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康复效果研究
2019-10-22张海旭
张海旭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精神科,辽宁 盘锦 1210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虽然至今为止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学者通过实践探讨发现其发病与多方面因素均有关,如性格、环境、自身疾病等。最近这些年,学术界十分关注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与探讨,且临床研究证实,科学的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病症具有重要意义,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在此,本文笔者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分成2组且采取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现在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1∶1比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心理组,每组45例。对照组:25例男性、20例女性,最小24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1.4±5.9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1.07)年。心理组:23例男性、22例女性,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2.7±5.8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7±1.42)年。客观分析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强病情监测,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遵照医嘱,科学用药,并配合饮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干预。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进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定期组织知识讲座,一般1周1次,主要向患者介绍一些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知识,介绍对精神分裂症早日康复的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对药物服用的宣传教育,增加患者依从性,尤其是介绍复发前的症状,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复发率。②多多组织社交活动,如看电影、打乒乓球、歌唱比赛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冲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③坚持个体差异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引导患者采取合理的方式宣泄情感,鼓励家人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与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与呵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主动能动性,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主动配合治疗,确保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与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3]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评分高表示康复效果差。②经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③将患者及家属作为对象,调查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60~10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t值和χ2值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BPRS评分及IRP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BPRS评分及IRPOS评分比较,护理前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复发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心理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尽管至今尚未明确认识该病的病因,但是,个体心理易感素质以及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识与行为障碍、认知障碍等[4]。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精神分裂症,积极的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注重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护士采取各种方式及途径、技术,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心理干预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配合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定期组织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且多多组织社交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坚持个体差异,根据患者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疏导,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家庭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及IRPOS评分(,分)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及IRPOS评分(,分)
表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