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
2019-10-22马艳娇杨秀环于克玲邵芳杰桑晓南
马艳娇 杨秀环 于克玲 王 男 邵芳杰 桑晓南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伴有意识障碍,由于脑部受到损伤,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咳嗽反射减退导致患者无法自主排痰,随着气管分泌物不断增加,使得气管发生堵塞,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咳嗽排痰十分重要。传统的排痰方式较为困难,无法达到有效达到排痰作用,为了了解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的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使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为2组:对照组(传统排痰护理)、观察组(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共收集病例数400例,一组200例。本次研究内容均得到患者家属同意。
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男112例,女88例,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为(45.9±10.9)岁,硬膜外血肿、急性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合脑损伤病例数分别为54例、59例、45例、42例;观察组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为(45.7±11.3)岁,硬膜外血肿55例、急性脑挫伤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复合脑损伤41例。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较大的差异性:P>0.05,因此能够进一步分析。
1.2 方法:2组患者在原治疗方法下,分别采用传统拍背排痰护理、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对照组:传统拍背排痰护理 嘱咐患者保持半卧位或侧卧位,五指并拢呈杯状,放松腕部,以腕部从肺底部延伸至肺尖,从下往上有节奏的叩击,促使痰液逐渐移至呼吸道。每次叩击时间为15 min,并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
观察组实施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具体方法为:使用振动排痰机叩击患者胸部,设置自动或手动模式,频率设置成每秒15~30圈,从外而内、从下向上,对肺部进行叩击,促进排痰。注意适当调整叩击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每天4~6 h进行一次排痰[2]。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肺部感染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20±4.31)d、(17.93±3.47)d,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t=8.3575、P=0.0000。
3 讨 论
近年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是由于随着我国交通和建筑工业不断发展进步,一些意外事件发生率增加,导致颅脑损伤病例数显著提高。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自身无法自主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长时间下来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管,使得患者呼吸受阻,严重者还会引起窒息。作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选择合适的排痰方式引起临床广泛研究[3]。
传统的排痰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拍背、引流吸痰等处理,该方法不仅容易引起患者身体不适,而且排痰效果一般,甚至需要多名护理人员共同协助完成排痰。
机械辅助排痰护理通过振动排痰机,以固定的低频率结合叩击,能够避免人工叩击对患者的皮肤组织产生伤害[4]。而且机械辅助排痰具有深层穿透性,以良好的作用力作用于细小支气管,并有节律的叩击,能够有效排出细小支气管内的痰液,促使痰液顺着击打的方向排出体外。使用机械辅助排痰护理能够有效消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痰液,而且造成简单方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小,能够促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并减少肺部感染发生[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0%,而且观察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排痰护理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