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的作用探讨
2019-10-22于彩莲
于彩莲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脑供血不足型头晕又称短暂性脑缺血,是由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疼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短期内难以治愈等特点,严重者会出现感觉系统障碍甚至瘫痪,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显示,高效优质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缓病症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为此我院对全面护理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的干预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均诊断为脑血管循环障碍,伴有不同的程度的头晕、头疼等症状,脑灌流动脉表现有杂音,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血管性的器质脑缺血病变。依据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全面护理)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49~74岁,平均年龄(63.79±3.26)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75±1.3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50~75岁,平均年龄(63.48±3.75)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5.86±1.46)年,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操作如下:首先对入院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禁食油炸、辛辣、寒冷等刺激性食物;嘱患者多休息,劳逸结合,向患者普及脑供血不足型头晕基础知识,做好患者疾病一二级预防工作[3],指导患者常规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积极进行干预[4]。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脑供血不足型头晕反复发作,短期内难以治愈,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增强患者治病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我院诊疗工作。②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向患者普及血压、血压、血脂及吸烟饮酒等对疾病的不良影响,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生活习惯进行指导[5]。③适当运动:鼓励患者适度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走、散步、太极拳等轻中度运动,每日坚持运动30 min,以患者耐受为主防止过度疲劳。④水疗护理:每日浸泡氡泉2~3次,买次15~20 min,将温度控制在37~38 ℃。⑤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持续监测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变化,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出现[6],并定期到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SPSS18.0进行研究分析,组间比较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HAMA、HAMD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头晕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头晕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完全依从患者15例,不良依从患者9例,不依从患者11例,治疗依从率为68.57%(24/35),护理满意度为74.29%(26/35),观察组完全依从患者20例,不良依从患者12例,不依从患者3例,治疗依从率为91.43%(32/35),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全面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我院诊疗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度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饮食护理对患者的营养进行合理搭配,在加强患者营养支持的同时减少诱发疾病的高危因素;水疗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预后,有效预防患者疾病再次发作[7]。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综上所述: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头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使用价值,可在临床干预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