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生礼仪教育策略探究
2019-10-22欧咏梅杨剑万
欧咏梅 杨剑万
摘 要: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第八中学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研究,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主要通过上好“三课”、抓好规范、开展活动、营造环境、借助网络,让师生知礼、明礼、学礼、重礼、传礼,使师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得到充分提高。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生;礼仪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K892.9;G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98-02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中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新时期社会道德的践行者。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道德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阶段。因此,自2009年以来,湖南省宁远县第八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近年来,我校进一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礼仪教育研究,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上好“三課”,让学生知礼
课堂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阵地,要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懂得礼仪常识,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我们主要从上好以下“三课”做起。
一是上好校本礼仪课。我校地处县城要道,与县委、县政府隔路相望,公交车在这里交汇。源于舜帝孝德对我县文化影响深远,早在2009年我校就开发了以礼仪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学生礼仪》,在七年级开设了礼仪课,由几名素质过硬的教师兼课。2017年,我们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补充,并把教材更名为《礼仪伴我成长》,从言谈礼仪、举止礼仪、仪表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餐饮礼仪、通信礼仪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并充分体现实践性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按照学校要求,几个任课教师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礼仪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欣赏着直观生动的视频、图片,在舒缓柔和的轻音乐中,轻松愉悦地领会了坐立行走、握手微笑的标准要领,了解了得体着装、文明餐饮的各种技巧,懂得了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处世美德。可以说,七年级每周一节的礼仪课不仅教会了学生各种礼仪,更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是上好礼仪主题班会课。我们只在起始年级开设礼仪课,同时每学期在所有年级至少举行两次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紧扣文明礼仪的主题,或学校、年级统一定主题,或根据班情确定主题,各班以讲故事、演小品、知识竞赛等多种活泼有趣的形式开展班会课。一般每节班会课前一周或几周,师生就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活动的筹划等工作,以确保礼仪主题班会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如有个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一名患有脚臭而又不讲卫生的学生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声讨和歧视乃至孤立,为此他专门举办了一次“道有邻,德不孤”的主题班会。之后,不仅学生们纷纷帮助那位同学想办法治疗脚臭,而且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讲卫生、讲友爱的和谐氛围。
三是上好渗透礼仪教育的学科教学课。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门的礼仪课程,还需要通过各学科的情感价值目标来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有许多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直接产生影响。其他学科也均有值得挖掘的礼仪教育价值。譬如,语文课有一篇文言文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教学中适时渗透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吸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让学生懂得有借有还的基本礼仪、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性;“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帮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从作者提到面对衣食优厚的同学“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让学生懂得精神富足、不卑不亢的社交道理。
二、抓实规范,让学生学礼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少条文与礼仪有关,涉及课堂、校园、宿舍、家庭、公共场所等各种场合的文明举止以及对师长、同学、客人等各种特定对象的礼仪规范。我们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将规范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文化涵养,这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养成。同时,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因此我校制定了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文明班级、礼仪之星评比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同时,我校注意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就是无声地引导。例如,看到校园里地面上的果皮纸屑时,教师自己带头捡起,这比教师训斥学生“看见纸屑为什么不捡”要好很多。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教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细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礼
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因此,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文明礼仪”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如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作礼仪主题演讲,给师生以有益的提醒和指导。团委会、文学社每期组织的“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优秀品质。语文教研组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将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弟子规》与礼仪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明礼。政工处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礼仪专题手抄报、讲一个感人的文明礼仪故事、做一件讲文明礼貌的事。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更有效。我校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倡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宣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四、营造环境,让学生重礼
系统生态观告诉我们:“人的心理與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追求。学生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学习、生活这个环境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讲台上整整齐齐,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赏心悦目,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的学生还会不讲文明吗?当然,美是要有人来创造的,教室的拖把、扫帚放在哪个角落才不会影响美观?学生喝水的瓶子放在哪里比较合适?雨伞挂在什么地方才不会使教室淌满水迹等,这些都要教师细心安排,给学生以指点。我校营造了浓郁的文明走廊文化氛围,在楼梯走廊上张贴了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时刻提示学生要文明说话、规范行为;橱窗中粘贴学生设计的文明礼仪常识小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展现学生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每月评出“文明礼仪之星”和“文明礼仪班级”。浓厚的文明环境氛围,让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净化心灵,在精神文明的文化氛围熏陶中健康成长。
五、借助网络,向社会传礼
2017年开始,我校建立了“礼仪八中”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社会、全校师生、家长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展示学校取得的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关注量超过三千人次,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六、结语
事实证明,我们从以上五个方面着力,使我校师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年的办学水平评估,我校都因文明礼仪教育这一大亮点和特色而被加分奖励。八中学子的彬彬有礼享誉县内外;因为行为习惯好、综合素质高,八中学子成为高中学校最受欢迎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韩云忠.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J].中国德育,2017(3):30-32.
[2]段久辉.文明礼仪教育融入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下旬刊),2013(11):182.
[3]白贞女,张龙子.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增进社会主义核心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54-55.
[4]林 燕.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J].小学教学研究,2019(10):64-66.
[5]何兴惠.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0.
[6]唐仕英,范兆飞.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39-40.
[7]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8]王 璇.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
[9]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