~56.455 mm,分布频率85.00%,与高州油茶(43.80~54.60 mm) 接近,明 显 大 于 小 果 油 茶 (12.64~22.39 mm, 频 率80.58%),小于广宁红花油茶(88.00~105.80 mm),偏小于腾冲红花油茶(50.60~58.60 mm)。

果形指数主要集中在0.705~1.005,频率85.00%,与广宁红花油茶 (0.85~0.95)、高州油茶 (0.9~1.0)、腾冲红花油茶(0.78~0.94)接近,小于小果油茶(0.96~1.25,频率74.14%)。

单果质量主要集中于28.005~74.005 g,频率93.33%,与高州油茶(42.15~79.09 g)、越南油茶(均值50.00±2.69 g) 接近,明显大于小果油茶(1.03~4.91 g,频率 74.73%)、攸县油茶 (均值8.10±0.89 g) 和普通油茶 (均值18.10±2.24 g),明显小于广宁红花油茶(317.17~521.45 g)、浙江红花油茶(均值82.6±4.38 g)、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36.1±6.52 g) 和大果红花油茶 (均值511.0±5.97 g),略小于腾冲红花油茶(58.2~91.2 g)。

籽实个数主要集中于 3.005~7.805个,频率94.89%,与普通油茶(均值5.75±0.89个)、攸县油茶(均值6.77±0.88个)接近,多于小果油茶(0.87~2.38个,频率83.89%),少于越南油茶(均值8.26±1.63个)、博白大果油茶(均值17.42±2.08个)、浙江红花油茶(均值10.2±1.74个)、大果红花油茶(均值25.87±3.29个)、广宁红花油茶(13.68~23.00个),略少于高州油茶(5.41~10.25个) 和腾冲红花油茶(6.58~9.02个)。

出籽率主要集中于23.005%~38.005%,频率76.66%,与高州油茶(23.69%~28.91%)、越南油茶(均值29.28%±1.07%)、攸县油茶(均值31.4%±1.04%) 接近,大于浙江红花油茶(均值22.68%±2.33%)、多齿红花油茶(均值15.28%±2.44%)、博白大果油茶(19.77%±2.59%)、大果红花油茶(均值14.7%±1.73%),略大于陆川油茶(18.08%~32.36%),小于小果油茶(53%~68%,频率83.89%)和普通油茶(均值43.00%±2.59%)。

果皮厚度主要集中于4.405~6.205 mm,频率75.00%,厚于小果油茶(0.87~2.38 mm,频率83.89%)、普通油茶(均值2.37±0.42 mm)、攸县油茶(均值 1.86±0.20 mm),薄于广宁红花油茶 (19.01~21.94 mm)、腾冲红花油茶(均值10.48 mm)、越南油茶(均值7.10±0.43 mm)、博白大果油茶(均值18.7±0.94 mm)、大果红花油茶(均值24.14±1.34 mm),略薄于高州油茶(5.84~7.63 mm)、浙江红花油茶(均值 6.24±0.65 mm)。

山柚籽百粒质量主要集中于230.005~340.005 g,频率75.00%,与大果红花油茶(均值271.5±11.4 g)接近,大于腾冲红花油茶(85~137g)、普通油茶(均值115.3±7.1 g)、小果油茶(均值74.9±5.2 g)、攸县油茶(均值114.7±6.3 g)、越南油茶(均值142.0±5.9 g)、博白大果油茶(均值219.6±18.9 g)、浙江红花油茶(均值96.3±3.9 g)。

山柚籽纯仁率主要集中于37.005%~55.005%,频率81.66%,与广宁红花油茶(49.95%~57.52%)、高州油茶(46.21%~55.21%)、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6.66%±5.29%)、大果红花油茶(均值54.9%±0.1%)接近,大于陆川油茶(26.60%~27.78%),小于浙江红花油茶(60.94%~65.96%)、腾冲红花油茶(58.0%~67.6%)、普通油茶(均值61.35%±1.73%)、小果油茶(均值59.27%±8.09%)、越南油茶(均值61.11%±7.64%)、攸县油茶(均值57.8%±0.36%)。

山柚籽仁含油量主要集中46.005%~54.005%,频率76.67%,与高州油茶(42.92%~54.80%)、腾冲红花油茶(40.9%~54.6%)、陆川油茶(50.7%~55.1%)接近,大于普通油茶(均值44.45%±0.14%)、小果油茶(均值41.68%±0.21%)、攸县油茶(均值39.62%±0.15%)、多齿红花油茶(均值32.54%±4.89%)、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1.09%±4.91%)、越南油茶(均值41.22%±0.83%),小于广宁红花油茶(56.32%~64.63%)、浙江红花油茶(均值60.02%±0.22%)、大果红花油茶(均值57.15%±0.17%)。

3 结语

(1) 对海南6个主要产区20个乡镇的山柚果、籽、仁性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海南山柚果、籽、仁性状在部分产地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其中3号山柚果纵径、横径、单果质量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14号山柚果籽实个数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9号、10号山柚果出籽率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8号山柚果纯仁率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20号山柚籽百粒质量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仁含油量性状与10号、17号、5号、18号、11号、1号、15号差异不明显,但与其他产地差异显著。

(2)海南6个主要产区20个乡镇的山柚果可聚为4类,其中7号和18号聚为一类,3号自成一类,5号、19号、1号、6号、20号聚为一类,其余4号、11号、2号、14号、9号、10号、16号、12号、13号、17号、15号、8号等12个样品聚为一类。

(3)海南山柚籽与内地多数油茶(如小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大果红花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普通油茶)性状有较明显的差别,通过纵径、横径等10个性状即可区分;与高州油茶差别不明显,需进一步探索其他检测指标和方法。

猜你喜欢

大果红花油茶
花光卉影
红花榜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红花榜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红花榜
红花榜
大果桑葚的栽培技术与综合利用
家乡的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