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10-22林姿妤
林姿妤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辽宁 鞍山 114300)
产后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约有80%发生在产后2 h内,国内报道我国产后出血率为2%~3%,由于产后出血的测量及评估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故实际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文献报道水平。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胎盘、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产后出血给产妇生命安全及产后恢复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导致产妇死亡、切除子宫的重要原因[1]。随着产科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各项护理服务也趋于完善,预见性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6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对部分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阴道分娩产妇,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产前检查确认为单胎、足月妊娠,排除有精神疾病史、依从性较差的产妇。将选中的160例产妇按照住院号进行排序,观察组以偶数代表,对照组以奇数代表,每组各80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71±4.33)岁,孕周38+1~42+3周,平均孕周(30.21±1.50)周,初产妇47例,经产妇33例,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65±4.10)岁,孕周38+4~42+2周,平均孕周(30.32±1.43)周,初产妇51例,经产妇2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产前宣教、产程监测、预防并发症、测量阴道出血量等,观察组围生期实施预见性护理:
1.2.1 产前预见性护理:产前1~2周安排产妇进行常规检查,对产妇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产前焦虑者予以心理疏导,对文化程度较低或剖宫产要求强烈但无剖宫产指征者需加强健康宣教,使产妇了解阴道分娩的优势,同时讲解阴道分娩相关知识,包括产程、产时疼痛、产后恢复等,提高产妇对阴道分娩的认知程度,增强自信心。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尽量满足,使产妇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分娩。
1.2.2 产时预见性护理:产妇进入产房后指导其排空膀胱,指导产妇学会使用呼吸减痛法减轻宫缩疼痛,进入第一产程后密切留意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展开救治。进入第二产程指导产妇用力配合,注意保护会阴部避免软产道损伤。进入第三产程配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尽量保证胎盘在15 min内娩出,同时检查胎盘完整性与是否发生软产道损伤,发现损伤需及时缝合。
1.2.3 产后预见性护理:产后2 h及回病房后的前4 h是产后出血的高发阶段,此阶段需密切观察产妇身体状态、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征兆并寻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与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收集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通过产后出血监测,观察组有5例(6.25%)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有22例(27.50%)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产后出血量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mL)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mL)
3 讨 论
由于阴道分娩后子宫十分松弛,大量血液聚集在子宫腔内无法排出,血窦不能关闭就会发生阴道出血,若产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则可以判断为产后出血,约有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2]。对产妇而言,产后出血是影响生命安全及产后恢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当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从而主动规避产后出血风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3]。本研究中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有5例(6.25%)发生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在产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涉及临床护理的方方面面,产前需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产妇配合度,产时需密切关注产程进展与生命体征,指导产妇配合用力,产后注意观察产妇临床情况,及时发现出血量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4]。综上,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促使产妇尽早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