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伯牙绝弦》教学中的魅力

2019-10-22廖慧芳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审美情境教学

廖慧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把生硬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文章以《伯牙绝弦》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审美;小学语文;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57-02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地沟通和融合学生与自己之间的审美经验,就必须善于创设高度凝练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领悟教学情境所特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道”。合适的情境教学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那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构建超越知识符号的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记忆,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学生对伯牙“绝弦”的举动比较难以理解,此时教师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楊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学生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说话训练铺好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会知音难觅的情景。生活中我们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也正是如此,才会有伯牙绝弦的壮举和佳话。

二、激发想象创设情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情境之时,学生有了聆听、观看、静思的状态之后,教师会让沉浸于情境中的学生谈由此引发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其实,教师还可以打破固有的观念,变单向、固定的情境创设,为互动、开放的情境创设,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成为情境创设的主题,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由于课文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怎样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的人文内涵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来创设情境。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学生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接着教师再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的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认为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朗读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把简短的文本读长、读深。如对“念”字的步步拓展和补充:第一步来自课文内容,念“峨峨高山”,念“洋洋江河”;第二步来自想象,还会念哪些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用“善哉 _____, ______兮若 ______!”的句式赞一赞,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深层含义。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追问“此时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学生就会出现像“生活的知音”“心灵的知音”“精神的知音”“人生的知音”等形形色色的感悟,此时的学生完全进入了文本的核心,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对话,建构着情感世界对知音、友情的独特感悟。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音乐具有开发性、暗示性、审美性,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人们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还能极大地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因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完《伯牙绝弦》之后,让学生伴着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又能进一步升华对钟子期与伯牙友谊的理解。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放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这样就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胡 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中旬刊),2019(3):70.

[4]李双馨.伯牙绝弦[J].小说月刊,2018(18):265.

[5]季科平,杨再隋.贯通古今,谱写知音之曲——《伯牙绝弦》教学录评[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11):33-36.

[6]李海荣,胡丽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点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13):62-64.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审美情境教学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